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你准备好了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场热血沸腾的冒险盛宴!从市井小民到苍穹霸主,每一步都踏着逆袭的鼓点,让人热血沸腾。情节紧凑,环环相扣,看得我直呼过瘾!角色鲜活,仿佛就在你身边,陪你笑,陪你哭,陪你一路披荆斩棘。相信我,这本书,不看?你绝对会后悔到拍大腿!赶紧翻开它,让我们一起燃爆这个夏天!
《大宋第一匠户》作者:浅予未离第一章二郎该吃药了
“二郎,该吃药了”
林近看着眼前那一身素服、面容有些憔悴,却仍不失俊俏的女子。
女子手上端着药碗,眼眸中蕴含着他从未见过的温柔。
林近面露苦涩为难的说道:“嫂嫂,我觉得我这个情况药可以停了,如此只会浪费家里的银钱。”
与林近说话的女子是他这一世的大嫂,二八年华,秀美的娥眉,细致的容貌上露着淡淡的忧虑。
女子听到林近的话露出一抹微笑说道:“二郎,你只是失足落水,郎中说你没生病,莫要摆出一副不久人世的样子。”语气中微微带着些责怪的意味。
林近看着眼前的女子,“知道我没病为何还整日让我喝药!”
女子微微一笑说道:“阿娘担心你受了风寒每天才让你喝药的。”
林近满脸愁容的问道:“可以不喝吗?”
“可以,你现在起来去跟娘说你的病已经好了。”女子悠然的说道,说完端着碗出了房间。
他见女子出了屋门又躺了下去,回想着近日发生的一切,他是七天前穿越到一个醉酒落水的少年身上了。
从这家人口中得知此时是北宋仁宗年间,一时无法接受,失魂落魄的在床上躺了七八天了。
林近前世是一个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的工薪阶层。
自小被一家农村的老人收养,凭着努力考上大学,从农村搬到了城市,过着普普通通朝九晚五的生活。
前世也经常看网文小说,穿越这个热门题材也看了不少。
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恍若隔世,躺在床上这些日子他想了许多,前世的养父母对于自己的离开应该很伤心吧!
还好自己用多年的工资在大城市全款买了房子,他们实在过不下去可以将房子卖了,带着钱回农村也够养父母安度晚年了。
想到此处心里莫名的一阵心痛,同时也释然了不少,虽然自己不在了但养父母不至于过的太清苦了。
林家是北宋汴京城里的一家匠户,他就是穿越到了这家人的二儿子身上。
林近的大哥在好水川与西夏人作战时阵亡了,父亲听到大哥战死伤痛欲绝,心神恍惚,在将作监服工役的时候出了意外也不幸离世了。
林家如今只剩下林近、母亲和大嫂还有林近大哥的一个小女儿。
如果不是林近穿越到这具身体上,此时林家就只剩下三个孤儿寡母了。
林近这具身体的原主,因为家中父兄相继去世心中悲伤,整日借酒浇愁,七天前醉酒落水,虽被人救了上来但灵魂却换成了现在的。
女子出去没多一会又推门进来关心的问道:“二郎~,你这些时日只是吃些汤水,起来吃些东西吧!”
林近此时心情还不是很好,本不想动,抬头看着眼前女子憔悴的面容,又不忍心拒绝。
“麻烦嫂嫂了。”
女子闻言面露喜色,“二郎这些时日可把我和母亲忧心坏了,嫂嫂这就去给你煮面去。”
她说完急忙去厨房做饭了。
林近见此也缓缓从床上起身,整理好衣服走出了呆了七八日的房间。
这个家是一进的院子并不大。
是很典型的四合院,正房四间,临街东厢房是四间,一角是院门。
西厢房是五间,南房四间,院子里有一颗大槐树一人合抱有余,树下有一块大青石四周摆着几个石凳。
石凳上坐着一位身着古装的中年妇女,是林近这具身体的母亲,她手里正在做着女红,旁边紧挨着坐了一个小女孩约莫三四岁的年纪。
小女孩看到林近从屋里出来,奶声奶气的说道:“奶奶,二叔出来了。”
林近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女红眼神中露出关切的神色。
“二郎身体好受些了吗?”
林近急忙回道:“阿娘,孩儿这些时日让您担心了。”
他前世就是被人收养的,心里更认同的是亲情远比血缘更重要。
这家人七日来的照顾让他感觉到了亲情的温暖,更何况自己这具身体本就是人家亲儿子的。
林近此时并没有感觉多难为情,也许是老天对自己上一世的补偿吧!
林母见他比前几日精气神好了不少,心里想着过去七八日时间了,郑顷山的救命之恩,也该去拜谢一番了。
“明日带些礼物去给救你的恩人送些谢礼吧!咱们老百姓讲究救命之恩恩同再生父母,你此去便认了那郑顷山做义父吧!”
林近听林母此言也是一阵诧异,前世在农村生活时也有这个习俗,没想到这习俗在北宋就有了。
其实林母心中觉得林家的顶梁柱不在了,林近认个义父,林家有他义父帮衬着,街坊邻居也不敢过于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林近虽觉得有些突兀,但一想如果没人家救自己,即使自己穿越来也得淹死,这恩情还真是自己这冒牌货欠下的,罢了去就去吧!
林近想了想回道:“孩儿知道了!明日便去。”
“你大嫂在厨房给你煮面呢!去吃些东西吧!”
“嗯!”
他转身朝着冒着青烟的厢房走了过去。
厨房里大嫂正在给他煮面,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但人儿却是极美的。
大嫂看到他进来微微一笑,“二郎稍等片刻便好!”
片刻后她便端了一碗汤面过来。
“二郎快吃吧!”
林近确实有些饿了,也不客气的吃起了面,这碗面是他来此后吃的最舒爽的一次。
大嫂只是静静的看着,眼中有些朦胧,泪花似是随时要落下的样子。
两个人就这样面对面,这种感觉让林近心里有些发虚,毕竟他是冒牌的。
对方是这身体的大嫂,应该露不了馅。
“嫂嫂,这些时日让你担心了。”
大嫂闻言抹了把眼泪。
“二郎,如今家里只剩下你一个男丁了,你若再有个三长两短,母亲和我还有沫儿以后这日子还怎么过的下去。”
林近心道是啊!她也才十几岁的年纪,这么早就成了寡妇如何能好受。
古人结婚早,他这个大嫂虽只有十八岁,但孩子却已经三岁了。
古代像林近这个年龄大多都应该定亲了,再过个一年半载就该结婚生子了。
林家的遭遇他心里也很是同情!
林近也相信凭着自己多了百千年的见识,保她们衣食无忧还是能做到的。
哎!既来之则安之吧!
人生不过百年,如今能再活一世还有什么好纠结的。
既然承惠了这具身体,就替他尽了这份责任吧!何况自己也确实需要这家人土生土长的身份。
想到此处他嘴角微微勾起,眼眸渐渐的深邃起来,完全不像一个十五六岁少年该有的神韵。
“嫂嫂放心,为弟也想通了再也不行那孟浪之事,以后阿娘、嫂嫂、还有沫儿便由我替爹和大哥照顾好。”
“二郎如此想,也能让我和阿娘放心许多。”
由于林近起床走出了屋门,林家一家人心情好了不少。
北宋康定二年,公元一零四一年四月。
东京汴梁城此时,极盛繁华,举世无双。
回字周长五十里的汴京城,分为皇城、内城、外城。汴河、金水河等数条河流穿过其中,橹声、艄声、琴声;渔船、货船、画舫,如织如梭。
北宋商业极致兴盛,源自唐代的里坊制,因为商业的侵街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商铺已经搭建到坊墙外边。违规搭建的店铺前更是有一排临街摆摊的小贩应声叫卖。
咸水门附近有一条小巷,叫三里巷,巷子中有一个林家铁匠铺,铺子后面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小院子。
翌日清晨,艳阳初升。
“二叔,二叔。”林近被一个小女孩叫醒了。
他望着床边的小女孩,正是自己的侄女林沫儿。
小侄女一本正经的说道:“大懒猪快起床吃早饭了,全家只有你最赖床,每次都让人家喊,小心被街坊邻居知道说你闲话,让你将来娶不上媳妇。”
林近差点吐了一口老血,这小娃娃三岁不到吧!跟谁学的嘴巴这么毒。
“那二叔就打光棍,每天想什么时候起都行,二叔不喜欢被媳妇管。”
林沫儿一脸的不相信,说道:“二叔你骗人,你以前每天路过郑家豆腐坊,都盯着卖豆腐的那个郑小娘子看,整条巷子的人都知道你想讨她做媳妇。”
林近愕然,仿佛自己还是个花花少爷。
“二叔你还对着人家吹口哨,上次郑老爹追了你两条街你都忘了?”
林近又被小侄女的话惊住了,感情自己还经常调戏良家妇女,还被追了两条街,卖豆腐的郑老爹!郑顷山!那天救自己的人就是他吧!
林近突然感觉把小侄女作为打听消息的突破口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人不大知道的事还挺多。”
林沫儿得意的道:“我知道的可多了。”
林近又问道:“你知道自己家住哪里吗?”
沫儿略一思索道:“我家住在汴梁外城三里巷铁匠铺。我爹叫林附,阿娘叫王语嫣。”
林近闻言又是一阵沉默,以前没好意思开口问大嫂的名字,如今却是知道了这大嫂竟然与神仙姐姐同名。
林近起床吃过早饭,拎着林母准备的礼品去郑家送谢礼。
林家离郑家豆腐坊很近,只有百步的距离,出门一眼就能望到。
林母嘱咐道:“收起你那惫懒的性子,不要再去调戏郑家小娘子。”
林近一个趔趄,心里的种种瞻前顾后忐忑不安都变成了尴尬。
反正自己以前在人家眼里就不是正经人,还纠结个啥?
第二章郑家小娘
郑家豆腐坊每天早起要开门卖豆腐,远远的就看见郑家豆腐坊前围着几个人。
一个娇俏的小娘子,在豆腐坊里忙碌着。
年约十四五岁,瓜子脸,白皙的脸庞线条柔和,淡淡的娥眉,颇带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长长的睫毛、俊俏的粉鼻、樱桃小嘴润润的,一头青丝柔顺亮滑,随意的挽成一个髻,几缕发丝垂在耳边。
女子忙碌中抬手用手腕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林近一阵惊讶,我勒个去,宋代女子都是这样子的吗?比电视剧里演的还撩人。
林近走到门前望着这水灵灵的小娘子心念一动,想起早上小侄女说过的话,舌头一卷嘴里发出一声轻微的口哨声。
小娘子抬头看到是林近,面颊一红随即低头继续忙了起来。
“吆!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前几日落水那个林二郎啊!”一个衣着鲜丽的公子哥阴阳怪气的道。
林近此时才发现郑家这豆腐摊怕是遇到麻烦事了,他又扫了一眼周围的人群,这个公子哥貌似还带着几个打手。
郑顷山此时眉头紧皱,“张大少,欠你的银钱再宽限两日我便还给你。”
张大少呵呵笑道:“今日必须还清才行,否则这个水灵的小娘子便跟我回家给我做小妾。”
女子闻言身体一颤,急忙冲着郑顷山摇头,“阿爹不要!”
林近此时虽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大概也了解了事情的结症,问道:“这位张大少可是有借据?”
张大少被问的一愣,借据?自己哪里有什么借据,对方的豆腐坊赊欠了自家粮铺的银钱,但那是账目只能算欠不能说是借。
“没有,但是我这账簿上有郑顷山的签字,也可以算是借据吧!”
林近呵呵一笑道:“既然张大少说是借据那上面可写了归还的日期?”
张大少闻言怒道:“林家二郎你莫要胡搅蛮缠,郑家豆腐坊欠我家银钱这事却做不得假。”
林近笑道:“欠钱我们自然是认的,但是既然没写日期那什么时候还却不能由你说了算。”
“那也得还,我现在就要。”
“现在就可以还!”林近问道:“欠他家粮铺多少钱?”
郑顷山无奈道:“一百五十贯,本是说好是每月月底还的,他今日拿着账簿来此就没安好心。”说完他看了看躲在后面的女儿。
林近一听也明白了,这张大少今天是想要逼着郑顷山典卖女儿还债。
林近将自己肩上的钱褡子取下来。
钱褡子是类似后世马甲一样的东西,宋人主要用他来装铜钱用。
林近的钱褡子里面装着林母出门前给的五贯铜钱,这是去酒肆预定席面用的。
五贯铜钱是很重的足足有三十多斤。
林家因为是吃的铁匠这碗饭,顿顿有肉,林近才十五岁身高大概有一米七了,力气也不小,拎着这三十多斤铜钱倒也不觉得累。
“这是五贯,今日就还这么多,剩下的明日再给你,你若是再纠缠咱们就去开封府衙门过过堂,看看府尹大老爷会如何判。”
张大少被林近几句话堵得哑口无言,两个小眼珠子转了转。
提前收账本就是自己理亏在先,这可是天子脚下,如果为这点小事闹到府衙,怕是双方都要吃顿板子了。
“哼!你林家已是败落了,本少爷还真不信你明日能凑齐一百五十贯”
“这就不劳你费心了。”
张大少一挥袖子对着自己的狗腿子们道:“钱收了,咱们走!”
将这群苍蝇打发走,林近就随郑顷山父女回了家,刚一站定,林近便上前单膝着地一拱手。
“小子林近感谢郑阿爹活命之恩,小子愿认郑阿爹为义父,今后侍奉膝下。”
郑顷山身躯一颤,自己家是绝户只有一个女儿,能收个义子当然是非常乐意的。
“也好!也好!这也是我郑家与你林家的缘分所致,以后咱们两家就是亲戚了。”
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两家互认干亲,自然的将两家关系拉近了许多,这关系有时候比亲戚还管用。
林近起身回道:义父说的是。”
郑顷山落座,示意林近坐到旁边的椅子上。
“婉晴,快来给你兄长奉茶!”
郑家小娘子手里端着茶盘从里屋走出来,她略一欠身樱口微张。
“兄长~,请用茶。”
落落大方,面颊微红略有害羞之意。
“多谢郑家妹妹。”
郑顷山开怀笑了起来,似是早已忘了刚才的不快。
“义父,刚刚张家那钱为何欠下的?”
郑顷山叹道:“这豆腐坊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生意要想做下去就必须买黄豆,磨成豆腐卖不掉又会坏掉,如此日积月累便越来越多了。”
“此事义父无需忧心,回头我会想办法。”
“无妨,实在不行我便将那两头驴子卖掉,应该能还上这笔债。”
郑婉晴急道:“阿爹,卖掉驴子,这豆腐坊如何还开的下去。”
林近笑道:“义父不用如此,此事交给我便是。”
郑顷山自然不信林近能短时间凑一百五十贯钱,但是这个义子的好意他也不好直接拒绝,遂也没再多言,实在无法他还可以卖驴子。
此时的大宋商业很是繁荣,在汴京成里有处小院子的人家,随便做点营生日子就过得不会太差。
林近摸了摸肩上空空如也的钱褡子。
“小妹午后无事的话,跟我去如意居一趟吧!母亲让我订一桌席面,专门请义父和小妹的。”
林近说这话完全是因为自己不认路,拖上郑婉晴只是让她给自己带路而已。
郑婉晴有些不知所措,看了看郑老头,意思是老爹你看这该如何是好?
郑顷山点点头道:“也好,晚晴就出去散散心吧!”
郑顷山四十多岁才有了这么一个女儿,妻子生下孩子后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了,对于这个女儿他平时可是看的紧。
林近闻言忙道:“义父放心,我定会照看好她的。”
郑婉晴平时收工就会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花季的女孩子更是爱美,穿着虽朴素却给人一种清丽脱俗,小家碧玉的感觉。
林近自然是高兴无比,初来乍到有人带路,要方便很多。
汴梁城外城可是方形周长五十里,人口有一百多万的大城市,没人带路自己怕是要走丢了。
郑顷山摆摆手道:“安排妥当就早些回来。”
四月天里,清水河边,三里巷中,杨柳依依,暖风徐徐,芊芊女子,俊俏少年。
巷子两侧店铺邻立,竖起的牌匾上写着熟悉的汉字,古香古色。正值午后行人不多,有的店小二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撑着下巴打着瞌睡。
两个人就这样一步步往前走着,像是前世情侣穿着古装在古镇中体会千年前的文化与景色。
郑婉晴是有些许害羞的跟着林近走出了三里巷。
如意居很大,就好像后世的酒楼那般虽然只有两层,但是方圆有十丈。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
酒旗迎风飘扬,门口的小厮看到二人到来。
急忙上前道:“二位请进,本店是附近最好的酒馆,定让您二位满意而归。”
林近上前开口道:“我想预定一个房间晚上要请客。”
小厮忙道:“客人里边请,小人带您去见掌柜。”
二人尾随小厮步入正堂,小二向掌柜说明林近二人的来意,掌柜笑道:“客官有什么交代?”
不知贵店有何种菜肴,可有菜谱拿来一观。
“有的,有的,您稍等。”掌柜转身去取了。
片刻林近翻看着菜谱,奈何自己样样没吃过。
林近犯了选择困难症,转头对旁边的郑婉晴道:“小妹你来选。”
郑婉晴一听也是为难,自己都很少出门何时来过这种酒楼,她连忙摇头。
她清楚的知道林近的钱褡子里空空如也,如何有钱订这昂贵的席面。
掌柜看见两人面露难色,心道:“这林家小郎也来店里吃过几次酒,今日怎显得这般手足无措。”
掌柜略一思索道:“还有其他菜式没有录到菜谱上,客人想吃什么尽管点便是。”
他觉得左右都是汴京土生土长的人,还能吃出花样,难道还有什么菜式是如意楼大厨做不出来的!
林近看着掌柜排着胸脯吹牛的样子,正合他的心意,他一本正经的说道:“那我来说你记下来。”
掌柜找来纸笔说道:“客人请讲。”
林近看了看旁边的郑婉晴随即道:“酱香脆皮豆腐、麻婆豆腐、泥鳅穿豆腐、虾仁豆腐。嗯!这四种豆腐佳肴必须有。”
噗!旁边郑婉晴没忍住笑了出来,她家就是卖豆腐的这些豆腐菜名她听都没听过。
掌柜的一脸为难的道:“小郎君,你不要消遣我,虽然你报的菜名听着挺不错,但是咱在汴梁城当了二十年酒楼掌柜了,从来不曾听说有这些菜。”
林近故作高深的说道。“掌柜的,我可不是乱说的,比如这酱香脆皮豆腐,做出来的豆腐是外焦里嫩,再浇上汤汁。那美味真的是回味无穷。还有这麻婆豆腐,做出来的豆腐是又麻又辣甚是开胃。”
林近内心对郑老汉还是非常感激的,如果不是他把自己救上来,自己也许就活不过来了,郑家欠张家粮铺的钱只能想办法卖菜谱来筹了。
第三章汴京酒肆
掌柜无语的道:“左右不过是豆腐,还能吃出花来”但他还是开口问道:“那另外两种呢!是何滋味。”
林近继续说道“这泥鳅穿豆腐,顾名思义就是又有泥鳅又有豆腐,做法很是好玩,这泥鳅却要活着放进锅里,做出来豆腐鲜嫩,泥鳅更是味美。虾仁豆腐,就是鲜虾剥了壳,与豆腐一起做成粥,既有海鲜的美味又有豆腐的顺滑口感。”
掌柜的也是见过些世面的人,听林近说的有鼻子有眼,不像是胡诌,陷入沉思!
古代一门手艺,不管是打铁的,卖豆腐的,做吃食的,一门手艺是自家的不传之秘,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轻易是不肯透露给别人知晓的,并不像后世那般信息发达,网络上应有尽有。
林近说完静静的看着菜谱不时的和郑婉晴商量晚间餐桌上应该上什么菜肴。
掌柜的看林近两人再讨论菜谱上的菜肴,朝着门口的伙计一招手。
“去后厨把马师傅喊过来。”
半刻钟不到,一个三十多岁胸前挂着围裙,脖子上挂着一条汗巾的中年男人疾步走了出来。
掌柜的拉着那厨子装扮的人走到一旁,把林近的话仔细说了一遍。
厨子略一思索低声道:“貌似不是胡诌的样子,但是想做一味新菜,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掌柜的摇摇头道:“现在樊楼做出了炒菜,生意比咱红火太多,反观咱们如意居,来来去去就是那几样菜品,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客人总有吃腻的时候,东家的也是颇为担心,长此以往这汴京七十二家正店都得被樊楼逼得走投无路。”
掌柜的拍着厨子的肩膀道:“你且跟我过去仔细问问那林家二郎,试试能不能做得这四道菜。”
厨子急切的道:“胡掌柜,这种事情怕是人家不肯说的,吃饭的手艺不能随便问,这是规矩。”
那胡掌柜气的两眼一瞪说道:“马二牛,你可真是犟死了,你干脆改名叫马二驴算了,林家那是开铁匠铺的,他家又不是做酒楼的,为何问不得?”
胡掌柜拉着马二牛来到林近面前道:“林家二郎,这是如意居掌厨的师傅马厨子,你刚才提到的四道菜,可以详细跟他说一下,让他试试能不能做出来。”
林近本就生了卖菜谱的心思,自然要让对方见到真东西。
“讲怎么讲的清楚,我可以现做给你们品尝。”
胡掌柜一脸惊呆道:“林家二郎你竟真的会做?”
郑婉晴撇了林近一眼,满脸的不信。
林近看到郑婉晴一脸不信的模样,起了征服之心。
“会不会做一试便知,你兄长我会的可多着呢!以后天天磨豆腐到深夜不要埋怨才好。”
郑婉晴一脸无语,只当没听到。
胡掌柜高兴的说道:“既然林家二郎要露两手,后厨倒是食材颇丰。”
几人来到后厨,转了一圈林近才道:“我虽能做你们现在却不能看。”
胡掌柜一脸苦相,但是他也明白,人家的手艺不肯轻易外传,随后吩咐厨房的人手都退了出去。
“林家二郎你可要慢慢做。”
厨房里只剩下他与郑婉晴后,林近才道:“唯独只差辣椒,辣椒还没有传过来用胡椒、茱萸替代吧!了胜于无!”
郑婉晴见到林近熟练的烹饪菜肴才确信他是真的会做菜,以前自己与他挺熟悉的怎么就不知道呢?
一个时辰后桌上摆着全四道菜。闻着满桌的香味,几人提箸一一品尝过后,竟然与林近先前说的一般无二。
四道菜做法各自异,有炸;有煮;有熬;有煎。两羹两菜,却味道迥异,马二牛就差下跪拜师了。
胡掌柜却是叫道:“这是炒菜!”
林近回道:“不是!”
郑婉晴品尝过后舔了舔樱唇说道:“我喜欢酱香脆皮豆腐和虾仁豆腐。”
林近调笑的说道:“你家豆腐那么多,随时都可以做着吃。”
“嗯!兄长教我厨艺。”
林近莞尔。
林近对胡掌柜说道:“胡掌柜我这豆腐做的可还行?”
胡掌柜急忙道:“林家二郎今晚你要订的私间我来安排,菜肴上最好的。”
“那就多谢胡掌柜了。”
“林家二郎,你着菜谱可否卖与我如意居?放心你尽管开价。”
马厨子一脸郑重的说道:“胡掌柜说的在理,不能平白得了手艺。”
林近伸出两根手指道:“四张菜谱,两百贯如何?”
胡掌柜与马厨子商议一番才道:“行,只要你教会做法,我便给你两百贯。”
林近笑道:“这不难,但是我只要银子。”
胡掌柜闻言咬牙道:“行,就给你银子。”
说罢从柜台里取出四锭银子放到林近面前。
宋时的银子可是属于珍宝类,市面上并不多,货币还是以铜钱和丝帛为主,但相较于唐朝已经进步许多了。
林近将银子装进钱褡子随即跟着马厨子进了后厨,一个时辰不到,两人便走了出来。
马厨子对着胡掌柜点点头,“林家二郎说话算话,这几道豆腐我都学会做法了。”
林近摇摇头道:“不对,还有窍门没教你,这豆腐要选三里巷郑家的豆腐做出来才最好吃。”
“噗!”郑婉晴挣着两只大眼睛惊呆的看着林近。心道,还可以这样。
怪不得这坏人刚刚说磨豆腐磨到哭!但是又不是我磨是我家驴子磨。”
胡掌柜愕然,随即明白,对方这是想介绍生意,“用谁家的豆腐都是用,既然林家二郎说话了,那以后就用郑家的豆腐。”
林近又道:“这宴席我还是要订的。”
胡掌柜拍拍胸脯笑道:“林家二郎说笑了,这顿宴席算我如意居请的,到时必然让你满意。”
林近一拱手,“那就谢过胡掌柜了。”
随后潇洒的转身,“小妹走了!”
郑家小娘子一跺脚,随后小碎步跟了上去。
走出去不远林近拍了拍钱褡子道:“一百五十贯这不就有了?”
“嗯!多谢兄长,以后阿爹会还你的。”
“不用,只是几张配方换来的而已。”
郑晚晴问道:“林家兄长,现在去哪里?”
林近回道:“回家!你想去哪里?”
郑婉晴的样子分明是不想回家。
郑婉晴腼腆的说道“人家想去前面看看!”
林近自是非常乐意的,到处逛逛熟悉一下也是非常好的。
“小妹相邀,我当然要舍命相陪!”
可不是嘛!男人陪女子逛街就是要命古今皆是如此。
林近拍着钱褡子道:“小妹,想买什么跟哥哥讲。”
郑婉晴回道:“自家带了些银钱的,用不到兄长的钱。”
林近不以为然的道:“这你就说错了,这是咱们两人刚刚在如意居赚到的钱。”
郑晚晴急忙道:“那也不能再用兄长的钱了。”
古代女子都不能随便收男人的礼物,更何况花对方的银钱,林近不在乎别人可不这样想。
两人弯弯绕绕的走了会儿,郑婉晴停在了一家店铺门前,静德斋,这是一家书铺。
门口两边挂着一对对联左边书:“锦绣成文原非我有,”右边书:“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林近撇撇嘴心道,还是古人精致啊!广告词都想的这么清丽脱俗。
“小妹,买书卷?”林近疑惑的问道。
郑晚晴有些害羞的道:“嗯!”
林近很是不解心道:“买书就买书,至于如此吗?”
古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普通人家识字的女子难嫁,书读的多想法就多。
林近的大嫂也算是一个,生在商贾之家虽然社会地位低,但是有钱,闲来无事除了做女红就剩下读读书了。
“小妹,也是识得很多字?”林近问道。
郑婉晴不好意思的道:“学的尚可,阿爹教的。”
林近闻言道:“识字好,就该如此。”
两人聊了几句,随即进到店里。
林近在书铺里转了一圈发现一本《杜工部集》一贯钱!换到后世一本杜甫诗集将近三百人民币。
他对里面的这些书不太感兴趣,转了一圈发现没有金瓶梅,就兴致缺缺了。
郑婉晴已经买好书正在结银钱。
林近扫了一眼心道,《碾玉观音》大概就是情情爱爱的话本小说嘛!藏的那么紧。
“小妹藏什么?话本而已。”林近问道。
林婉晴见被林近发现,心虚的说道:“人家无聊打发时间随便看看,姐妹们都说这本书好,只是买来看一下。”
“小妹很喜欢看话本小说?”林近打趣的问道。
林近摆出一副不过如此的表情,“这种老掉牙的故事,只要我想,就能写一大箩筐。”
郑婉晴一脸郑重的道:“兄长莫要乱讲,写话本的大多是年纪老迈屡试不第的人,你写这些东西岂不是自甘堕落,平白让人看轻了去。”
林近闻言也是一愣,他还想抄几本小说卖点银子花花呢!现在看来还得从长计议才行。
“小妹,你看我家遭逢大变,只剩下我一个男丁了,以后全家都得靠我来支撑,只要能赚到钱,哪还在乎别人如何看。”
第四章狂妄书生
郑婉晴担心的道:“写成了书本,不遵文墨的口实就落下了,进学、科举会遭人诟病的。兄长可以去勾栏、茶馆里说书,故事讲的好收入也是很丰厚的。”
林近不解的道:“说书岂不也是自降身份,与写话本何异?”
郑婉晴闻言道:“以前确实没有区别,如今汴京城里说书人可是倍受追捧的,比如勾栏瓦舍里,平时都是成百上千人在那听书,节日能有上万人,日进斗金都是有可能的,不过那得是成名的大家。”
林近很自信的道:“哥哥我随便说一段,就比那些成名的大家强百倍,改天去试上一试。”
两人刚买了书结刚完银钱,书铺掌柜的在一旁听了个真切,心道:哪来的狂妄书生,《碾玉观音》这种能传世的话本写一大箩筐,随便说一段就比成名大家强百倍。
“咳~咳~咳~”书铺掌柜的咳声传来,那意思是好像在说,书生啊!你吹牛哄小娘子麻烦找个僻静的地方,这还没离开柜台呢!就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郑婉晴听到掌柜的咳声羞了个大红脸,低头急忙要走。
林近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对着掌柜的道:“掌柜可是不信?”
“小郎君说的自然可信,但是这《碾玉观音》可是传世之作,公子能写一本也可以流芳百世了,写一大箩筐我有点不信。”
书铺掌柜说话倒是直接。
林近闻言也不生气,“虽然我对科举不感兴趣,但是落下个不尊文墨的名声总是不好的。”
“听闻小郎君似乎是家中有变急需银钱,如若读过书能写得话本,倒是也有变通之法。”
掌柜见自己如此揶揄对方,对方竟然可以淡然处之,倒是对林近高看了一些。
林近闻言自是了然,对方说能变通肯定是不用真名。
掌柜的又道:“小郎君岂不知这《碾玉观音》是匿名而作?公子如若能写出这般话本,鄙店倒是可以费些银钱够买你的书稿。”
林近闻言又道:“写倒是可以写,就是不知这《碾玉观音》文稿价值几何?”
掌柜思索了一下道:“以前值五十贯,此类话本很受闺阁小娘子们喜爱,水涨船高,如若有堪比此书的文稿可值二百贯。”
林近闻言问道:“那如若既能让小娘子喜欢,又能让贩夫走卒、学子们喜欢看的话本呢!”
掌柜闻言略微一愣道:“如此,如此可值五百贯,可这女子独爱闺怨,学子独爱诗词歌赋锦绣文章,如何能两全?”
“掌柜无需顾虑,改日我带话本来让你一观再做定夺。”
林近发现郑婉晴在书铺门外等的略久,便不再多言向掌柜告辞离开了。
郑婉晴见林近走了出来忙道:“兄长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林近望了望满天晚霞说道:“此时你我直接去如意居便可。”
随即两人便急忙赶去了如意居。
如意居门口郑顷山正在来回踱步,焦急的等着林近二人。
林母与林近的嫂嫂已经进去了,郑顷山一个人自是不好与两个寡妇独处,为了避嫌便借口在门外等林近和郑婉晴两人,他也确实有些担心二人。
郑顷山看到林近二人小跑过来,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
汴京城里高官权贵满地都是,他着实有些担心二人碰到惹不得的麻烦。
底层老百姓做任何事都得尽量不惹事,察言观色,这里的言是言谈举止,色却是衣服的颜色。
北宋规定平民穿着一般以黑色白色为主,官员一般大袖宽袍为主,色调鲜明,衙役,官差衣服较长,农民、工匠、商人衣服较短,民间虽也有逾越之举但是还是可以区分的。
也就林近这种刚穿越来,什么都不知道的愣头青才最容易惹上惹不起的人,普通老百姓一看对方衣着就会躲得远远的。
林近走到郑顷山跟前行礼道:“刚刚我与晴妹妹去书铺买了些书籍,回来晚了义父莫要责怪。”
郑婉晴闻言心中一羞,“这人刚刚还喊小妹,这会当着阿爹的面喊什么晴妹妹”
郑老汉不疑有他的道:“快进去吧!你阿娘她们来了半个时辰了。”
林近将钱褡子递给郑顷山道:“这是刚刚在如意居用菜谱换来的两百两银锭子,义父先拿去用。”
郑顷山惊讶无比,这个干儿子这么快就筹到了两百贯,这让他不得不吃惊。
郑婉晴道:“阿爹真的是这样,这是兄长用菜谱换来的。”
郑顷山点点头道:“义父先借用,回头再还给你。”
林近摇摇头道:“不用还了,义父明日去还了张家的债便是。”
“哎!也好吧!先将债还了再说。”
郑顷山将钱褡子搭在肩上进了如意居。
林近朝郑晚晴一笑道:”情...妹妹快请进。”
郑婉晴闻言气的一跺脚,疾步上前跟着老爹走了进去。
林近望着她的凹凸有致的身段暗道:大宋挺好,娇羞的小娘子更好。
第二日郑顷山便将钱张家粮铺的债还了。
张大少黑着脸收下钱,他也明白自己的主意泡汤了,郑家豆腐坊以后怕是不会再来自己家的粮铺买黄豆了。
两百两银子兑换了一百六十贯铜钱,减去昨日还的五贯最后只剩余了十五贯铜钱。
郑婉晴虽很符合林近的审美标准,奈何郑家是绝户只有一女,郑顷山一心要招个女婿上门,这让林近不得不打消继续勾搭这个义妹的心思。
林家只有他一个男丁了,入赘郑家显然是不可能的。
“哎!出师不利啊!”
不过林近很快就将这件事忘到脑后了。
他在思考既然自己来到这里,回是肯定回不去了,以后自己要做什么呢?
先赚钱,然后多纳几房小妾,应该不难吧?毕竟这是古代啊!
自己不是专业学古文的,什么四书五经,自己不会更是看不懂。
读书考科举怕是不行,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去读那些落后的思想用处也不大。
林近思考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前世的知识在这里很难发挥多大作用。
他唯一比这个时代的人多的是见过数之不尽的新奇事物。
学过些绘画,会画图纸,这也许有些用处。
他前世只是个普通人,有些业余爱好,喜欢手工制作些小东西。
林近的兴趣爱好让他有一种习惯,手里任何东西的构造都要研究一翻,熟悉一下这些东西的构成与原理。
也许这是自己穿越到大宋唯一的金手指。
可以做一些有利于这个时代发展的新事物,比如写字的铅笔,钢笔,玻璃,火枪,三轮车,自行车等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个简易的蒸汽装置应该也不是难事!
毛笔字林近小时候倒是学过一段时间,写的也很一般,看来得好好练练才行。
北宋这个时代还是独尊儒术,有着士、农、工、商的阶级划分,仁宗年间倒是个开明盛世,大宋未来百年内应该还是很安全的。
他也明白读书做官无疑是最稳妥的,然而自己一个后世的灵魂真的静得下心去啃四书五经吗?估计这很难。
既然读书做官不用想了,用前世的知识赚点小钱,娶几房老婆,安安稳稳当一辈子富家翁,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林近自言自语道:“只是不知大宋能娶几个?”
“嗤~”的一声传来,声音有些娇糯。
林近不由心神一荡,扭头看过去,只见王语嫣正在掩嘴偷笑,她见林近看到自己了不由拉了拉裙摆。
“二郎,该吃晚饭了。”
“哦!今天吃什么?”
王语嫣婉尔一笑道:“豆腐呗!还能是什么,沫儿和母亲都喜欢上了那几样豆腐菜品。”
林近道:“大嫂!我也喜欢吃豆腐。”
“那你还不快来吃!”
林近闻言心神又是不由的一荡,自己好像有些玩过火了。
林近接下来的日子倒也安稳下来了,每日给小侄女讲讲故事,偶尔与自己这个美得不像话的大嫂聊几句天。
这种日子倒让他很是惬意。
如此也挺好,抽空写写话本,赚点钱养家应该是足够了。
林近虽觉得王语嫣是很美的一个人儿,但是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大嫂倒也不会有非分之想。
郑家他也不常去,他脆弱的心灵再也经不起感情的创伤。
林近与王语嫣相处的还算融洽,这让林母心中不由的生出了让林近跟大儿媳王语嫣凑成一对的想法。
毕竟王语嫣好歹给林家生下了林沫儿,此时虽可以改嫁,但是说出去名声还是不好听的。
若是林近与王语嫣凑到一起过日子,旁人却也不能说什么,毕竟兄终弟及这种事,在大宋是由来已久的,比如赵匡胤与赵匡义兄弟关于皇位的事。
如果让王语嫣与林近成亲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林沫儿也不会因为王语嫣的改嫁成了无父无母的孩子。
林母越想越觉得这样做是最好的,寻思着哪天跟两人好好谈一谈这件事。
几日时间林近倒是和小侄女混的很熟络了,每日逗小侄女开心便成了他为数不多的乐趣。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