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314/4591211.html

灵魂

灵魂这个定义在东西方文化里面是一致的,都承认有这么一个存在叫“灵魂”。它是操纵我们的肉体及所有精神现象的总和。

那么这个灵魂是不是“真我”呢?恳定不是,如果是,佛陀也用不着十二年苦行去找那个不生不灭的真我。把我先放下,暂且把灵魂叫迷惑的“我”吧!

那灵魂到底灵不灵呢?恳定不灵,要灵为什么不投生到好地方去呢?为什么还受这轮回之苦呢?应该叫“迷魂”比较确切,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正如《易经》对灵魂的定义挺恰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中国先祖有这样认识很有智慧,对“灵魂”的定义很接近实相。“游魂自己做不了主,受业力牵引,因报受生。

那我们修行修什么?修我们这迷惑的“灵魂”,转迷为悟,见到我们本来的面貌。那么我们的肉体与这个叫“灵魂的存在分离即一期生命结束。肉体四大假合分离,尘归尘土归土,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并没有消失,只是分离而已。身体回归法性,而灵魂本该回归佛性只因迷惑去流浪生死。

神识

神识或心识都是佛教定义。佛陀在开悟前最先遇到的一些修苦行的人,极尽种种办法让身体受苦而求精神的解脱之乐。让身体受苦不是精神解脱的因,身体没有心意识的参与同木石一样。佛陀出家初期就己悟到修行应从心意识(神识)下手,而不是这身体本身。

佛教把识分为八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六识我们很容易理解,前五识都是我们身体识别外境与外境交流的入口,意识是对前五识的接收和分辩。

后面两识先说第八识一一一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在《愣伽经》里提到“如来藏藏识”,“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客尘所染而为不净”。如来藏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简单点说阿赖耶识”就是我们业力变现的仓库,储存着你生生世世所有的善或恶或不善不恶的所有业习种子的总和。

末那识是第七识,译为意.有思议。前六识以外境为对象,它的作用是思量,即执着第八识。是对阿赖耶识”里所见到所听到的,它会认为是“我”产生固有的我执。所以末那识”又名为“我爱执识”。它执着于第八识里的贮存的一切业习的种子内容都视为“我”,这种对“我”的执着即是生死轮回之本。

佛陀叫我们不用这八识,因这八识所见即为幻相;八识所缘的全是假相。让我们转八识成四智,用观照才能见真。正象《心经》的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萨用照见,我们眼睛所见到的世界在佛菩萨在开悟人的眼里是空的,本来没有。正如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一句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有《永嘉大师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那么我们的神识神不神呢?不神!跟那个灵魂不灵一样,所以灵魂和神识是一个意思,只是叫法不同而己。不过佛把识”讲的透澈讲的明白讲的究竟,这为修行人修行从哪入手提供了门径。

佛性

佛即是觉,佛是有情,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佛性即是法性,就象有情众生都有见闻觉知,都有法性,但迷了法性。怎样迷的?它有妄想分别执着。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是九法界的有情众生,虽有佛性但不能证得,因为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佛性即现前。佛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佛性就是法性,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晓得你是谁,你是整个宇宙!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给孤独长者在袛陀太子的园林为佛陀建精舍时,佛陀在精舍附近的一棵树下看见一窝蚂蚁,佛陀对这群蚂蚁说道:六佛灭度,第七尊佛在这儿建精舍,你还没脱蚁身?正因为它的末那识里一直执着这蚁身就是自己,便生生世世轮回做蚂蚁,所以执着是修行人的大患。

自性

自性本定,自性本觉。我们修行的终极目标即是见性,见性即成佛。

那么见性到底是什么样呢?六祖慧能大师开悟后告诉我们什么叫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自性即是佛性。

灵魂.神识.佛性.自性这都是佛学常识性概念。学佛需首先了解的。学佛浅到一句阿弥陀佛深到浩如烟海的佛经,穷其一生也不能究竟。那么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真“我”什么是假我”,便找到了修行的下手处,坚定而清晰的走在自由解脱的真理的路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