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里王维的山水诗集《辋川集》中的第十七首诗作。王维晚年的时光大部分都在辋川别业中度过,他花费大量时间在辋川的山谷里营造出二十个景观,并将每一个景观都写成诗作,于是结集成为《辋川集》。《辋川集》中不仅收录了王维的二十首五言绝句,还有裴迪为王维的每一首诗和作的二十首五言绝句,可以说《辋川集》是王维与裴迪合作写成的山水诗集。裴迪是王维的好朋友,因裴迪生卒年月不详,大约推测王维年长他十五岁,他们之间可谓是一对忘年交。王维在辋川的生活中,最绕不开的人大概就是裴迪,裴迪时常与王维结伴同游,欣赏辋川山谷里的各处景观。王维称呼裴迪为“秀才”,曾经为裴迪写过多篇诗作和散文。话说这一天,两位好友又在辋川山谷中游玩,来到一片竹林之中,这里叫做“竹里馆”,虽然并没有馆在其中。竹林里有两块长条青石,上面放了一床古琴。这是王维来的最多的地方,平时写字画画累得手酸,王维就到这里来弹琴。王维坐在琴旁,弹起琴来。王维是当时的音乐大家,信手弹奏一曲高山流水,琴声一响,裴迪便沉醉其中,眼前好像出现了巍巍高山的样貌,耳边似乎传来阵阵流水的声音。一曲弹罢,王维停下手来,随即吟出一首《竹里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刚刚王维弹奏的古琴乐曲还回荡在裴迪的耳边,这边王维吟诵的诗句又让裴迪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夜晚繁茂的竹林里,一位才子独自抚琴,间或发出长啸的声音,四下无人,只有天空中的一轮明月与才子相伴。裴迪正沉浸在美妙的仙境之中时,王维伸手在琴上划了一下,裴迪才回过神来。裴迪思考了一会儿,假装先挑了王维诗中的小毛病,说“明明我跟你一同在竹林里,你怎么说是独坐呢?”,接着开玩笑地说:“你的眼中没有我裴迪”,佯装要走,王维一听赶忙拉住他。裴迪突然有了灵感,和出一首《竹里馆》来: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王维听罢,哈哈一笑道:“‘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你果然是真动了怒气,说我是山鸟也就罢了,怎么把自己也算进去了。”裴迪一想,确实如此,两人一起大笑起来。王维晚年亦官亦隐。王维善于营造空灵幽静的氛围,在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他内心追求宁静,又充满生机,静中有动,用动态反衬出更加深邃的宁静。这与他的自身性格和人生遭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王维三十五岁左右经张九龄提携重新入朝为官,得到当朝宰相张九龄的认同,使得王维仕途顺利起来。但是奸相李林甫取而代之,张九龄远走荆州。王维作为张九龄的得力助手被调往边塞,几年边塞生活结束后,王维看到朝廷的乱象,更坚定了他归隐的想法。王维虽然对朝廷失去信心,但也没有完全采取避世的态度,依旧在朝为官。王维购得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辋川别业,精心雕琢,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艺术创作上,辋川别业周围的景观也是他创作的一部分。王维与裴迪不仅是忘年之交,也是生死之交。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王维逃难不及,被安山授以伪官。后来王维被关进洛阳的一座寺庙里,裴迪前来探望王维,告诉王维有伶人因拒绝为安山表演而被残忍杀害的事情,王维愤然写出了一首《凝碧池》。叛乱陆续被平定,唐肃宗要治罪做过伪官的人,王维也被列入其中。这时王维的弟弟王缙在平定叛乱中立下战功,愿意为了哥哥削去自己的职位,并向肃宗献上了王维曾经写过的《凝碧池》,肃宗读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明白王维当初的忠心。肃宗又派人找来裴迪作证,裴迪禀告肃宗此事确真无疑,这才让王维免于责罚。最后,王维把辋川别业捐赠给了寺庙,他去世之后,裴迪再也没有去过辋川。裴迪流传至今的诗作共有近三十篇,其中与王维有关的就有二十三篇之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