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网站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6013804347065&wfr=spider&for=pc

文/李召新

初夏时、小满季,应该是杏儿成熟的季节了。一提到杏儿,我自然会想到长清张夏的万亩杏园,也会想到那群山环抱中的绿树清泉了。

那是十五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跟爱人第一次去张夏看杏花。崇山峻岭之中,一片花海映入眼帘:白的如皑皑白雪,粉的似少女的脸庞,好看极了。平地里,山坡上,甚至山顶上,到处盛开着杏花。在通往莲台山的路上,我突然发现一个“晓露泉”的指示牌。晓露泉,多好听的名字呀!我们被这诗意的名字吸引着,顺着山间的水泥路往南驶去。山路弯弯,因为有漫山遍野的杏花作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路途的遥远。桃园村、纸坊村、焦台村,七转八拐,我的视野突然被高高的山崖挡住。我们被大山给包围,莫非走错了路?可是山路并没到尽头呀!我想起了那句名言:车到山前必有路。再往前走,一个叫积家峪的村子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老李快看,水!”我们的左前方是一块不大的水面。我惊喜到:到了,到了!这水很可能就是从晓露泉里流出来的。停下车,我们在老乡的指引下来到了路东的一个下沉的小广场上。

小广场刚建好不久,没有几个人。修葺一新的泉池用青石栏杆围了一圈。东侧的匾额是著名书法家蒋维松先生的小篆,“晓露泉”三个字格外醒目。顺着匾额往前望去,有一个高不足两米、宽不足一米的洞口。抬眼望去,洞口之上一颗从岩缝里长出来的松柏,弯着身子,向天空探着头,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在向游人讲述这晓露泉的前世今生。松柏的北边,是一颗多年的古藤,缠绕在松柏的身上,好像在搀扶着老人并与其相依为命、共度风雨。苍松翠柏,古藤虬枝,给晓露泉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刚走进洞口,就听见“哗哗”的流水声了。虽然里面黑古隆冬,但借着洞外的阳光,还能看出这洞穴的全貌:靠近洞口,是一个内圆外方的石板,在泉水的映衬下,这圆洞就像是一轮明月一样。屈膝弯腰,探头伸手,我触到清澈的泉水,一股透心的清凉立刻传遍全身。“好凉啊!”此时我想起了唐朝诗人于良史的名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顺着水流的声音,再往里看,一条宽约十公分左右的石缝把山石一分为二。泉水就从这石缝里淌了出来,且水量还不小哩。不知道是先有泉还是先有的石缝,对鬼斧神刀的大自然我不由得多了几分敬意。石洞的四壁高洼不平、宽窄不一,统一的只是湿润的质地。我情不自禁地用矿泉水瓶接了一些水,喝了一小口,再喝一大口。又喝了一口,含在嘴里,品味着:清凉,软绵,甜丝丝的。“好水,好水呀!”我高兴地喊了起来。走出山洞,一位老先生告诉我:这可是俺们积家峪的风水宝地呀!一年四季,长流不息。这水比你们城里人喝的什么纯净水可好多了。

从此以后,我跟爱人经常利用周末,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来这里打水喝。虽然离市区远点,但那软绵可口的泉水吸引着我。我成了这晓露泉的常客。打回家的水可不敢浪费,连做饭都舍不得用。只有晚上静下心来的时候,烧上一壶泉水,沏上一壶绿茶,慢慢地品味这水的甘甜,品味这生活的滋味。

今天再访晓露泉,爱人约上了她的好姐妹小岳老师。走在通往晓露泉的路上,欣赏着一路的风景,很是享受。特别是看着挂满枝头的杏儿,青的,红的,黄的······虽然还不到麦黄时节,可一路上时不时地看见挂着外地牌照的货车,还有一堆堆刚刚摘下的杏儿,我们禁不住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停下车,两位女士上前打听价格。得到的回答都是“这是网上的订单货,不买!”记得还是十几年前,杏儿丰收,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卖杏工作。动员县直各单位包村卖杏。县长下令:买不了的,就得包村单位出钱买下。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杏贱伤农。可怜金杏满地黄,藏在深山变粪土呀!

如今,我们行走在这万亩杏园的小路上,一个个“笑脸”在向我们招手。落下玻璃窗,不仅闻到了杏儿散发出来的清香,还能触到杏儿的笑脸。只是尚未成熟,略显青涩。可越是这样,越让人更加期待。我期待这漫山遍野的甜杏通过信息高速公路飞往东西南北,让人们共同品尝着来自大山深处的佳品。

来到积家峪,在村北头的小停车场,我们跟一位中年妇女聊了起来。从她那里了解到:积家峪地处张夏的最南端,到张夏足有二十里路。论起直线距离,它与万德只有一山之隔。可是大山耸立,无路可走。过去,村里人白白守着一股清泉、百亩果园,进不来人,运不出去,变不成钱。她抬头指着南边的大山说,“这座跟椅子圈一样的山,俺们都叫它南山。它跟闻名全国的灵岩寺紧紧相连,这晓露泉还是灵岩寺的外八景唻!名山,名泉,还有这山里的土特产,还有俺们村的电商平台。如今来俺积家峪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说着,她爽朗地笑了起来。灵岩寺,佛教圣地,四大名刹之一。因其珍藏的宋代的几十尊彩绘佛像而名扬天下。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岩寺,因石得名;晓露泉,以水显灵。再看晓露泉的美景:洞上的千年古柏与古藤紧紧相拥,就像是一对恋人,在日夜守护着这永不干枯的晓露泉。而清澈的晓露泉水滋润着这大山深处这对神秘的、大自然的伴侣。再看看这洞前的小广场上,烧水泡茶迎接来客的的大爷,买山珍、鸡蛋的大娘,还有面前摆满了自家种的黄瓜、韭菜、西红柿,怀里抱着正在吃奶的孩子的小媳妇,再看看开汽车的、骑摩托车的、还有山地车队,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我心里话:今天的积家峪活起来了!

告别晓露泉,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就想过电影一样。泉,杏儿,山里人。过去空有宝物走不出大山,如今山路通了,网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也通了。这真是八方通达、买卖兴隆啊!

山路弯弯,杏儿灿灿,泉水淙淙,笑脸盈盈。突然一个词汇从我的心底蹦出:灵动!灵动的晓露泉,灵动的信息网,还有灵动的大山,灵动的山里人,是你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投稿邮箱:ddsww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