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重典雅的雕塑艺术
前期回顾中国古典艺术之韵(一)虚实相映的书法与绘画艺术(1)
从山东宁阳和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陶鬻,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陶猪、陶人头像,辽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泥塑女神头像等可以看出,中国雕塑亦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商周时代出现的青铜器上的兽面浮雕、独立造型的鸟兽器具及以青铜、玉石、木头为材料的人物、鸟兽之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雕塑早已达到的艺术高度。至秦汉时代,随着政权的统一、国势的强盛与宫室陵墓建筑的发达,中国雕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雕塑是一门用金属、石料、木材或黏土等物质材料,塑造或雕刻形象的艺术。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与透雕三种。圆雕又称“立体雕”,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如一些柱子上雕的花纹等;透雕又称“镂空刻”,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追求的是玲珑剔透之美。依据其功能,中国古代雕塑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建筑雕塑、陵墓雕塑、宗教雕塑与工艺雕塑。
建筑雕塑是对配合建筑群、建筑物的雕塑的总称,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师整体设计的内容之一。建筑雕塑主要体现为装饰、祈愿或象征功能,多安置于广场、庭院,设计于屋顶、墙面、门楣、照壁或台基等部位。如西汉都城长安甘泉宫柏梁台上立着的手捧承露盘的铜铸仙人,故宫、颐和园的牌坊、门壁,一般建筑物檐顶的鸟兽等。其功能或为体现权威,或为驱妖镇邪,或祈愿吉祥,或供人观赏。
陵墓雕塑包括墓前或墓周围设置的石柱、石兽、石人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及随葬俑等,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主要体现为祭祀、纪念、夸示功能。年3月在陕西临潼西杨村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以其惊人的数量,排山倒海的雄伟气势,形态各异的生动造型,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魅力。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主题雕塑《马踏匈奴》,则以象征的艺术手法,用彪悍雄壮、镇定自如的骏马,与蜷缩在马腹之下、做垂死挣扎状的匈奴形象,表现出了霍去病的威武英姿与绝世风采。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作品线条流畅,刀工精细,造型优美,是难得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其成就主要集中在佛教造像方面,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石窟造像,以及河北曲阳修德寺的石雕佛像,山东济南的千佛山石雕佛像、灵岩寺的罗汉泥塑像、青州龙兴寺的石雕菩萨像,山西长子法兴寺的圆觉彩塑像,四川乐山大佛,等等。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此后不断凿建,计有洞窟个,彩塑多身,构成了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的佛国世界,是为全世界注目的人类古代文化艺术的宝库之一。另如,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的灵岩寺中,那40尊或端恭,或拄杖,或合掌,或趺坐,或闭眸沉思,或笑容可掬,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神情毕现的彩色泥塑罗汉像。四川乐山大佛高达71米,其中头部高14.7米,耳朵长7米,眼睛长3.3米,脚背宽8.5米,坐东朝西、面江而坐、造型稳重、比例适度,也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在雕塑方面的高超技艺与才华。
工艺雕塑主要是指出于实用与观赏的双重目的,以玉石、金属、陶瓷、竹木为材质,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而完成的雕塑作品。如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斧、玉铲、玉刀,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国典礼上宴请群臣盛酒用的“渎山大玉海”,明代的玉雕薰炉,绍兴西施山出土的战国时代的青铜人型灯,西汉的铜质羊形灯,南朝青瓷莲花尊,唐代的青釉褐彩壶,宋代木雕屏风,明清木雕家具等。也有许多工艺雕塑作品,是纯为观赏而创作的,如宋代吉州窑瓷塑鸭、沙石牧童骑牛,元明清时代的玉雕童子、玉雕牛羊、蝴蝶等。这类作品,大多造型逼真,工艺精良,更富有艺术价值。
#雕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