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灵青石 >> 灵青石历史 >> 徽派建筑之美

1、布局之美

徽派建筑在布局上受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整体布局符合中轴对称的基本特征。徽派建筑房屋排列有序,在空间格局上一般为门口—天井—大厅—后天井—二进大厅,大厅两侧连接厢房,一般大厅比较敞亮,厢房相对面积较小,各屋之间有穿插的回廊相连,形成一个统一、庄严的建筑群体。徽派建筑布局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三合院,建筑平面布局呈“凹”字形,是徽派建筑中较为经济实用而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第二种是四合院,建筑平面布局呈“回”字形,这种建筑布局多为较富有的人家所采用;第三种是两个三合院相背而建,组成一个平面布局呈“H”形的建筑,这种建筑有前后两个天井,中央两个大厅共用一个脊檩,因此这种建筑布局也称为“一脊翻两堂”;第四种是两个四合院相背而建,组成一个俯瞰为“日”字形的建筑,拥有三个大厅,两个天井。富有人家可以在这个建筑基础上进行拓展,形成更大的建筑群,满足多人口居住的需求,同时宏伟的建筑群逐级升高,取“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目前徽派建筑中较大的建筑之一为安徽省黄山市的一处老式民宅,共有十三个天井,楼房依次排列,整个建筑群十分雄伟壮观,如图1所示。

图1徽州民居

2、“三雕”之美

徽派建筑装饰艺术中最值得研究学习的是“三雕”技艺,即砖雕、木雕、石雕,传达着徽派建筑文雅质朴的独特艺术魅力,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砖雕是将装饰图案雕刻在建筑的水磨青灰上,其材质较软,适合于精雕细琢,雕刻手法主要有立体雕刻、浮雕和平雕三种。徽派建筑中砖雕多出现于马头墙等建筑配件中,采用模具复制的方法保证砖雕的统一性,也方便进行建筑修整。在大户人家中,砖雕常被以拼砖镶在墙面上构成整幅繁复的画面。砖雕内容题材丰富,动物花卉、人物故事、山水景色应有尽有,有着强烈的民间艺术色彩。

徽州地处江南,房屋多采用木料搭建,这为徽州木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木雕在徽派建筑装饰中运用极为广泛,门窗、屏风、桌椅、床榻等处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工艺。木雕通过对不同种类质地的木材进行分析,选择不同的雕刻方法,坚硬的木材用于精细雕刻,疏软的木材多雕刻成简约的图形,将不同质地的木材巧妙地融合到一个完整的木雕作品中。木雕在组合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构图也十分丰富,人物、花鸟造型栩栩如生。题材有花鸟鱼虫、山水自然,也有徽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崇王之道、中庸思想在徽州木雕中也有所体现。

石雕在徽派建筑中多用在建筑外观、牌楼建造中,常见石材为花岗岩、大理石、青石等。石雕构图在正室建筑上采用中轴对称形式,表现出庄严秩序,在偏房多采用均衡构图,增加建筑的动感和变化性,这对工匠的技能要求大大提高。石雕材质相对于青砖和木材更加坚硬,雕刻风格也更加粗犷,因此多用于建筑外观、牌楼等。石材质地坚硬,耐风化,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也不会有太大的磨损,因此徽州人多用石雕来表现徽州人的坚贞、果敢。动植物题材在石雕中也十分常见,冰冷的石头在工匠手中变成灵巧的动物、柔软的植物,在艺术形式上真正做到了坚硬与柔软的结合,但整体艺术风格还是比较粗犷。在“三雕”技艺中,石雕的制作最为耗费人力,所以相对砖雕和木雕,石雕工匠中以男工匠居多。

3、色彩之美

徽派建筑色彩在整体上清新雅致,

以粉墙黛瓦著称。徽派建筑的色彩组成与建筑原料的种类息息相关,徽州人取材于当地,主要用砖、木、竹、石来建造房屋,这就形成了集白墙、黑瓦、木色为一体的徽派建筑。原生态色彩的徽派建筑在选材时对材料质地、花纹、肌理要求非常讲究,加工时只需去粗取精,尽量保持材料的原貌。例如,在木材加工时,只需简单加工后在木材表面涂上清漆延长其使用时间,不做其他任何处理,保留其原始的肌理和色彩,真正做到“师法自然”,为徽派建筑中增加天然之美。

徽派建筑在颜色上也十分注重对比和协调搭配。除黑白颜色的对比外,徽派建筑还用红色对联、暖色木雕等对建筑色彩进行调和丰富。部分建筑还采用彩画的方式用其他色彩点缀,丰富建筑整体的颜色。但古代封建社会对建筑色彩使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普通人家可以使用的建筑装饰色彩十分有限,且徽州商人多为儒商,所以他们更加注重淡雅,故而建筑彩绘并没有被大量应用,且随着时间流逝,彩绘逐渐脱落,所以在现存的徽派建筑中极少看到彩绘的图案装饰。

4、结语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在古代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下徽地商人智慧的物质体现,承载了几千年的徽州文明,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对现代建筑设计有着重大指导作用。目前尚存的徽派建筑有多幢,数量十分有限,因此必须保护好传统建筑,让徽派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传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