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丰镇牛王庙,座落在丰镇城北山东北麓,建于清代咸丰二年(年),原名灵岩寺,曾为佛教寺庙,后改祀牛王,俗称牛王庙。清代中末期和民国初年,丰镇土塘、泽落沟等村拴牛板车的人日盛,他们车队相接,浩浩荡荡地跋涉在草地和戈壁,到内外蒙草原上长途贩运。远的到达外蒙古大库伦(烏兰巴托)和买卖城(恰克图),往返一次长的需时半年。草原的牧民称他们为“丰镇老倌”。“丰镇老倌”把旅途的平安寄予了牛王爷的保佑,牛王爷的敬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牛王庙背靠悬崖峭壁,面向饮马河水,可谓依山面水。整个寺庙置平地而玲珑,依山势而奇险,构成丰镇寺庙中的独具景观。原有寺门东向,为一悬山式二柱门楼,门楼出檐高挑,有多层斗拱,经五色彩绘,更显艳丽。寺门两侧各有一楹悬山顶的建筑。一门居中,二室拱卫,未显大气铺张,恰如小家碧玉。拾级跨入寺门,北向是一座四合小院,院内寂静,殿宇无奇。正殿坐北朝南,仅有三楹,为硬山式建筑,并不高广。殿门长年紧闭,透过窗棂,窥视殿内,其实殿内不仅祀牛王,还祀马王,不过泥塑神像,皆为牛马本形。庙内供奉什么神,我从没看到过,牛马本型的说法是依据郑振铎先生《西行书简》于年游丰镇牛王庙的说法。寺内东西两庑各有三间,皆为硬山式建筑,为寺内道士禅室。正殿对面有乐楼,是举办庙会时的戏台。庭院中的庭宇仅此而已。牛王庙的独特景致在寺门东对面的悬崖峭壁处。峭壁处依山就势分别筑三重建筑,逐层拔高,攀崖筑九十九级石阶。山底石阶两侧地面有限,于是凿岩削壁在石阶左右各筑一室作为点缀。沿阶爬至一山坡平缓处,筑一扁担垂花门楼,门楼上曾悬“神化宫”三字的竖匾,(年改为“心情舒畅”)。门楼两楹堂斋为九脊四坡顶,正脊十分短小,形制罕见,前檐翻卷高翘,远远望去,门若鹏鸟昂首,堂斋似两翼振翅,设计者可谓匠心独具。沿阶而上,至一山势平缓处,有古榆数株,树干虽苍老,而枝叶仍繁茂。在古树的掩映下,一座四柱三楼歇山顶的木牌楼雄踞山腰。正楼和次楼均有转角斗拱和补间斗拱,结构明快而不显简陋,简洁而呈现奇巧。正楼的楼顶出檐深远,半掩两侧楼顶,正楼额下悬竖匾,阳刻“诚则靈”三字(年改为“锦繡河山”),整个建筑紧凑和谐,造型优美。楼前曾树二斗石旗杆一对,曾踞雌雄石狮一双,石狮锋牙外露,利爪前伸,鬃毛卷曲,目视前方,似守护山寺。置身其间,顿觉境界开阔:一河横前,诸山献秀,村落田畴尽收眼底,这便是山寺处的第二重景致。当攀登至第九十九级石阶时,半山处以青石条砌沿,筑起一块平地,边缘处又用石栏杆环护,平缓处又树石旗杆一对。攀登到此处,迎面有硬山式小阁突兀在眼前,小阁屋顶为重檐,外视两层,实为一室,内祀一“穿长袍马挂”的长者,据说这就是“大仙”,所以此阁名“大仙祠”。小阁两侧各有八字短墙,短墙两侧,各有一室,据说,曾经供奉过山神和土地。山寺上的第三重的建筑,仅此而已。站在这里,只见怪石嶙峋,巨岩侧立,景色愈显奇险。年夏天,由平绥铁路局长沈昌倡导,在北平的文化界名人,有郑振铎、顾吉刚、吴文藻、冰心、雷洁群一行人等,于7月16日游览了丰镇文庙和牛王庙。之后,郑振铎先生在他的散文《西行书简》,冰心女士在她的《平绥沿线旅行记》中,对丰镇的牛王庙均有描述,可惜只留下一些文字记载,从见到过他们游丰镇的照片。《丰镇厅志》曾把牛王庙的“山寺朝霞”称作“丰镇八景”之一,而这一道独具的人文景观,曾经吸引过不少的诗人骚客们吟咏唱和。清代一位山西籍诗人范大元游览了此诗,曾写过一首七律:山寺楼台近碧空,晴明风景望无穷。远山遥望千峰翠,旭日初临一点红。河抱晓光来塞北,树含秋色入园东。
倚阑最是宜人处,万丈飞霞射彩虹。
我高一时的语文老师,名李林活,北大中文系年考入北大,和著名作家刘绍棠为同班生。李老师年毕业后,分配到丰镇中学任教。课余时间游览了牛王庙,曾写过吟咏牛王庙的诗,发表在年某期的《草原》文学期刊上,当时我读过后,觉得此诗咏唱牛王庙,写到了出神入化。类似这种好诗,和名人的游记,如果经有关部门加以搜集,刻石碑,建廊亭,必能增强牛王庙的历史文化积淀。牛王庙历经沧桑,不同时代经历过不同的际遇,也见证过不同的人事。民国初年,看寺的道士姓安,人称安老道。安老道会看些疑难杂症的病,寺庙的香火少,靠这些难以维生,逢年过节,土塘一带的居民接济他一些过节吃用,过春节的油炸糕、白面馍馍、山药粉坨……过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过什么节,送安老道什么,安老道日子过得也还滋润,足见当时土塘一带人们的豪爽。民国初年,左云县驻马堡人边葆芬(丰镇原教育界边良、边实甫老师伯父)曾在牛王庙中租一间房,在此办过几年私塾。在解放初期,牛王庙内还有过一个葛老道,葛老道名葛法德,大同县人(现大同云州区人)。葛老道也善医,大约在牛王庙被烏盟民政处占用,葛老道才移居在官屯堡南的大同采梁山的红石道观修道。年左右,乌盟民政处对已破败的牛王庙曾有过一次较大的维修。整修过的牛王庙,曾做过几年时间的“乌盟转复军人疗养院”,这样,牛王庙才有幸得以保存。在“文革”期间,牛王庙还关过所谓的“内人党”。直到年后,牛王庙还保存完好。牛王庙部分建筑被毁是进入年后,丰镇县建立了消防大队,一时没有队址,暂驻在牛王庙。因消防车出进不方便,毁坏了庙门和部分建筑,山崖上的几株百年古榆也残遭砍伐。直到九十年代,消防大队在城西建起新队址后,才迁出了牛王庙。消防大队迁出后,牛王庙又被水利局井管场占用,井管场做水泥井管,需要较大的场地,从此,牛王庙中的殿宇彻底被毁,仅留下山崖峭壁处的三重建筑。年,牛王庙残留下的建筑,被公布为内蒙古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建筑得到维修。可惜的是由河北曲阳雇来的石匠师傅,打制出的石旗杆和一些石制品,一直没有启用,堆放在牛王庙中的一个偏辟的角落,直到有的石旗杆己断为几截,其原委令人费解。民国年间,有一本小册子,叫《京绥沿线指南》,将丰镇的灵岩寺、大同的华岩寺和包头的五当召喻为“塞北三胜景”。丰镇牛王庙久负盛名,文化积淀厚重,昔日的辉煌,已湮灭在苍茫的历史长河中,只留下“半壁江山”,是孤傲,还是蜷缩?还存在于丰镇城的一个角落,似有千言万语,欲说难说……而仍有三三两两的人,来了又走了,几个凭吊,几个感慨……附带的几句话:清代中末期,归化城的驼运,和丰镇的牛板车运输,盛名远扬。归化城、张家口、丰镇城及隆盛庄和锡盟的多伦,都是通往内外蒙草原丝路的重要节点。如果能把牛王庙经过彻底的修复,然后,再淸理庙前乱七八糟的民用建筑,开辟一个小广场,广场中搞些牛板车的雕塑,再在牛王庙附近建一所“丰镇牛板车历史博物馆”,使牛王庙成为丰镇市一个富有历史文化积淀的胜景,对振兴丰镇市的经济和文化大有裨益。作者:马景秀,丰镇人,丰镇一中退休教师。
丰镇同乡会我们都是丰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