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291559.html

香城都市报讯(记者杜培清)葡萄牙有一句俚语,一个完人一生要做完三件事情,即生一个孩子、出一本书、种一棵树。拿着刚刚出版的散文集《晴天养片云》,王长青坦然之间有些释然,这已经是他和妻子廖拾英继《阳光与树》出版16年之后,合著的第二本书了。

从文学青年到热血中年,历尽千帆,文字抚平了心里的褶皱,虽双鬓斑白,但归来仍是少年。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你的一点点生活经历,一点点生活感悟,说不定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对别人有所启发。”王长青说,“对别人有所启发,也就证明了人生的意义,证明了自己活着的价值。”

■为追逐梦想,两“进”鲁院

王长青,笔名王常清、青果,湖北嘉鱼人。90年代初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已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纪实文学等作品多篇。散文《守堤老人》获得年度湖北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二等奖。出版有长篇小说《在生活里消失》、散文集《去和来》《阳光与树》。

廖拾英,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赤壁人。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已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论文近百篇。与丈夫王长青系大学同班同学,合著《阳光与树》以及本书《晴天养片云》。

在担任高中语文老师的妻子廖拾英的眼里,王长青是一个典型的“三桌丈夫”,上班坐在办公桌前,下班坐在书桌前,好客的他闲暇时与三五好友围坐在酒桌前,浮一大白,不亦乐乎。

王长青最初的文学启蒙来自小人书,当年能接触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王长青好不容易逮住一本书,比如《林海雪原》《战斗的青春》等,必然要翻来覆去看无数遍。

年,王长青考上了咸宁师专中文系。为了圆心中的文学梦想,他找亲戚借了30元,在《人民文学》函授了半年。那时的30元,相当于两个月的生活费。尽管此次学习所获不多,但他却从未后悔过。“因为它至少证明了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

大学毕业后,恋爱结婚、生养女儿、工作调动,诸多事宜使得他对文学无暇顾及,但心中的“火星”却并未熄灭。年后,他陆续动笔,零星发表散文、小说,特别是年后,创作似乎进入了高峰期,散文、小说先后见诸报端。但是创作越深入,越感到圈子里高手如林,越觉得自己需要突破和超越。年,年届40岁的王长青鼓起勇气,自费到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深造。

“刚开始的时候比较自卑,生怕自己因为年龄大被同学嘲笑。”但进去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班里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既有带着婴儿来上学的宝妈,也有已经8次自费进修的70岁老者;既有对文学孜孜以求的蚁族,也有始终怀揣文学梦想的富商巨贾。他由此悟出:“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何境,文学之于人们都是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活。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为生活发声,晴天养“云”

鲁院的15天培训,近距离领略了文学大师的风范,他们的谆谆教诲也让他深深地领悟到:只有深入生活现场,才能发现问题和细节,挖掘到鲜活独特的故事,写出厚重的作品。基于此,他用心挖掘身边的生活宝藏,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的营养,用深沉而平缓的笔,与妻子一道,建立起一个属于两人的纷繁文学世界。

年,王长青与妻子合著的《阳光与树》付梓面世,扉页上就印着“献给爱女十八岁生日”。为他们这本书《晴天养片云》作序的发小,也是作家的余鸿说,王长青是以北大毕业的女儿为傲,更是为自己的文化苦旅终于后继有人而欣慰。有一次,王长青到菜市场买菜,卖菜的妇女突然问,你是作家吗?你孩子好有出息呢,上北京大学吧?

一声声“作家”,一句句实实在在的夸奖,让王长青既赧颜又心有激动:“我们的书为什么打动别人呢,里面主要写的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全是我们最真实的经历和感悟。除了这,就是一些生活琐事。正是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才最真实,最具吸引力。”

今年刚出版的《晴天养片云》是游记类散文作品集,全书收录了王长青与廖拾英历年来撰写的68篇游记类散文。文章除少部分日记体游记外均为公开发表过的。全书以杜甫名句“晴天养片云”为主旨,以“云”为主线贯穿其中,分为咸宁的“云”、远方的“云”、北京的“云”、鲁院的“云”、菲律宾的“云”、她的“云”共6辑。

全书从王长青夫妇生活和工作的咸宁,写到云游过的祖国各地,直至异域菲律宾,重点写了在北京过年、在鲁迅文学院求学和在菲律宾旅游的经历和感悟。在旅游中绘景纪事,在绘景纪事中抒写情怀和发表感言,见证美妙的奇观,也见证形形色色鲜活的人和事。在这本书里,你会遇见很多不期而遇的人们,比如著名作家梁晓声、在菲律宾偶遇的意大利一家人;还有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醉酒后睡在墓碑上的自己,坟墓就在客厅里、把墓园建设成公园一般的菲律宾……那些细腻描写,让他们如此鲜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优美、诗意、独特的世界,给人以心驰神往又恋恋不舍的阅读体验。

用心感受生活里的精彩,用文字收集生活的灵气,在文学的晴空里,王长青夫妻俩如自由鸥鸟,缱绻而飞,轻松又舒展。

现在,王长青廖拾英夫妻俩,正在策划第三部关于亲情的书,计划通过三代人对亲情、人情、乡亲、乡情的细腻刻画,抒写“家的温暖”,记录时代的变迁。他说:“我心目中的作家,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文。我们希望后续时间里能创造出更加鲜活、生动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