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我市共有6处文物古迹入选

其中有2处古建筑、4处古遗址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市此次上榜的2处古建筑分别是

麻衣和尚塔(明)

槐树园双碑楼(清)

上榜的古遗址分别是

前岭遗址

北村遗址

城烟遗址

虎耳坡遗址

01麻衣和尚塔

麻衣和尚塔,又名普通塔,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豫灵镇堡里村沐珠峪中,麻衣和尚塔,为八角形九重塔,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塔刹五部分组成。塔坐东北,面向西南,塔身正面上部有神龛,塔身两面各有一石碑题记,一方为宋代至道元年题记,一方为明代成化十一年普通塔记,两方题记均已被盗。根据乾隆十二年阌乡县志记载:“云华洞,在石舊寺,宋麻衣禅师飞昇于此洞。”关于麻衣禅师,史料记载较少。《山西通志》,《仙释》等资料有记载,但没有详细介绍,他是麻衣相术的创始人,北宋初期人,道教陈抟的老师。云华洞是石舊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舊寺的创建年代不祥,初名大王院,麻衣和尚到云华洞后,为寺院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后改名崇明院,到明代更名石舊寺。传说,麻衣禅师在云华洞修炼时,在华山修炼的陈抟多次前来拜访,请教于麻衣禅师,使二人结为师徒。为纪念麻衣禅师,后人把普通塔习惯叫做麻衣和尚塔。

02槐树园双碑楼

槐树园双碑楼,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槐树原村东北部。碑楼分三部分,下有座,为青石垒砌,座高0.33米,楼正面双龛,通长3.57米,宽2.02米,通高约5米,顶部仿悬山式建筑,上有砖雕牡丹花草纹脊,前有垂脊和戗脊,脊前有吻,檐下有垂帘柱,再下为双碑龛。正面、碑面共有四副砖雕对联,该碑楼文字由清末灵宝名人薛书常撰写,书法艺术较高。该碑楼对研究清代砖雕艺术和名人薛书常均有重要价值。

03前岭遗址

前岭遗址,位于灵宝市朱阳镇底垣村南部,遗址东至贾村五、六组,西至寺峪河东岸,南至灵朱公路,北至底垣村南部,南北米,东西米,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遗址中灰坑密集,文化层厚达3.5米左右,遗址中包含物丰富,从捡到的陶片看:均为红陶,器表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等。能辨出器形的有:小口尖底瓶、罐、彩陶盆、钵、石斧、缸等。根据包含物判断,该遗址应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该遗址对于研究灵宝境内仰韶文化提供了依据。

04北村遗址

北村遗址位于灵宝市大王镇北村北部老村四周,50年代调查发现,年原灵宝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东北角试掘。该遗址以胡同沟为界将遗址分为两部分。遗址北部以老槐树为坐标向东米,向北至黄河岸边,面积.5平方米。南部以老槐树为坐标向东米,向西米,面积为平方米。从老槐树北向胡同沟米处沟北断崖上发现大量灰坑,灰坑厚1.8至3米不等,宽3至4米不等。遗物有陶器和石器,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以彩陶为主,红陶次之。彩陶以红衣褐彩为主,还有少量白衣褐彩。器表以几何纹、圆点纹为主,有少量附加堆纹、划纹、网纹等。能辨出器形的有小口尖底瓶、葫芦口瓶、钵、盆、陶环等。石器有石铲、石斧等对研究仰韶中期文化有重要价值。

05城烟遗址

城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城烟村南。遗址南靠香观坡,东为后干河,西临八道河,北为干河与霸底河交汇处,遗址总面积平方米,共发现房址32座、墓葬23座、瓮棺81处、陶窑29座,灰坑(窖穴)座,沟3条。在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和文化层明显,文化层厚达4米左右,拣到的标本看: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表均为素面。能辨出器形的有小口尖底瓶、钵、罐、石斧。根据包含物判断应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该遗址对于研究灵宝地区仰韶文化提供了依据。

06虎耳坡遗址

虎耳坡遗址位于灵宝市五亩乡宋曲村虎耳坡自然村。遗址东为居民,西为寺沟河,南临大寨,北为干沟,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总面积平方米。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从拣到的陶片看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表装饰有绳纹、划纹并有彩陶。能辨出器形的有钵、盆、罐、缸、小口尖底瓶、石斧等。根据包含物判断,应为仰韶文化遗存。该遗址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提供了依据。

来源:灵宝文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