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白癜风方子 http://m.39.net/news/a_5639541.html
(香零山。永山永水的代表景观,位于潇水之中,其上长满零陵香)雅称“潇湘”的永州,之所以能名闻天下,源于美丽的山水和深厚的人文。山水无言,名以人传。所谓“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是也。又言“画图曾识零陵郡,如今始知画不如”!古称零陵,被誉为“诗画潇湘”的永州,“千年打卡地”是如何炼成的?(萍洲书院。位于潇湘二水交汇处的萍岛之上。此岛也是潇湘八景之首“潇湘夜雨”所在地。)梳理历史,你会发现:让偏隅南岭之地的永山永水广为人知的,当归功于无数的先贤宿儒、文人墨客。尤以两个素有名望的外来客为最。正是他俩开风气之先,不遗余力地用如椽大笔、千古文章,让日夜流淌着的、以温婉而柔情著称的湘水和潇水,于不断敞怀接纳涓涓细流且合二为一之后,竟以浩荡磅礴之势,流进了炎黄子孙的心田中;又以魂牵梦萦之态,展现于人们香甜的睡梦里。(古城零陵。永州为湖南省四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其中一个,叫元结。另一个,名唤柳宗元!(柳子厚像。来源于网络)两大名人能够屈尊来到诗画潇湘、人文永州,并选择栖居于此,并不是偶然。他俩在历史大潮的起起落落中,或沉或浮,或得意或失意,或千年孤独或高歌中兴……但却都成就了各自人生的伟大。(永州文脉千年传承。)“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永州的山有幸,永州的水有灵。缘起山水,穿越千年,在大唐“中兴”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蝶变。随着元次山与柳子厚的先后到来,荆楚之隅、苍梧大地,终于迎来了她惊艳的时光。(永州城南的潇水古渡口。)一场突如其来的骚乱,惊扰了让我们时刻梦回的盛唐。其时,刚刚经过“安史之乱”的泱泱大唐,就如被风吹皱的一池春水,所泛的涟漪,虽正复归平静,但影响还在。它的深刻,人们还一时半会儿不能领会。犹如薰风已过,拂过面庞的感觉依稀尚存,却无法攥紧。(剧照。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生于大唐开元盛世里的洛阳人元次山,“少不羁”,青少年时代自然享尽繁华。据说到17岁才发愤治学图强的元结,直到29岁时(天宝6年),带着“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的标签,首度参加了科举考试。却偏偏遭遇到李林甫拍唐玄宗马屁的惊世之作——零录取:“天下无遗贤”矣!(唐玄宗与杨贵妃剧照。从开元到天宝,一声叹息!)此事件的影响,显尔易见。本就生性恬淡的元结,又受其堂兄元德秀影响,遂颇好黄老之术,最喜寄情山林。“雅好山水,闻有胜绝,未尝不枉路登览而铭赞之。”勒石摩崖,发表自己的大作,乃其一生的爱好。(梦归桃花源。)尽管在35岁时(天宝12年)高中进士,却不愿再入仕为官。两年后的年底(公元年),又逢安史之乱,便举家迁徙江南以避战乱。其间仍不忘以寻仙问道、归隐山林为乐事,专注山水文章之余,兼评天下得失。这一点,仅从其先后自号为“漫郎”(漫叟)、“猗玗子”和“浪士”,便可见一斑。(名山胜水,心灵家园?)这种乱世之中如鸵鸟一般逃避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乾元2年(公元年),在苏源明举荐下,上时议三篇于唐肃宗。“上悦之”。恰史思明攻河阳,便以41岁之龄首次出仕讨逆。竟以一介书生而保得十五城平安,回应了民间对其文武全才的赞誉。(剧照。藩镇的问题让当权者不得不谨慎面对,艰难抉择)唐广德元年(公元年),44岁的元结外放道州刺史。乘舟溯湘水而上,来到祁山之阳。其时,正值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虽百废待兴,但携破史思明军功和庙堂人望而来,立志恢复盛世荣光的元次山大人而言,倒真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因而,看什么都是风景。更何况潇湘之浦本就风物绝佳!(湘江的湿地。冬季草黄水枯时依然美丽)但见临江处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更有林竹点缀、渔舟唱晚。系舟处,一条无名小溪蜿蜒入江,鸥鹭翩跹、风景如画。于是,不由自主地舍舟寻幽、临江赋诗。(浯溪远眺。一碧如洗,泛舟处,峭壁锁清秋。)极目远眺,见流入古渡口的无名溪水,两岸古木参天,和湘江南岸陡峭的五峰倒影,夕阳下流光溢彩。峰峦间异石众多,状物似人,好不有趣。遂深爱之,筑家居焉。其后,又作《浯溪铭》以记其事:“浯溪在湘水之南,北汇于湘,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名浯溪。”(浯溪。摩崖石刻。)吾者,我也。浯溪,也就是我的溪河。元结择此风景绝佳处“家溪畔”,筑庐而居。兴之所至,以“吾”为心、外“物”为体,吾山吾水吾屋,连写三铭文,连造三新字。又礼请三大家用三种书体分别摩崖其上。是为“三吾”!(“三吾胜揽”石刻。)宋时,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三,对“三吾”有专门的注解:“元次山结屋浯溪之上,有三吾焉。因水而吾之,则曰浯溪;因屋而吾之,则曰吾亭;因石而吾之,则曰峿台,盖取吾所独有之意。”“吾所独有”,实为“小我”!然而,因元结素有的勒石爱好和好友颜真卿的加持,却将偏寓浯溪的私家小院,涅槃、升华成了广为人知的艺术殿堂。(颜真卿与元结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上元二年(年),历时数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基本结束,元结在江西九江任上乘兴写下了《大唐中兴颂》。十年后的元结,因居母丧,隐居浯溪。面对石灰岩地区极少见的没有分层的天造地设的大石壁,决定循自己旧例将其“刻之金石”。终因时过境迁,所以,在原《颂》之尾加上“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等六句后,请好友颜真卿书丹。于是,这块被后世称之为“三绝碑”的《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横空出世!(元结文颜真卿书“三绝碑”局部)用整整十年的时光,借助于永州无与伦比的名山胜水,元结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次年,志得意满的他溘然长逝。而浯溪,由此成为了历代名人“千年打卡地”。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多达块的古碑文摩岩。作为南方地区十分罕见的浯溪石刻群,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成为永州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元结石刻像及生平。二任道州刺史,五过浯溪)在元结病逝于长安的第二年(公元年),让永山永水再放光芒的河东人柳宗元在京城出生了。并且,于三十年之后的公元年11月,步元次山后尘辗转来到永州,宦游栖居。(城南古渡。寄居龙兴寺的柳河东常由此渡潇水西游,永州八记之景亦如是。)相较初次外放主政、立志造福一方的元次山而言,刚来永州时的河东人柳子厚就有些失意了。当然,这种失意一直延续到他离开栖居整整十年的永州。因为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他被新皇帝一贬再贬。还在去邵阳赴任的路上呢,就又由“邵州刺史”再贬谪为“永州司马”!(青石铺就的宽阔道路,此刻,在司马大人的眼中,宛如曲折的羊肠小道一般。穷乡僻野的永州,却为迎接他的到来,准备了几千年。)成为偏远州府的“八司马”之一后,政治的失落与生活的窘迫,让其心身备受打击煎熬。而随行寄居于龙兴寺的老母亲,不到半年就魂逝他乡,无异于雪上加霜。他无奈地选择了与元结同样的丁忧方式:蛰居永州。极度无助之下,抒发其“千年孤独”的《江雪》问世。(天欲雪。愚溪眺雪,为永州八景之一。暖冬的时代,雪景竟也成为一种期盼。“独钓寒江雪”可遇不可求)好在,有多情又多姿的永山永水来疗伤。寄居龙兴寺的五年间,柳宗元除饱览风光,遍寻名胜,走遍了永州城周边的山山水水外,还开始接触和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对劳动大众的疾苦的同情,慢慢地替换了对自身命运的哀叹。一批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席位的璀璨文章,纷纷面世。由此奠定了他“唐宋八大家”的崇高地位。这其中,就有开篇为“永州之野产异蛇”的《捕蛇者说》。(桥与柳子庙。庙堂之高与社稷之远)风物长宜放眼量。咏物遣怀之余,诗意的栖居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城外潇水对岸的迷人风光,让他难以忘怀、时常入梦的时候。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在意识到不可能再重回中枢,实现自己“官为民役”的政治抱负后,他与前辈元结一样,选择了定居永州城外的冉溪之畔。并效次山旧事,改冉溪为“愚溪”!(愚溪旧貌。)愚者,亦我之谓。乃我之谦称。虽与柳子谦谦君子、儒释融合的形象匹配无隙,但也强烈地表达了以“己所主导”之意。愚溪本有名而浯溪本无名,二溪均以“我的”谓之、拥之,却又被当世认可、后世缅怀。乃以“小我”而入、“大我”而出,情系苍生之故也。(柳子庙前柳子街。人流躜动)与山水为伴,自可忘忧。从龙兴寺寄居处搬到愚溪之畔,柳宗元过起了耕与读、游玩与著作的闲适日子。潜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著述。茅舍之前,愚溪潺潺。茅舍之旁,道阻且长。道之所终,情之所专。亦诗亦文,一景一物可曲水流觞。(愚溪今貌。八愚溪石今何在?)“久为簪组累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溪居》就记录了这段栖居愚溪之畔长达五年的生活。不假雕琢,放笔写来,自然平淡而又清新旷远。然而,柳子的文学成就更多地体现在“文”上,特别是散文。所谓“文有诗情”之评是也。(锦绣潇湘。人文永州耀三湘)柳宗元一生,留有诗文作品达余篇。他病逝于柳州刺史任上后,这些诗文,被其好友刘禹锡辑为《河东先生集》。就是那位写有“都是刘郎去后栽”惹怒当权者而再次被贬,仍坚持续写“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大唐独一无二的“网红”。而现存于世的《柳河东全集》,收有诗文篇。其中,写于贬谪之地永州十年间的为篇,占比近六成。(《柳柳州全集》。柳宗元为河东籍,故世称“柳河东”。又因逝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这里面包括游记多篇。“其写景状物,绘声绘色,一景一物,情景交融。实开山水游记散文之先河。”在柳子厚妙笔生花下,永州的山、永州的水、永州的故事,仿若一幅画、如一方盆景。读之,让人身临其境,韵味悠长。(小石潭一角。《小石潭记》为永州八记之一)代表作《永州八记》,更是写活了永州山水,堪称世界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它也成为“诗画潇湘、人文永州”靓丽名片的有源之水。(柳子庙一瞥。)与浯溪拥有“三绝碑”一样,愚溪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三绝碑”。它,安放在倚溪而建的柳子庙正殿里。碑文为唐韩愈所撰,内容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由宋苏轼书丹。跨越时空两百年,韩文、苏书、柳迹,共同书写了一段佳话。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子碑”。愚溪畔、柳子祠,其三绝碑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容后再叙。(柳子庙。始建于宋仁宗至和三年即年。历百年后,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但世人仍称其为柳柳州或河东先生)浯溪、愚溪,余之溪、君之溪。永州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正是我们可以安放心灵的共同家园。不到潇湘岂有诗?敞怀的永州等君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