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河南最不出名的城市是哪个”的话题,“周口”的回答获得了个赞同。有人说,周口经济总量在省内虽然排名靠前,但庞大的人口基数摊薄了人均GDP。也有人说周口是那种什么都有但却又没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城市,甚至一些周口人自己都承认家乡在省内存在感不强。

果真如此么?

图源:知乎截图

事实上,周口建城的历史虽然不算长,但其却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在古迹遍布、历史文化灿烂的河南,周口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周口可以拿出的东西实在太多,细讲恐怕得说个三天三夜。众多的文化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两位人物——伏羲和老子。淮阳的伏羲女娲,鹿邑县的老子,再加上谢灵运的谢氏家族,对外低调的周口其实人才辈出,文化积淀厚重。在饮食方面,西华县的逍遥镇胡辣汤不仅在河南名声赫赫,在全国也深受欢迎。

淮阳:一城湖水风光秀,半部中国人文史

周口淮阳是豫东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其历史非常悠久。从夹杂着神话色彩的伏羲之都,到后来的陈州,历史上的淮阳,三次建国,五次建都。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国时曹植,都和淮阳有着不解之缘。

数千年前,黄河冲积平原上肥沃的土壤吸引了先民们在这里定居、生存和繁衍。淮阳的历史就是从远古时期的伏羲氏开始的,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太昊伏羲氏……元年继位都宛丘。”而《五帝纪》等史籍也认为,伏羲在宛丘定都。宛丘,就是今天的淮阳。根据《晋书》的记载:“陈城南道东有宛丘。”《太平寰宇记》也记载:“宛丘在(陈)县东南。”相传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定姓氏、画八卦、结网罟、以龙纪……因此淮阳被称为姓氏之根、易学源头、农耕文化发祥地和龙文化发源地。

弦歌圣贤地周云昌摄

伏羲去世后,后人在他长眠的地方修陵建庙,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太昊陵庙。太昊陵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太昊伏羲陵前香火不断,历代皇室望族、文人墨客均来淮阳朝宗谒祖。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举行规模盛大的朝祖庙会,太昊陵前人头攒动,香火之盛,令人叫绝。太昊陵庙会众多的民情风俗,反映了原始社会最本质、最自然的对生命的渴望,这里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周口淮阳祭拜伏羲大典

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湖中景点众多,形成了“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中原水城独有特色。《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是对三千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这里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茂密生长的蒲苇,曾是夫子“陈蔡绝粮”的充饥美食;绝无仅有的白龟,把羲皇“一画开天”的传说变成了史实。这一波碧水吐纳着天真地秀,流动着生命的意蕴,成为当地人心中最美好的存在。

龙湖素有“内陆奇观,中原明珠”美誉

历史上的淮阳从不寂寞,她吸引了太多名人圣贤。春秋时期,孔子三次来陈,讲学四年,形成了《论语》的核心思想,这里是儒家思想的聚集地;汉代,汲黯在此卧治七年;北宋时期,著名的包拯来到陈州,岳飞三次收复淮宁府……数千年来,淮阳的名字不断变化,从宛丘到陈州,再到今天的淮阳,沉淀下的厚重基因永远固化在了这块土地上。所以淮阳人谈到自己的历史,总是自豪地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

鹿邑:老子故里,道教祖庭

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老子诞生在鹿邑太清宫镇。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其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年的统计数据,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最高的传世经典不再是《圣经》,而是老子的《道德经》,可见其思想影响之深远。

老子雕塑

鹿邑是老子出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境内的太清宫、明道宫是老子出生、讲学的两大景观。而明道宫里的老君台,则是鹿邑一处独有的景观。传说老君台是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多年历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阶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鹿邑还有许多纪念老子的文物古迹至今尚存,其中老君台、太清宫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升仙台

被老子文化熏陶了数千年,鹿邑的风俗也和老子有很大的关系。河南人爱赶庙会,而在鹿邑,所有的庙会都与老子有关。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还有农历新年,老君台都涌动着大批的善男信女前来赶庙会,祭拜烧香。到了正月十五吃过元宵,再到老君台烧个香,这个年才算过得圆满。

西华:在河南,没有人能拒绝一碗逍遥镇胡辣汤

“胡——辣汤”!去过河南的人,想必都十分熟悉这渗透着中原汉子豪放与粗犷的吆喝,听着这吆喝声,很多人也会忍不住的大呼一声:“来一碗!”

胡辣汤是河南经典美食之一,不管是地级市还是小县城,街头总能看到售卖胡辣汤的店铺。河南地广人多,口味也多种多样,虽然都是一碗胡辣汤,但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一套自己的做法。比如说南阳的胡辣汤是深黑色,开封的是红褐色,许昌胡辣汤以稀、辣为特点,而南阳胡辣汤更倾向于以羊肉提鲜……

要论哪一地的最正宗,确实难以下结论。不过若论哪一地的最有名,那就要数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

逍遥镇胡辣汤

逍遥镇胡辣汤历史颇为悠久,其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距今已余年。据专家考证,胡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从宋代流传甚广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应该是当时的社会潮流,胡辣汤便是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改进而成。

徽宗年间,宫中有一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两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御厨奉与徽宗品尝,徽宗喜不自胜,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延年益寿汤”。徽宗遂留御厨于宫中,并赐名赵杞。“靖康之乱”时,金兵攻破开封,赵杞南逃途经逍遥,见此地东门紧邻沙河、舟楫驰骋,西门近依颍河、形势天成,两河逶迤东流,镇中寨堡坚固,乃地灵水秀之地,便隐居于此,卖汤为生。

一天,一位北方客人携带一袋胡椒粉来到赵杞的店中,不小心碰破袋子,赵杞无意中将胡椒粉搅入汤中,发现香味异常。这位北方客人喝过汤后,大赞味美至极,问是什么汤,赵杞自己舀出一尝:辣味纯郁,胡中带香,与以往大不相同,便随口答道:“胡辣汤。”“胡辣汤”一名便由此而来。

与在郑州等地所喝的胡辣汤不同的是,逍遥镇的胡辣汤颜色较淡,入口香味醇厚,并没有很刺激的辣味,等到一碗汤喝完,才有细微的辣味从舌尖溢出。这里的胡辣汤并没有放酱油或者糖,所以颜色不是那种深红色。他们使用的也不是辣椒,而是胡椒,所以并不很辣。据说逍遥镇祖辈经营胡辣汤的人家,皆有祖传配方,上面记载着各种作料以及面筋、羊肉、盐及水的配方比例。此传言无从考证,但逍遥镇的胡辣汤制作考究,口味独特却是真的。

写在最后

周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我想,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恰如不少网友所言,周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有人吐槽她支柱产业少,人口流失严重。也有人挂念她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然而更多人对周口则是抱着一种期待,近年来,周口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造港城,一步步改变过去小而旧的形象,让人在感慨之余,更看到了希望。这,或许就是周口发展的魅力吧。

参考文献:

[1]朱金中.数千年前伏羲曾在此建都[EB/OL].华夏经纬网,-09-17

[2]曹永钦,志健,胡永涛等.西华有个逍遥镇千古传奇到如今——访“中州十大名镇”之西华县逍遥镇[J]决策探索(下),-06-20

[3]曹新旺.日军炮击老君台炮弹无一爆炸惊慌跪地磕头谢罪[EB/OL].解放军报,-09-16

[4]施晨露.老子《道德经》为何能成为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最高的传世经典?[EB/OL].上观新闻,-09-0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