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块石头都是故事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的重要力量。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中,文化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文化的传承得靠人、靠物。代代相传,以至人人都能上口或坚守,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鸡血石并传承下来的呢?

《国闻周报》年5卷16期第一期

浙江产石之区。青田以外。厥惟昌化。然昌化逼近皖省。峰峦层叠。素称山乡。自临安於潜直至而上。烟云离合。崖壁屹立。而其产石处所。曰十八都。两峰对夹。中裂一道。山内男女老幼。自耕自食。罕興外通。亦一桃源也。

石有青白两种。而最著者曰鸡血。白质而红筋。腴润鲜明。深入腠理。大者方僅寸餘。小者方五六分而已。用为印章。易于受刀。然不能长见。即或有之。十八都入亲为禁褂。必由都人允许采挖。始敢携刀槌往。否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甚有假耰锄以为武器者。昌化称十八都为最悍。殆以此故。十八都以外。所产者皆青石。即白石亦不多獶。而温软过於青田。惟少巨材耳。近年出产。较前渐简。且为风气所限无从运输境外。孙中士绅。或收藏以備餽遗。士绅约有四姓。称一点二点三点四点。一点方。二点冯。三点洪。四点熊。由来久矣。近闻省当局。将通昌化以远昱关。使浙皖闯一蹊径。交通即使。山灵当不爱宝欸。

昌化县距城百余里十二都山中产图书石,红点若朱砂,世所谓鸡血石者是也,亦有青紫如玳瑁者,颇可爱玩。然近数十年来求石质明活而斑鲜若鸡血者,一方印章,价值数十金,亦尠不可得也。

徐珂:《清稗类钞·矿物类·昌化石》,中华书局,年,第十二册,第-页。

石有壽山石、昌化石(又名雞血石)、靑田石等,均爲滑石之一種,壽山在福建閩侯,餘均產浙江。

劉藻:《皇朝續文獻通考》,光緒三十一年烏程劉藻堅匏盦鉛印本第页。

资料内容可见昌化石历来都是及其珍贵的产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大自然的无穷正能量为昌化留下一块鸡血宝石,历史留给了昌化一张金名片,一个好的文化必将需要传承,传承,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永恒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经久不衰的精髓,不变的,是那份道德与文化的真谛。

昌化鸡血石印章

鸡血石传承的是文化,弘扬的是精神。在做人的法则里,在约束的思想道德里,它是活的灵魂,是历史前进方向的指南针,是今天让我们为之动容的精髓,它融入了历史的思想和心血。所以传承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历史是船,文化是帆,让我们扬起文化的风帆,传承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21世纪有道德,有文化,有内涵的你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