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轉山
編輯|奕瞳
摄影|胡蝶
“明清明,暗谷雨。”
清明时风和日丽,到谷雨那天可能要阴天了。
清明初候,
桐始华。
《埤雅》中陶宏景曰:“桐树有四种。青桐皮青似梧无籽,梧桐,皮白叶似青桐有籽,子肥可食。白桐,又名椅桐,人家多植之,有花,子,二月开花黄紫色,《礼》云三月桐始花者也,堪作琴瑟。冈桐,无子,是作琴瑟者。”
由此可见,"桐始华"之桐是指白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泡桐树”。
为什么选白桐作候花呢?因为白桐对节气反映比较突出,一到清明节气第一个开花。
更奇怪的是桐木有灵性能知日月闰年,平年一枝生十二叶,闰年则一枝生十三叶,看哪片叶小则闰在哪月,古人认为它和天地气最合。
同时古人还想表达的意思是桐树长的快,皮肌松软中心不实。就像这段时间我们人体气机生发快,很容易气虚,情绪低落,抑郁,或皮肤发疹,高血压等。
人体足厥阴肝经属阴木,足少阳胆经属阳木,其性与自然界木性类似。木性喜条达疏畅,而恶抑郁,所以清明导引术主升肝胆气,调和肝肺关系,达到与自然界生发气同步相应。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以前桐树在锡城各个角落都有,清明时节在小巷深处,院落里一树风铃般灿烂的淡紫花,静谧淡雅。
“桐阴瑟瑟摇微风,桐花垂垂香满空。”
现在的城市里以很难闻到桐花散发的清甜香味了,更看不到“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的童趣。
小时候坐在桐荫下听老人讲,古时桐木主要是用来做琴的。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
而昔神农“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制琴,以教天下之万民。
我仿佛看到青石板上有一架清简的桐木古琴,素颜般的色彩,清风扬过圣人宽大的衣袖,光阴在指间滑落,阳光穿透心房,任凭生命的长河跌宕起伏,吾自心无挂碍,宠辱不惊。观日升日落,赏花开花谢,轮回的生命是一场美好的旅行。
领略当下,往后余生我愿素朴如桐花,花开不争艳,花落自成诗。
▼
▼
▼
胡蝶:
▼
▼▼▼跟着师父吃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