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说: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灵魂相遇。

在城市里,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把光鲜亮丽地去面对和应付各种场合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得不戴上一个又一个漂亮又虚假的面具来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如果人生只剩百分之一的时间你会做什么?

我的回答是去一座古村,安静地靠在窗边把自己的一生写下来。

一个人,一支笔,写下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繁华之外,有些地方却总是低调地伫立在那里,居民们一直在充满诗意的风景中生活着,更是藏了不少旧时的故事。

作为生态环境第一县之庆元,东西部的乡村个个隽秀,却各自保有独特的个性。在离县城约60公里之外的张村乡辖区内,也有这么一群遗世而独立的古民居村落——岙头村。

巍巍青山,一溪秀水,雄关古道,百年民居,还有娓娓道来的历史传奇。这是一幅山水的画卷。庆元县百年古民居群之——岙头村,以雄伟奇特的“周家本宅”著称于世,素有“雄奇冠庆元,秀丽甲浙南”之誉。岙头,地处浙南闽东两省要冲,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古道文化、古民居文化的发展孕育了岙头独特的历史文明。

这里是一部人文的诗赞,山水家园,古村新韵,处处闪现着文化的律动。流经周家本宅门前而过的南阳溪,是瓯江源头之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赋予了这座村庄独特的魅力。

这里没有商业化的影响,只有淳朴的风情,适合想要暂时逃离城市喧嚣的游人,自然和人文的气息融为一体,带来置身于世外桃源的体验。

沿着小溪往村里走,还能见到不少古民居。都保留着古色古香的味道,仿佛一切都还在曾经的那个年代,精美的木雕、砖雕也值得一看。

说起岙头的古民居,历史甚是悠久。主要由南宋京师迁徙到后溪然后再移居岙头的周氏族人于明末清初所建造,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6座。该古民居建筑群依岙头古驿道两侧而建,基本保持着明清两代建筑风貌。该建筑群雕梁画栋,极具匠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现存的6座宅第皆为穿斗式木结构,并融合了浙式木雕、徽式砖雕、赣式灰墙、闽北客家的多种风格与习俗。6座古民居大多依据自然地形,依势而建,疏密相宜,错落有致。民居内部件都有精美的木雕装饰,题材多是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造型精美,立意不凡,与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都有着截然的反差。大院的门楣、花窗和雀替更是美轮美奂。

尤其是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家本宅。宅内牛腿、梁枋、大门等重要部件上雕刻工艺精细,构造考究。

走进古老幽静的周家旧宅,我尽量把脚步放轻,深恐惊扰了在歇山重檐下栖息的堂前燕。在这静静感受过去的美好。

岙头的老宅经过时光的沉淀,墙体泛出斑驳之色,复杂得难以用颜色描述。穿过百年的晨钟暮鼓,轻吹一口气,似乎都能扬起明清的尘灰,偶尔新绿的竹子贴着老旧的墙面,打破了灰色的沉静,阳光肆意涂抹在木制的窗棂上,就像一部老电影的长镜头。

老宅的部分建筑也无预期地残损了,有人为的破坏,也有岁月随性的手笔。但它安详,如同岙头周家本宅门前汲南阳溪水长大的历经沧桑的柳树,似乎可以承受一切,布满疮疤,依然无损它的安详。

古老的古民居,历经沧桑的作坊,陈旧古朴的木门,悠长的青石板......每一处都是文物,每一景都有故事。

走出古宅,穿梭在斑驳陆离的青石路上,这里如同被拨慢的时钟,滴滴答答,连远处田野山海中小鸟的叫声都听得真切。触摸着旧时光留下的灰白印记,闲云野鹤的小猫怠怠地在墙角打滚,不经意被这细微的美好所打动。

村子里几乎不来游客,宁静而安详,悠悠岁月,古风依旧,让这里的村民们,也沾上了悠闲自得的气韵。

村里的宅子大多数都关着门,我们不忍打扰,只透过门洞往内看,古朴气质便扑面而来,似乎一打开门踏进去就会穿越时空回到数百年前。

深深浅浅的巷子里还会遇到有着说不完故事的老人,岙头就如这些老人,有太多故事,厚重的让人肃然起敬。

历史的陈迹早已退隐于村庄之外,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渗透着现在的生活。每一座村落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和灵魂,岙头也不例外。

很多时候,最让人动心的是那些原始悠久的老地方,庆元如是,岙头如是。

想去岙头散散心,去邂逅未经雕琢的美好,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内容来源:庆元文旅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后台,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