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志完其人
范志完(?—),字叔恺,号成六,河南虞城县人,宋范仲淹后裔,自幼聪颖,为文高古,崇祯四年()中进士。崇祯十四年()冬,升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明史》载:“崇祯十五年()六月,志完升任兵部左侍郎,钦命督师,总督蓟、辽、昌、通等处军务,节制登、津抚镇。八月,清兵侵占墙子岭、蓟州城,朝廷令志完兼制关内,移住关门,志完怯甚,不敢一战,后率军与战不敌,所守州县相继失陷。崇祯十六年(),清兵攻下海州、赣榆、沭阳、丰县之后北进,帝犹责志完后效,志完终不敢战,随命下志完狱,以十二月斩志完于西市。”。《明季北略》记载:“边将不足恃,边抚无可依,更恨邮牒无闻,塘报不发,两抚一镇,悉逮而系之狱,诛之!”崇祯十六年十二月,圣旨下,赐首辅大臣周延儒自缢,两位总督范志完、赵光抃斩刑。
在雍正版《山西通志》卷七十九职官中记载“范志完,进士,崇祯时任巡抚山西都御史,河南人。”;在乾隆版《虞城县志》卷之五选举中记载“范志完,崇祯辛未科,任南直宁国府推官,后升任关内道山西巡抚,钦授督师兵部侍郎,赐尚方剑,传见人物,祀乡贤。”;在乾隆版《虞城县志》卷之六人物中记载“范志完,字叔恺,号成六,父中宪公奇其状貌非常,英敏好学,逆知其必贵也,母氏王恭人尝做八行图以为巡迪,辛未掇科。请建范文正公祠,捐资刊范氏先人遗稿,母病三载,羞膳奉药必亲必力,宗族乡党咸服其孝;凶年赈贫,乏周同姓而埋枯骨;土贼司官治乱,独立修建瓮城、濬海濠。筮仕初授宣府推官,建白四事言过激切有伤当道,降湖广布政司检校督课诸生,刻《友善录》《楚颖集》。升宁国府推官,著《理官六箴》《谕士六箴》《劝士六言》《劝农九歌》盛传海内。署府事招抚溧阳之变,著《漕政八议》《安民十二政事》等书。卓异纪录升户部主事,去宁日,百姓建生祠立感恩碑,分司理新饷著绩超,授真定府知府,著《六谕觧》《连珠集》《恒安六事》《恒南六议》《爱士箴言》相传颂焉,修学宫、立书院、建滹沱河桥梁,万民称便,造营房五十余间,不至民扰,三载考绩,荣膺诰命升关内副道使,首议驿马俵焉,永为遵例,斫泉祭海,世享其泽。议守城事宜恐军民相妨,著《军民念苦两歌》,人咸心服,治声蜚腾,特升山西巡抚,不越月,树两大政:曰河防、曰修城,迄今民颂其德,官至兵部左侍郎,祀乡贤。”
二、范志完的山西题记
据史料记载,范志完一生好学,著述颇多,喜游名山,凭吊古迹,能文善武,文笔秀美,其诗作华丽流畅,书法飘逸俊朗。有《友善录》《楚颖集》《理官六箴》《谕士六箴》《劝士六言》《劝民九歌》《漕政八议》《安民十二政事》《六谕解》《连珠集》《恒南六事》《恒南六议》《爱士箴言》《军民念苦两歌》等传于世。
在山西担任巡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寻访名山大川和贤人古迹的碑刻题记留存于世的尚有四处之多,非常珍贵。
(一)平陆傅相祠“傅崖”题记
明崇祯十五年()勒石,现存平陆县圣人涧傅相祠旧址(平陆县博物馆),碑圆首长方形,青石质,高、宽85、厚16厘米,碑文行书。题记内容为“明崇祯壬午,傅崖,中州范志完题”。钤印三枚,惜已剥泐不可识。“傅崖”题记表明平陆县圣人涧为商相傅説版筑之地。
(二)绛县文庙“绛侯封邑”题记
明崇祯十五年()勒石,现存绛县文庙碑廊,碑圆首长方形,碑首饰荷花莲叶纹,青石质,高、宽72、厚18厘米,碑文行书,飞白体。题记内容为“明崇祯壬午,绛侯封邑,中州范志完题”。钤印两枚,惜已剥泐不可识。“绛侯封邑”题记表明绛县为汉将周勃食邑之地。原立于绛县县衙内,年移至绛县文庙。
(三)襄汾张良祠“留侯故里”题记
明崇祯十五年()勒石,现存襄汾龟山张良祠,碑圆首长方形,青石质,高、宽75、厚20厘米,碑文行书,下部有破损。题记内容为:“明崇祯壬午,留侯故里,中州范志完题”。钤印两枚,惜已剥泐不可识。“留侯故里”题记表明襄陵龟山为汉初名臣张良归隐之地。
(四)长子灵贶王庙“紫云山”题记
明崇祯十五年()勒石。现存长子县紫云山灵贶王庙。青石质,碑圆首方座,通高厘米,其中碑首高32厘米;碑身高、宽69、厚26厘米;碑座高38、宽81、厚47厘米。碑文行书,飞白体。题记内容为“明崇祯壬午,紫云山,中州范志完题”。钤印三枚,两枚惜已剥泐不可识,一枚为范志完印(白文)。“紫云山”题记表明范抚台被长子紫云山景观所震撼,有感而书。
三、范志完题记的特点
将四处题记联系起来看,它们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一脉相承又独具韵味,无论是从书法还是从内容的角度来看,范志完的书法和题记功底深厚,意味悠长,观之赏之使人心旷神怡,思古之情勃发。
(一)题记年份相同
题记中所书年份均为明崇祯壬午,即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年,范志完是在崇祯十四年冬天到任山西巡抚,题记所书年份是他到任山西巡抚的第二年,也是最后一年,当年六月,范抚台即调任兵部左侍郎、钦命督师,总督蓟、辽、昌、通等处军务,节制登、津抚镇。此后世间再无范抚台,只有范督师了,由此可知,四处题记均为崇祯十五年六月之前题写。
(二)题记落款相同
题记中的落款均为中州范志完,中州是河南的古称,由于范志完是河南省归德府虞城县人,遂自称中州范志完。查范志完在晋域外的其他摩崖或碑刻题记,如:“层巒疉嶂”题记、“眉山发迹”题记、“百二山河”题记、“淮阴侯谈兵处”题记等,均以“中州范志完”作为落款。
(三)题记形制相同
题记均在青石质的圆首方形碑上题刻,碑右为年号及时间,碑左为落款及钤印,碑的正中为题记内容,有“傅崖”“绛侯封邑”“留侯故里”“紫云山”,均为各地名胜或名人活动之迹。
(四)题记属地不同
题记属地分布晋南和晋东南,有纪念商代贤相傅説版筑所在地--平陆(明属解州);有西汉时期左丞相绛武侯周勃封邑之地--绛县(明属绛州);有西汉时期留侯子房公张良归隐之地--襄汾(明属平阳府);有被唐明皇李隆基御笔亲题“紫岫晴云”的紫云山所在地--长子(明属潞安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四处题记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尽管范志完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内忧外困,民不聊生,但是,从题记上仍可感受到范志完的殷殷家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
作者简介:陈阳,山西平陆人,现供职于山西省农村信用社,85后古建筑爱好者。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作者其他作品:陈阳:太原纯阳宫里那尊来自运城关帝庙的武士像陈阳:晋剧团里的明代敕谕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