屏风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当时的人们称其为“邸”或“扆”。到了西汉时期,“屏风”的名称才正式出现。根据考古资料可知,汉以后,屏风在文士燕居时使用越来越广泛,宋代时期最为雅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19.html
01宋代文人屏风概述
屏风自古以来就是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生活器物,其主要功能是遮风障尘、分隔空间、营造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屏风的种类更加丰富,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细分为多个种类。如,按功能可分为砚屏、枕屏、床屏、灯屏等,按结构可分为座屏、围屏、挂屏等,按材质可分为绢帛屏风、竹木屏风、玉石屏风、陶瓷屏风等,按使用群体可分为宫廷屏风、文人屏风等。文人屏风是众多屏风种类中的一种,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宋代文人屏风指两宋时期文人参与设计制作并具有宋代文人思想内涵的一类屏风,是文人品格外化的表现。文人并不仅限于饱读诗书、富有学识的一类人群,更包括在此基础上有独特的生活品位、懂得享受生活的群体。宋代文人在生活中对绘画、音乐、书法、香道、茶艺等多领域往往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常参与居室器物的设计与制作,以此追求生活的雅趣体验。宋代文人淡泊闲适的思想观念渗透入日常生活美学理念,推动了清雅飘逸、婉约灵动的艺术风尚的发展。02宋代文人屏风的生活美学体现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同时,在兴文尚理、儒释道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带有文人风尚的器物成为宋代生活艺术的独特标志,如温润如玉的汝瓷、旷达写意的水墨画、朴素雅正的家具等。虽然经历时间的洗礼后,流传于世的宋代屏风实物已寥寥无几,但人们依然可从大量宋画中一探宋代屏风之貌。宋代文人常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和谐、闲适雅致的生活方式。在文士眼中,屏风可以构建内在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因此,屏风作为文人思想的载体,具有一定的隐喻性。具有文人审美意蕴的屏风有着许多共性。宋代文人屏风较为突出的特征在于在画屏中表现寄托着精神、情感的自然山水,以及为优化日常生活体验而设计的精巧型功能性屏风,如砚屏、枕屏等。1.形微体轻易携带宋代屏风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随着文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屏风的形制逐渐向小巧型方向拓展。文房是文人常待的空间场所,文人在其中焚香读书、填词作画。因此,对文房清供的设计往往注入了文人的精神寄托,砚屏也不例外。《洞天清禄集》详细记载了砚屏适宜的尺寸,约高一尺二寸,宽一尺五六寸。这种小型屏风的诞生起初是为了防止墨汁过快蒸发,或是为了防止因墨水折射日光、烛光而伤目,其形制与独扇式座屏相同,只是形体趋于精细,陈设于桌案的砚台旁,具有挡风蔽光和供人赏玩的功能。此外,宋代是古代家具类型由席地而坐的低矮家具发展到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的转折时期,伴随着卧榻的出现,枕屏、床屏应运而生,并发展至高峰。宋画中许多描绘日常生活的场景中出现了枕屏、床屏,如《风檐展卷图》、《绣栊晓镜图》等,画中的床头均摆有宽矮的小枕屏,《槐荫消夏图》榻前陈设的则是一件形制较大的床屏。砚屏、枕屏、灯屏等虽然形制小巧玲珑,却兼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既可成为置于砚端、卧榻前遮风障尘的用具,又可成为装饰文人桌案寝具的陈设艺术品。在宋代时期,这些用具发展兴盛,体现了文人尚用便适的造物理念以及对日常生活细节、生活品质的重视。2.肌理天成蕴自然砚屏的产生、发展与宋代社会风气紧密相连。宋代文人多追求恬淡逸致的生活与朴素自然的造物观,这使砚屏从起初强调功能性逐渐转向追求陈设性,这与当时文人画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屏芯的材料多为天然云石、大理石,纹路肌理有的似水墨山水画,也有的似松竹、雪雾等,变化万千、神韵悠扬,流溢出的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一方小小的石材,寄托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宋代雅士大多有赏石的爱好,有的甚至可称为“石癖”,如米芾以“石痴”闻名于世,这也是文人砚屏多采用石材的一个重要原因。南宋何梦桂的《愚石歌》云:“石润可以砚,石文可以屏。”对石材的广泛应用是当时的屏风在材质上区别于前朝屏风的一大特点,许多石材肌理似山水画般若隐若现、亦幻亦真。文人雅士借天然石材主观地营造自然意境,显露出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3.书画入屏寄理想《洞天清禄集》记载,砚屏除镶嵌石材外,还镶嵌有名人书画。宋代书画艺术、室内家具陈设发展繁荣,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屏风的装饰,使屏风不仅可以分隔空间、遮挡风尘,而且具有装饰室内、寄托理想的作用。在《晴峦萧寺图》《雪堂客话图》等画作中,人们均可窥见书法屏风的影子,而在山水、木石、花鸟等众多绘画题材中,又尤以山水屏风居多。由宋画可知,山水画屏在宋代文人雅集休憩时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如《十八学士图》《秋窗易读图》《十咏图》《琴书乐志图》等,画面中屏芯均绘制水墨山水、树石景观等内容。山水画屏也多见于宋人诗词中。柳永词《迷神引》写道:“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欧阳修《虞美人》写道:“风动金鸾额。画屏寒掩小山川。”文人心中的山水让其领悟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自然与生命的美妙。山水画屏在艺术上讲求笔墨雅趣,强调对神韵、画面意境的营造,使艺术与生活的边界逐渐模糊、消融。宋代文人山水屏风散发的幽雅、简素格调正是当代人寻觅的诗意栖居源头,体现的“天人合一”的生活观与造物观也是当代设计一直探求的。4.设色内敛藏理学经历了儒、释、道的融汇,尤其在理学理念的影响下,宋代器物在色彩上一改前朝的富丽华贵,转而呈现出含蓄、内敛的格调,如天青色的瓷器、弱对比低饱和度的织锦、古朴雅黑的家具等。画屏在设色上多以素绢为底,以墨代替颜料作画,故呈现出清幽、雅致的风范。此外,还有一种素屏也在宋代文人诗词中频繁出现。素屏,顾名思义为不做任何装饰的澄净屏风,其屏芯多以素绢直接铺设,体现出文人萧远淡泊的心境。如晁冲之《睡起》写道:“素屏纹簟彻轻纱,睡起冰盘自削瓜。”许多士人对这种素屏爱不释手,多作枕屏用。在石屏的色彩选用方面,黑白交融的大理石与紫色的虢石尤受欢迎。03当代文人屏风的发展趋势
1.引入解构设计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当代文人屏风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以往的屏风设计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时,设计者需要寻找再设计的创新路径。在充分理解文人屏风文化后,设计者可以针对文人屏风元素开展分析、提炼、重组、整合,最终形成具有当代艺术特征的屏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日常生活,为大众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体验。解构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包括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和形而下的功能需求、感官体验需求等,感官体验需求又可细分为视觉、触觉、嗅觉等,最终回归于对观念、功能、结构、形态、纹样、色彩、材质、工艺的解构。这样,设计者经过筛选、提取文人屏风元素,结合当代文化语境加以重构,可设计出既不失传统文化韵味又具时代特色的作品。2.为特定空间设计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功能需求、行为活动,需要设计者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如,阅读学习空间需要营造安静、平和的氛围,屏风的设计应该具有低调内敛、素净雅致的视觉效果,在功能设计上可根据当代人的生活习惯进行附加组合。在餐饮空间中,屏风的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可更加活跃,以调节人的心理感受,丰富空间层次,让人有更舒适的用餐环境,升华用户在空间中的情感体验。04小结:
当前,宋代文人屏风中蕴含的哲思和雅趣正与当代精神审美契合,其中体现的注重生活、尚用便适、朴素简约、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值得传承与发展。因此,设计者深度挖掘宋代文人屏风中蕴含的生活美学与造物观念,并结合解构理念进行再设计,这不仅对文人屏风的理解、研究有较大帮助,而且可以在丰富当代屏风艺术效果的同时深化其文化属性,设计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当代特征的生活艺术品。这样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优化人们的生活体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