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2.5描写技能提升导练

2.5.1方法金指

1、学会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四个方面的内容。

2、把握工笔和白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等。

3、做到各种描写必须符合目的明确、特征突出、形神兼备与条理清晰的要求。

一、描写的含义和要求

㈠描写的含义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或环境的状态、动作、性质、特征进行具体描摹与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描写和叙述的区别:一般地讲,叙述是概括地显示事物发展的进程,更侧重于表现事件在“时间上的过程”,其作用主要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描写是具体地细致地描绘事物的情状,更侧重于对事物在“空间上的状态”进行反映,其作用主要是告诉读者某人或某物怎么样。

㈡描写的要求

第一、描写要目的明确。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描写必须为思想内容服务。文章何处使用描写,使用何种描写,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么是为了主题更深刻,要么是为了人物更丰满,要么是为了环境更典型。

第二、描写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是该事物与他事物区分的主要标志。描写要将对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就必须抓住对象突出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写出其个性来。

第三、描写要形神兼备。   描写一个事物,不仅要写其外在表现的形,做到形似,更要写其内在本质的神,做到神似。通过外部特征的描绘来展示事物的精神风韵,是描写的最高境界。   所谓形似,就是把事物的外部状貌和形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来;所谓神似,就是揭示出事物的内部本质和神采风貌。只有把对形的描写与对神的描写结合起来,做到形神兼备,才能使写出来的事物丰富生动,而且富有生命的活力。   第四、描写要条理清晰。   在描写一些复杂的场面时,人物众多,头绪繁乱,极易造成表达上的混乱、为避免这种情况,除了要明确重点、突出重点以外,还要加强场面的组织,增加其条理性。组织场面的一般原则是围绕表现的重点,按照合理的顺序将各细节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各细节的组织可采用的具体方式有很多:既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也可以依据空间的关系,还可以根据认识的顺序。在确定了基本的组织方式以后,便可以把一个场面中所涉及的各个部分,不管是展开的或不展开的,统统根据所确定的组织方式逐一考察,从而确定它们在描述过程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是先写环境,再写人物的对话,最后以抒情结束,还是先写人物的活动,再写景物,或者把景物穿插在人物的活动中,具体又穿插在何处。如果是一个集体活动的场面,或者先写一个人物,再写另一个人物,或者先有总的描述,再写具体的人物。……总而言之,基本的组织方式确定以后,作者就必须以此作出判断,让场面的各个部分“对号入座”。

2.5.2示范分析

一、描写的对象描写是人们反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事物的形态、状貌无不可以作为描写的对象。这些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环境、场面和细节四个方面。也有人将描写的对象称作描写的内容。

㈠人物描写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人学”。他还说,“文学家的材料,就是和文学家本人一样的人”。   对人物进行描写,要采用多种手法,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人物的神情风貌和内心世界,力争塑造出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立体形象。概括地讲,人物描写可主要分为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几个方面。   1、肖像描写   l.肖像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外部特征——长相、衣着、神态的描摹刻画。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展示人物的外貌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通过外表透视出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生际遇及内部世界,所以它是写好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   2.肖像描写的类别   肖像描写可分为两类:整体肖像描写和局部肖像描写。   整体肖像描写,也称集中肖像描写,是一次性将人物的外形特征展示出来的描写方式。整体肖像描写常用于人物出场的时候,如《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在这里,作者不仅把王熙凤从头到脚的装束无一遗漏地作了交代,还对她的面貌身材进行了描写。这种描写能够给人以整体印象,给读者全面了解人物提供方便。   局部肖像描写,也称分散肖像描写。这种方法结合故事的发展进程和人物性格变化的轨迹,将人物的外貌特征分几次描写出来。例如,鲁迅的《祝福》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   第一次是写她在祥林死后的模样: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由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二次是写她又一次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儿子后的情况: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最后当她成了乞丐时成了下面的样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3.对肖像描写的要求(1)人物肖像描写要重点突出   老舍说:“人物的外表要处,是以烘托出一个人单独的人格,不可泛泛地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读者每因某项叙述而希冀一定的发展,设若只贪形容得周到,而一切并无用处,便使读者失望。”(老舍;《人物的描写》)   具体说来,可以透视出人物性格、内心、修养、境遇等方面的外部特征是人物肖像描写的重点,是必须写的内容;而与人物的性格等内部特点关系不大的一般特征就没有必要写了。   (2)写人物外貌,要体现出时代和地域特色   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地域的,不同时代的人物其服饰装束和言谈举止自然各异,不同地域的人其打扮区别也甚大。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不能不考虑时代和地域的影响,要写出时代和地域特色。   2、动作描写   1.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黑格尔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物的动作,都是其个性的表现,随时受着思想情绪的支配而灵活变化。因此,在文章中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最得力的工具就是行动描写。   2.对动作描写的要求   (1)动作描写,最重要的是能够写出人物的个性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有不同的表现。但无论怎样变化,最终都由人物的性格来决定,所以应该用动作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2)要注意选择   动作描写不是对人物的所有行为都不加选择地描写,只是选取那些能够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予以描绘;对人物行为的一般交代,则只须用叙述的方式加以处理,不必展开描写。   (3)适当运用人物的某些习惯动作,但不可走向模式化   人们大都有某些习惯性的动作和表情,适度地运用这些动作和表情,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有些人身上还带有某些职业特点,如老师总是背着手走路,舞蹈演员下意识地旋转动作等。   但应该注意,这些习惯性的动作和表情不可滥用,多了就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要懂得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总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别的道理,切实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真实地表现出人物的形象。这样就会避免公式化、模式化的弊病。   3、语言描写   1.语言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语言描写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话语的描写。人物语言在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明交代事情的原委和经过,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还可以间接地描写其他人物、事件或景物。但人物语言最为重要的作用是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首先,对话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外衣”。   其次,对话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言为心声”,人物的内心活动除了可以通过动作、表情表现出来外,还可以由语言表现出来。对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语言描写,可以准确地将其内心活动展示出来。

2.语言描写的要求语言描写的关键是“不仅要知道说什么,而且更应知道怎么说”。老舍说:“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作者必须苦思熟虑:如此情节,如此地点,如此时机,应该说什么,应该怎么说。一声哀叹或胜于滔滔不绝;吞吐一语或沉吟半晌,也许强于一泻无余。说什么固然要紧,怎么说却更为重要。说什么可以泛泛交待,怎么说却必须洞悉人物的性格,说出掏心窝的话来。说什么可以不考虑出奇制胜,怎么说却要求妙语惊人。不论说什么,若总先想一想怎么说法,才能逐渐与文学语言挂上钩,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老舍先生的这段话很深刻地道出了人物语言描写的真谛:男女老幼、三教九流、贩夫走卒说话各有特色;同一个人,由于心境不同或所处的具体环境各异,说话的内容和腔调也千变万化。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境富有个性的语言,就会使人物活灵活现。

在人物语言描写方面,常犯的毛病就是所有的人物都由作者代言,“千人一腔”——八十老娘同妙龄少女、大学教授与田埂老农全无二致。 4、心理描写   1.心理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直接表述。心理描写比人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更直接、更深入地表现人物内在的感情变化。

普列汉诺夫说:“艺术家必须是一个心理学家。”这就是说,写人物应洞悉、体察描写对象的心理进程,也就是要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任何行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心理根据的行动描写,不会是真实的描写。2.心理描写的方法   人的内心是一个异常复杂和博大的“内宇宙”,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两大类。   间接心理描写就是借助于人物肖像、动作、表情和语言的描写间接地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方式。   直接心理描写就是不借助外部特征的描绘,直接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剖析描述的描写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l)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即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袒露自己的所思所想,这种方式往往用来表达人物强烈的思想感情。例如,丁玲《沙菲女士的日记》中的一段:      没有人来理我,看我,我是会想念人家,或恼恨人家,但有人来后,我不觉得又会给人一些难堪,这也是无法的事。近来为要磨练自己,常常话到口边便咽住,怕又在无意中刺着了别人的隐处,虽说是开玩笑。因为如此,所以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我是拿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陪苇弟坐。但苇弟若站起身来喊要走时,我是又会因怕寂寞而感到怅惘,而恨起他来。

沙菲因病出不得家门,作为一个妙龄的女子自然会很寂寞,她时时都盼有人来陪伴她;可是由于心情不好,说话容易得罪人,所以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处处小心,又很不自在。她陷于痛苦的矛盾之中,上面的这段心理独白准确而逼真地向读者传达了这种痛苦的心情。   让作品中的人物自言自语,也是内心独白常用的一种方式。明代冯梦龙的民歌集《挂枝儿》中《自明》一篇写道:      奴不曾图你钱和钞,奴不曾因你名行儿高,奴不曾回你容和貌。只道你绵无刺,谁知你笑里刀?我这等样随和你也,天!还说我不好!

作品中的少妇,不慕男子的钱财地位,不求男子的出众容貌,只希望丈夫有一个好性情,对自己体贴关心,相扶相持度过一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明晓事理,情趣高洁的女子,但她的一片痴情和无限希望却被丈夫辜负了。女子失望之极,不由把自己的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2)心理分析   是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所作的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分析。它适用于那些曲折、隐秘、复杂的内心感受和情绪变化。在反映人物的内心冲突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法。例如,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一段描写:      土谷饲更漆黑;他关好大门,摸进自己的屋子里。他躺了好一会儿,这才定了神,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来打招呼,搬了许多好东西,又没有自己的份,——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价呢?阿Q越想越气,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毒毒的点一点头:“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

这段文字对阿Q由痛恨到释然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深入精辟的分解剖析:革命党来了,搬了好多东西,却没有他阿Q的份儿,他越想越气,把罪责都归咎于假洋鬼子不准他造反。但他转即就想到了造反就要杀头,那些搬了东西的人自然要被杀头,而自己虽然没有得到好东酉,可也免了杀头的危险。阿Q不禁对造反者幸灾乐祸起来,庆幸于自己没有造反。(3)幻觉和梦境   幻觉和梦境是现实生活对人物心理产生刺激而折射出来的意念活动。王朝闻说:“梦是心理的形象化了的反应,是现实的一种化了装的反应,也可以说是现实在意识上的一种改造。”“它不只是一种表现已有生活的回忆的变形的形式,而且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有的生活现象的形象化的预测。”(王朝闻《谈人物的心理描写》)所以,梦成了作家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常用方式,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师都相当重视梦对揭示人物心理的巨大作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写梦的精彩段落。

在利用梦来表现人物心理时,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梦是人物心理的直接的反应,梦必须与人物的心理密切相关;二是梦境是形象化的,而不是抽象的,所以不能以空泛的描述代替对梦的形象描画。和梦相比,幻觉更自由,更虚无,也因此更强烈,它是展示人物心理的一种更直接的方法。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运用了这种手法。除夕之夜,当人们都欢度圣诞节的时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却流落街头。她的火柴一根也没有卖掉,她不愿回到那贫穷的家里,因为家里和街上一样只有饥饿和寒冷。她所拥有的只有手中的火柴,她一根根地点燃它们,借此得到一点温暖和光明。当她每点燃一根火柴时,便会出现一种幻境:暖烘烘的火炉,丰盛的年夜饭,美丽的圣诞树,还有慈祥的祖母等。

㈡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的描绘,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个方面。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1、自然环境的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自然环境措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景物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请看下面的例子:      第二、渲染、烘托气氛。

第三、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第四、有的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第五、在有的文章中(主要是写景散文)环境成了主要的写作对象。

2.自然环境描写的方法分析研究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而形成的画面,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画面都包含这样一些因素,它们是时间和空间、点和面、动和静、景和情,所以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必须从这些最基本的因素入手,正确处理时空、动静、点面、景情几对关系。

(l)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一切景物的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哪个景物是脱离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时段中的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景物。   首先,写景要有时间感。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景物的变化。各种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里风貌各异,五彩纷呈。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是说不同的季节中景物有所不同,其实就是在同一季节里也有孟、仲、季的区别;在同一季节的同一天中,由于阴晴雨雪等天气原因、或由于地理方位等因素的不同,景物也不完全一样。所以,写景要懂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道理。“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实也。”   其次,写景要有空间感。人总是从某一角度去观察景物,对人来说,景物总有远近、前后、俯仰等方位感和层次感。写景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立足于某一点来把景物展开。需要说明的是,立足点有固定立足点和移动立足点两种情况。   (2)点和面   景物被写进文章往往形成一一个画面;任何画面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景物点组合而成的。在这里,点与面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写好景物的面,先要写好每一个景物点,各个点按一定秩序进行排列就形成了画面。

需要注意的是,构成画面的各景物点有主次之别,有的景物是画面的主要部分,是主体,用笔较多;有的景物点是陪衬,为主体景物服务,写的时候要简要。在景物描写中也忌讳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蛙鸣、鸟啼是辅,各种气味的混合是主。   另外还需要注意各景物点之间的组合顺序。有的按方位,由上及下或由下及上,或由外及里或由里及外,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有的按时间(按季节),从前到后;有的按联想的顺序。   (3)景和情   景物是客观存在的,可是写进文章的景物是作者选择和加工过的第二自然,它具有主客观两重特性。作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或融情于景,或由景生情,使情与景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作家碧野说:“画家用调色板调颜料、画人物、画风景,作家同样用彩笔抒情与写景。作家写景是为了抒情。景,是自然界的存在;写景,是通过作家的感受再现于作品的。它除了自然的美以外,同时包含着作家的抒发感情的美。写景,不仅是作家对自然界的肉眼所见,更主要是作家心灵的感受。”他还说:“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所谓‘情景交融’,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抒发感情的。情由景所生,景为情所注。”(张继缅《写作技法八讲》)   具体说来,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景抒情,也就是作者事先有了某种情感,但不宜直接说出,借助于对某一具体物象的描绘将情感间接地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多数是借美好的景物写欢乐的感情,借凄凉的景物写悲哀的感情;也有的是借美景写哀情的。前者是情景相应,后者是情景相悖。如冰心《寄小读者·七》中就借用了“星月大海”“双星相聚”“人声笑语”等美好热烈的景物表达了与家乡渐离渐远的浓重乡思乡愁。这就是以美景反衬哀情的借景抒情。   二是因景生情,刘勰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就是说景物的变化常常引起人们心情的波动。所谓因景生情,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面对某种景物而产生情感。

三是情景交融,形成意境。所谓意境就是生活中的景与人物的情达到完全融合、有机统一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诗歌中最常见,在散文和小说中也不乏其有。

在谈论情与景的关系时,必须明确几个问题:其一,不可把“情”字的含义理解得过于狭窄,这个“情”字除具有“情感”的意思外,有时还有情趣、认识、理念等含义。   其二,不是所有的景物描写都要“情景交融”。作品中的有些景物并不包含作者有意融进的情感。如果把所有的景物描写都看成了抒情的手段,那么景物描写的其他作用就被忽视了。所以,在理解“情景交融”时,要持全面的观点,不可以偏概全,或“因大失小”。   2、社会环境的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2.社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      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仅仅夹着一条青石街。铺子和铺子是那样的挤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以至谁家娃儿跌交碰脱牙、打了碗,街坊邻里心中都有数……不是逢圩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子。

这里对一个古老、偏僻的乡镇风貌进行了描绘,给下一步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社会环境。   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描写,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那夹路的翠竹,满地的苍苦,还有那垂地的湘帘,都笼罩在“悄无人声”的寂静中。“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这幅抒情诗似的工笔画,与林黛玉高洁的心灵及悲凄的人生境遇相吻合。这种环境,只有林黛玉可以当之。   ㈢场面描写

1、场面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场面,指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构成的生活画面。场面描写就是对场面的生动描绘和具体刻画。人物、事件和环境是场面的三要素。在场面的三要素中,人物是中心,所以场面描写的重点是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活动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场面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一部作品无论长短,都可以被分解为大大小小的场面。故事的推进、性格的发展、人物的行动无不是在场面与场面串联形成的链环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场面描写是写好记叙性文体的重要基本功。而且,上文所讲的各种描写也都在场面中发挥作用,场面描写也是进行综合描写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2、场面描写的方式   场面描写有全景式描写和特写式描写两种。全景式描写就是从整体上对场面进行描写,将场面的基本格局和主要特征告诉读者,使其获得整体印象。茅盾的《子夜》中对吴荪甫父亲丧事场面的描写就属于全景式描写。   特写式场面描写就是对场面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描写,使其突出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中有这样一个场面:      后来客人渐渐地多了,主人便吩咐开席。磕头道台抢着做主人,让人喝酒。自从冷荤盘子吃起,以至吃到后四道,一直没有住嘴。末了上了一碗红烧蹄子,他先让众人吃。众人都说:“谢谢,实在吃不下了。”他见众人不吃,便拿筷子横着一卷,一张蹄子的皮统通被他卷来,放在饭碗上。只见他拿筷子把蹄子一块一块夹碎,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功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依他肚皮,还没有吃饱:因见众人都停了筷子,他亦只好罢休。这桌席散,齐巧后来的客,多开一席。他又抢着代东,吃过第二顿方才吃饱。

这个场面的特点是显著的:作者着重表现了撕吃蹄皮的细节,借用这个细节将鲜廉寡耻的磕头道台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多数情况下,全景式场面描写和特写式场面描写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全景式描写提供环境和舞台,特写式描写则对这个环境和舞台上的人和事进行精雕细刻。

㈣细节描写

1、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细节描写是对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的描写。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构成环境的最基本单位,是记叙性文体的最小结构单位。一篇叙事性文章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细节连缀而成的。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就没有感染力。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是艺术的试金石。   有人把小说的情节和细节进行比较,认为“细节仿佛作家的财宝,情节则好比他们手中的玩具。”

2、细节描写的要求1.真实   细节的真实是指反映现实生活本质、人物性格的艺术真实,并不要求一定要合乎生活的真实。首先,细节要合乎时代的规定性,合乎这一时代里一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合乎具体生活环境的规定性,合乎在这一环境里矛盾冲突的特殊性;再次,要合乎人物性格的规定性,合乎人物性格与其所处具体生活环境的一致性。简言之,细节的真实,就是要合乎人情事理。   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伤胃口。   2.准确   细节的准确性是指细节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物或事件的情状,准确性是真实的基础。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中,就有一些真实的、给人深刻印象的细节:陈奂生进城卖油绳,病倒在车站候车室中,被县委书记送进标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后,房间中豪华的陈设使他惊恐无措,躺在床上怕弄脏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怕弄脏了地板,“把鞋子扑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沙发“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可是,当他付了五元钱的住宿费后,完全改变了模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房间,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弹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脸。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位生活俭仆的农民,对城市高级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个社员七天才能赚到的五元钱的不满和抗议,以一个农民特有的方式,以带有破坏性的报复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细节,就准确地将陈矣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   3.典型   典型细节是指那些能够以一当十,逼真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情貌,展示其本质的细节。只有典型的细节才堪称艺术细节,赋形象以丰满的血肉,使形象永葆其艺术魅力。细节是否典型,主要看它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多大功能。典型细节,就是“这一个”人物在内心、外形、语言和行动等方面最突出最有力的具体特征。   《聊斋志异·镜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郑氏兄弟都是文士,哥哥早得功名,父母喜欢哥哥及其夫人。弟弟尚无功名,父母厌恶他及其夫人。一天,正是兄弟俩人闱战归来的盛暑季节,妯娌两人都在厨中做饭。突然有报子报哥哥高中,婆婆就来到厨房对嫂子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弟媳一边干活一边流泪。这时又有人报弟弟也高中,他夫人不等婆婆招呼,便把饼杖扔在一边站起来,说:“依也凉凉去!”在这个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的炎凉世态。   细节应该富有典型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细节都具有典型性,作品中只用于从属叙述、一般过场、交代性的细节,就可以没有典型性。

二、描写的方法和种类

描写的方法和种类很多;从描写的繁简程度上划分,有白描和工笔;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描写者和描写对象的关系来划分,有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从描写的状态来划分,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一、工笔和白描

(一)工笔工笔是指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或事物作详尽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   工笔讲究铺陈和渲染,语言精细,所以它常与比喻、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格配合使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大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朱自清:《绿》)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不仅对梅雨潭的绿从正面进行了精雕细刻,而且还使用了一系列新奇美妙的比喻,将绿的状态、质地、色泽给形象化、人格化,使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绿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神韵领略个透彻。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在比较中把梅雨潭与别处的绿区别开来,突出了这里的绿的特色。工笔虽然是精雕细琢,但也不是面面俱到、无一遗漏地什么都写,工笔也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刻画对象的精神为目的。

(二)白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加颜色,不事渲染。作为一种写作方法,白描是指用经济的笔墨,精练质朴的文字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勾画出其本质。白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重在以形传神。   鲁迅对“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风格很赞赏。

作为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达方法,白描可以用于许多方面:既可以叙述人物身世,勾勒人物肖像,交代人物言行细节,也可以写景状物。请看下面的例子:   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阿Q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   “青龙四百!”   “咳—一开——啦!”桩家揭开盒子盖,也是汗流满面的唱。“天门啦——角回啦——!人和穿堂空在那里啦——一!阿Q的铜钱拿过来——!”   “穿堂一百——一百五十!”   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他终于只要挤出堆外,站在后面看,替别人着急,一直到散场,然后恋恋的回到土谷祠,第二天,肿着眼睛去工作。(鲁迅:《阿Q正传》)

作者在这个场面中,重点描写了阿Q和其他赌徒的声音和动作,尽管着墨很少,但相当传神。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不仅仿佛看到了阿Q等人的形态音容,而且了解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使用白描手法时,必须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不论是写人、绘景,还是状物,白描决不面面俱到,而是摄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或风貌的特征,下笔要准。第二,白描不在细节上滞留,对事物粗线条勾勒,落笔尚简,表现出快速流动的笔调。第三,白描用语多平白朴素,不事铺排,不求华丽。

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一)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指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描摹刻画。   运用直接描写,应注意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对象的特征,加以显现;还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使事物形象丰满。   直接描写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描写方法,多数人物、环境、场面和细节的描写均采用这种方式。上文所举例子也多是直接描写,所以在此从简处理,不再举例解说。   (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是指作者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是其他人的评价,从侧面烘托、映衬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间接描写的好处在于它不仅可以避开不易写或不能写的东西,化繁难为简易,更为重要的是它不正面展示对象的特征,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读者用自己的经验来填充这些艺术“空白”,获得独到的审美感受。所以,侧面描写具有更大的艺术容量。在古今文学作品中,侧面描写的例子不胜枚举。汉乐府《陌上桑》中关于美女罗敷的描写,是历来倍受人们称道的间接描写典范:

行者见罗敷,下担持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到底有多美,诗的作者并没有在正面作过多的描写,只是着重写了“行者”、“少年”、“耕者”和“锄者”见了罗敷后的反映,从他们的反映中读者可以想象到罗敷是多么的美丽。   侧面描写很少单用,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进行。一般的情形是,作者先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将对象描绘一番,觉得还没有形容得淋漓尽致,再用侧面描写的方式加以渲染和烘托。上举的《陌上桑》中就用了这种方法,在写那些人的反应之前,作品对罗敷的服饰装束作了一些简单的描写。

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一)静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对象的描写。静态描写主往表现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一种静态的心理。或为表达一种情感所作的铺垫。如下面的画面: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鲁迅:《在酒楼上》)

以上关于梅花的描写是比较典型的静态描写。所以静,原因大约有二:描写对象本身是静态的;作者的心境是平静的。在这二者中,心静是根本。只有作者或人物的心境是平静、安详的才会发现静物,才会把外在的静与内在的静融为一体,写出真正的静境。内心零乱、心急如焚或焦躁不安的人,肯定写不出静境。所以,我们可以看出静境是与作者或人物的心理相通的,作者也正是借助于这些外在的景物来烘托或暗示某种情感。   (二)动态描写   所谓动态描写是对处于运动状态的对象的描写。这里所说的运动,可以是单个的动作,也可能是片断性的或连续性的动作。请看下面不同类型的动态描写:

①一匹黑马,伸成了一条线,肚皮几乎要挨着地,在草原上飞跑……疯狂的马,看来是在拚全力飞跑。灰尘在后面飞扬。雪片似的白沫,喷到胸脯上。马的两肋汗淋淋的,像水洗过一样(《铁流》)   ②不防廊下的鹦哥,见黛玉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你作死呢,又扇了我一头灰!”那鹦哥又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来了!”(曹雪芹:《红楼梦》)   ③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适,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外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鲁迅:《药》)

①描写的是视觉动态;②描写的是听觉动态;③则是诉诸各种器官的动态:既有听觉的动态,也有视觉的动态。   动和静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动,也没有绝对的静。所以,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上引第③例,所引文字之前有这样的话:“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就是一段静态描写。   文章大家参透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常常用动写静或以静写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碳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顶,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罗贯中:三国演义))

以上是写静物的动态,所谓以静写动。下面是以动写静的例子: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   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影水中,把湖山天影融为晶莹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碧野:《天山景物记》)

2.5.3训练仿真

训练1

题目:记一次春游

要求:

1、以“记一次春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2、注意用好“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几个方面;并适当运用“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训练2

题目:校园春色

要求:

1、以“校园春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2、注意用好“工笔和白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5.4迷雾导航

1、迷雾

⑴涂鸦写画,目的不明。

⑵千人一面,万人一型。

⑶刻画有形无神,形同僵尸。

2、导航

⑴明确目的,有所侧重。

⑵刻画个性,抓住特征。

⑶描写做好艺术借鉴,争取马到成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