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幅古画,掀开一帘风景
站在一幅你喜欢的古画面前,仔细端详,你会不会有一种走进去的感觉?譬如说,清明上河图。
立在一段你熟悉的古迹面前,静静沉思,你会不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譬如说,杭州的宋城。
写作文的时候,“走”这个字还可以替换成“钻”,似乎带有穿越千年虫洞的意境,找寻一种童真之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文字里释放一种童真和乐趣。
相比较而言,“走”进古画,则显得正式恭敬多了。
我们有的同学直接走进一幅古画里进行遐想,而有的同学则是走进一处历史古迹,把古迹比作古画,譬如走进紫禁城,走进拙政园,走进西津渡;两者都符合题意。
但我总觉得对于同学们来说写后者更显得有真意,因为对于古画,需要有一定的鉴赏要求,而对于景点里的实物,则容易拉近距离,尤其是古镇上的一砖一瓦,一桥一舟,更能触发自己对古人生活的遥想。
通过这次仿句练习,更加深了“一观三想”想象力技法的理解,希望能活学活用到平常的旅行作文里去。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寒烟袅袅,飞花点点,杨柳依依。远处是古色古香的城墙,上面烙印着时间的痕迹。偶有几位行人,隔着一层似有似无的轻雾,在远处谈笑着。整幅画色彩清丽,有一种距离美和朦胧美。可眼前的杨柳飞花却又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蓬蓬勃勃的生命力。我仿佛穿越到画中的古城,成为古墙前一个自然而然的元素。
我走进了一副古画里,我是红墙黄瓦中突兀的一抹新绿,静静地趴在堆积着污秽的腌臜墙根上。我只是这庞杂紫禁城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是苔,张望着宫墙内一切蠢蠢翾翾;我是苔,为过路的侍女带来一丝深宫中的新意;我是苔,和祖祖辈辈共同见证这宫廷的几百年沧桑流转。随着在龙脉上的钟鼓楼再次响起弥远的钟声,我昏沉入梦,又已成为立在太和殿前的少女。四处张望,竟不知自己是少女走进古画成了苔,还是苔进入梦乡成了少女……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街道两边错落有致里、鳞次栉比的木楼,翘阁的飞檐,雕花的窗棂,斑驳的木门和石塔……仿佛都在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我漫步于青石板路上,透过雕花窗栏上幽幽的朱红色,宛若看见了那个曾经热闹非凡的西津渡古街,我成了这幅画中的一位平平婷婷的丽人,成了这古老的西津渡的一部分。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我是千年银杏树下的一片黄叶,是定林寺中的一片古瓦,是五百罗汉中一片淡去的色彩。回首处,有轻烟袅袅,有古树参天,有青砖灰瓦,有人云如织。在那古老的银杏树下,悠久的历史正流水般消逝而去。
常会经过,七星岗通远门古城墙,它是重庆保留尚为完整的两段城墙之一。虽然城墙早已斑驳不堪——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痕迹,停留着最古老的记忆。那城墙上的裂痕,带我走进了一幅古画:两军交战,战火纷飞,战士们英勇抗敌,身上的盔甲沾满了鲜血,也在城墙上留下了鲜红的勋章。虽然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但民众却一个接着一个替补而上,热血沸腾,誓死守城,古老的城墙记录着这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此时,已是午夜十二点。我深深地记得在前两个小时,我正欣赏着一幅关于唐代噪杂集市的古画,不知是为我站立在这幅画前好似有一个魔爪拖住了我。我感到浑身灼热,我正想尖叫,发现自己正站在坚硬的地上。我想开口大喊,可我已印在了画上边,丝毫不可动弹。我的视线只停留在美术馆的地板上,除此之外,我什么也看不到。我急得满头大汗。就在大约十二点左右,我隐约听见美术馆关闭的声音。我有些疲倦,突然,身旁的一位书生转向我,说到:“汝为何者?尝吾未曾见汝也。”我大吃一惊,直冒冷汗,只见身旁的人都开始走动起来,人潮涌动,好像一切并不是发生在古画之中。我来不及多想,双腿疾驰,我要在今晚逃出这个地方。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穿着朴素的古衣,看见不远处,李白正在目送着孟浩然的船只,眼睁睁的看着他离去……这就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感情吧!
我踏入了紫禁城,走进了午门,刺眼的光芒照射在金黄的屋顶上,照射在紫檀木顶上,照射在翠玉屋顶上,照射在脆红琉璃壁上。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是一幅活的古画,一幅充满生机的古画,我沉醉了,沉醉在精致的轮廓中,沉醉在古典的芬芳中,我仿佛是古画中的一笔色彩,变成了紫禁城的一个奇妙故事,和故宫经历风吹雨打,千垂不朽。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落在地面上,地面上的雪被皎洁的月光染亮了,好似王母娘娘的玉壁落入凡间,这玉壁雕刻细腻;有风,玉壁变化多端,奇妙莫测;有雨,勾横变化,图形变幻无穷;有雹,坑坑洼洼,是一块玉烙饼。跟着玉龙雪山的一丝丝希望,向前奔去,在那时我仿佛是一丝玉龙雪山的希望,去到遥远的天边去追逐梦想。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白墙黑瓦,厅堂亭榭,游廊画舫,小桥流水,朵朵荷花,簇拥周围。我是这幅画的一个元素,成了拙政园的一部分。
我走进一副古画里,远眺江山辽阔,背后亭台楼阁。正是风和日丽,游人如织,耳听的莺歌燕舞,眼望远山,心中有种淡淡的对江湖的怅然若失。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高低起伏,堤旁杨柳依依,我是这幅画中的一个元素,我是这西湖美景的一部分。
望着眼前的白玉雕像,我好像走进了一幅古画里,随画中诗人,举杯邀月,独饮花间,欲举杯消愁,却愁更愁,即使对镜已白发三千丈,亦能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此番豪情,为人所叹。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月光如秋霜,染白了一地。我就是那画中的明月,携着缕缕秋思落入王建之家;又举杯与李白同饮;张九龄与他的朋友一同望着我;杜甫透过我看到了故乡的月亮……我穿梭古今,时光如流水,而我却一直挂在天际,载着的始终是人们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屋顶,瓦片整齐地排着队。房檐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惊动四海,腾云驾雾。青石巷里,青苔从石板中钻出。涓涓流水流淌在凤凰古城四周,流水哗啦,诉说着历史千百年来的故事……
我走进了一幅古画里,成为画中的一个元素,我是一个宫殿,众多宫殿中的一个,经历世事变迁,品尽人间百态,我成了故宫的一面镜子。
我走进一幅古画里,走进郑板桥那竹石的世界。眼前乱石嶙峋,乱石丛中挺立的翠竹,根须顶破岩石,深入地下,无论如何也拔不出来。即使飞沙走石,胡乱的拍在竹竿上,竹子也依然坚韧;东边西边南边北边的风无论刮得多么强烈,竹子也依然挺立着胸膛,毫发无伤,依旧如故。郑板桥大笔一挥,将这千言万语汇成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走进了一副古画里,穿着朴素的便服。我看见战士们在边疆守护着玉门关,好不辛苦。
我仿佛走进了古画里,成为了古画里的一个人物。在清明街上卖着糖葫芦儿。
第98期练习内容预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