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时间:年8月
行走方式:自驾
D1:太平湖午餐:太平湖桥头饭店晚餐:云海楼餐厅入住:云海楼
D2:三棵树,塔川,赛金花故居,碧山村,潜口民居。午餐:碧山村村头农家菜,晚餐:黄山丽霞客栈。入住:黄山丽霞客栈
D3:灵山村,民间第一牌坊,徽州古城,鱼梁,屯溪老街,黎阳in巷午餐:屯溪老街,晚餐:屯溪老街美食人家。入住:黄山老街苑精品酒店
D4:午餐:华山徽宴酒店屯溪开往景德镇
D5:景德镇国际商贸广场
D6:雕塑瓷厂,景德镇开往瑶里,瑶里古镇风景区,新屋下村
D7:卧龙潭,瑶里开往屯溪,入住黄山君瑞百合大酒店。
D3:
行程:灵山村,民间第一牌坊,徽州古城,鱼梁,屯溪老街,黎阳in巷
午餐:屯溪老街,
晚餐:屯溪老街美食人家。
入住:黄山老街苑精品酒店
(一)灵山村
清晨起来,客栈的门是开着的,可是上上下下找不到人。大门开着也不敢离开啊,打电话给女主人,原来是去亲戚家帮忙了。让我们只管先去灵山村,不用担心她家的大门。真是让我感叹这儿纯朴的民风。出发,灵山村离这儿只有六公里,都是盘山路。因为时间尚早,鲜有车辆驶过,前后就我一辆车不紧不慢地行驶着。盘山路柏油路面,山路弯道比较缓和,不是大山中的急弯,开起来很过瘾很舒服。打开车窗,山中的风带来了清爽的空气。到了,到了,马路左侧是个茶社。茶社边就是停车场。村庄居于灵金山、丰山之间的山谷内,依山傍水而建。你不留心的话,从外界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站在高高的山石上眺望灵山村。四面的群山环抱着粉墙黛瓦里的民居。村庄漂浮在绿色的海洋里,一条清澈的小溪水穿村而过。就一眼,令我心生向往。可不知从哪进村。询问了以后才知道从马路右侧一条小小的石板路进入村庄。
一进路口,屋前的看家狗一阵吼叫,然后起身跟着我们往村子里去。我们走在狭窄的石板路上,好奇的张望着进入村庄。
门前的家禽愉快自由的玩耍。清晨灵山村是空寂的,只有狗叫声和鸡奔跑起来的噗嗤声。在路上,迎着山间清凉的风,对每一个偶遇的人露出微笑,在这淳朴的村子中那微笑是自然的流露。
灵金河九曲十弯,穿村而过,形成相比传统徽州村落更为灵动而独特的水系。灵金河将村庄分为南北两部分。灵金河左边房子坐北向南,右边房子坐南向北,遥遥相对。灵金河边伴着1米多宽的水街,街道由青石板铺成。村内水街上有古石桥36座。整个村庄倚着灵金河似一条长长的飘带,令人想象无穷。夏季源远流长的小河水,发出“哗哗”的悦音,伴着鸟鸣、伴着山林的风声奏起和谐的“田园交响曲”。
河西边地势较狭窄,房屋前临河后靠壁。村中很静,只有灵金河中水流的哗哗声。这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大多出外打工。山里的人过着自己的生活,少有人打扰,也不愿让人打扰。只有一个男子很热情的与我们聊起来。他是一个在外打工回到家乡的男子。正在装修他的屋,他热情地和我们聊起了灵山村。
街两旁粉墙黛瓦,斑驳墙体楹联剥落,叙述着凝重与原旧,岁月在这儿用深色的青苔和老旧的木纹书写着它的记忆。墙面上依稀能看见文化大革命时期,抗美援朝时期耳熟能详的标语口号,清晰或模糊的层层年代的烙印,仿佛带我们走进了那段历史。
从进村就跟着我们的一条狗一直陪伴着我们。来到村的这一头,四周竹林环绕,竹海茫茫。看到这一幕,我越来越相信行走在这些明珠般的村落中,体会了古人归隐田园的那份心情。
山中的竹叶遮天蔽日。竹子在春天兀自迅猛地长大,到夏季就已经铺的满山满谷。年复一年它们就长成了浩瀚竹海,天长日久就养成满山的清气。
青石板的尽头,我迷失了方向,不得不放慢脚步。一个路边高高地树立在路边。,千万不要着急,就这样边寻边走,走着走着就会渐渐发现,自己寻找到的不只是通往大路的方向,还有更多遗落在墙边瓦下的秘密,那是曾经缄口多年的古镇,慢慢向我打开了话匣......
马路边通灵古道的标识。
我穿过马路来到路边的一户人家。三层的小洋房,客厅也是大敞着,三个不同年纪的孩子在里面做功课。我打断了孩子们的学习,向他们打听路,原来这条大路走出去就是大马路了。我如果想继续在灵山村游荡的话就要回到青石板路,继续往牌坊走,才能看到灵山村更多的精彩。打听完道路我并没有急着离开,和小朋友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暑假才聚在一起的表亲。能在这样的世外桃源过暑假是件幸事。和孩子们告别,孩子们热情的走出屋指给我看那条路,那个方向。站在路边看灵山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这是真正的乡村,原生态,开门见山,大片的田地,阡陌纵横。
粉墙黛瓦,爬满青苔的瓦楞,斑驳的墙,木质古老的花窗以及光滑的青石板小路。这是旧时光的痕迹。在这样的痕迹里,仿佛深藏着诉说不完的故事。生活在村落里的人们,日子始终过的朴实而安然。
灵山村的生灵是悠闲的,无论是犬还是鸡,都在悠闲倦怠的见证着每一天平凡无奇的日出日落。
弯弯绕绕的青石板路,层层叠叠,每当穿过一道道的弯路就能见到不一样的景色,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沿着水街悠走于村中小巷间,大宅子或小院落,粉墙黛瓦马头墙,檐角叠翘飞扬。
每隔十来户,就有一座小桥跨溪而设。拐角的一栋建筑屋前的长廊很有特色,长廊上的美人靠上靠一靠,闺蜜低头低语,偶尔抬头看看青石板上来往的行人。此时此刻,心里那份禅定和欣喜,瞬间变得沧桑而又美丽。
村中的祠堂——灵山祠堂。祠堂建于明弘治年间,到明万历年间,杰兴公十九世孙杰公二十世孙信公、叔侄二人委托当朝太保许国大学士奏本皇上,为方氏祠堂题名,皇帝口谕:名世。清朝统治期间,祠堂重修,只留男祠,即为现在这个祠堂。
清晨,沿着被岁月打磨的光滑的青石板,从村后走到村前,横穿整个村庄。其间还有古树,清溪,飞瀑,竹村,村落,古桥……所有色调都是古朴的,民风淳良,静心安谧,时光在缓慢流动。
翰苑牌坊建于明正德六年。牌坊随山势而建,南北走向。高十余米、宽八米左右,横梁上横雕“翰苑”二字,此二字之上竖雕“恩荣”二字。
牌坊前有灵山村主干道及一条山涧小溪,主干道由牌坊下而过,通过五福亭,东去方家坞;小溪绕过牌坊后流进灵阳桥。牌坊与雷祖庙口隔一条小溪,相隔10余米,巍立相望。
从村内看水口,灵山村的水口十分优美,有水、有桥、还有庙。绿意包围着天尊阁,五福亭,灵阳桥......
从村外看水口。
灵山水口处建有庙,庙两旁各有一个菩萨殿。
五福亭可以供往来的行人休息,望风景。
在五福亭上放眼看村口,鸡犬相闻,菜园美竹,白墙灰瓦的屋衬着青山碧水。心有美景,处处桃源。在这里不论山外的精彩与喧嚣,只有这守住的是寂寞。寂寞只是一件历经风霜的外衣,在青石板上走的多了,你会发现它的妙处在于即有乡村的野趣,却没有乡村的荒芜。
眼前豁然开朗。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乡间的农耕,悠然自得的家园,灵山村是原汁原味的,那长长的山道蜿蜒着通向外界。灵山村是隐蔽的。如果你不识不知灵山村,是很难从外界找到这里的。灵山村就默默的沉寂在岁月的烟尘中。我不经意的一个回眸,那些粉墙黛瓦,总会缠绕在记忆中久久不曾离去。
在徽州,还有许多这样的村落,久远的文化传承往往使村落更加隐性而不事张扬。著名的黄山也许名气太大,掩盖掉许多徽州本来的光芒。游玩徽州,无所谓春花秋野,无所谓风花雪月,带上父母,邀上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三五成群,便是最好的旅行。挣脱高楼大厦,与那些古老而沧桑的村庄,与原滋原味的乡村田园对话。让生活慢下来,回归原始的山水生活。
huoche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