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湖钓隐(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一段熟悉的旋律,脍炙人口的流水板腔,曾经吸引了多少人的追忆。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广受各界人士的喜爱,而脸谱作为京剧最显著的标志,更是受到众多京剧爱好者的喜爱。说起脸谱的来历,主流说法是源于兰陵王的面具传说,笔者更倾向于从传奇小说的描述中得到的灵感。
在京剧中以净行和丑行的脸谱应用最为普遍,京剧的净行就是因为面部涂抹各种颜色的油彩勾画各种脸谱而被称之为花脸,以强烈的色彩变幻线条改变演员真实面貌。而生行和旦行基本属于俊扮,人物个性主要通过表演和服装来展现。
脸谱的画法主要有勾脸、抹脸、揉脸三种。
勾脸程序如下:
净面:花脸演员在化妆前的准备工作比生行、旦行都要复杂的多。首先就要剃头、刮脸、净面(洗去脸上的油汗)除去一切画脸的障碍。
打底:用毛笔沾清水和白粉涂在整张脸上,再用手搓揉均匀吗,也就是在整脸上薄薄地涂上一层浅白色的底色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便于脸部的均匀着色。
定位:用手沾锅烟子(黑色炭粉状),涂在两眼的眼圈处和鼻窝处,根据角色的特点在脸上起到左右对称基本定位的作用。
定型:即用毛笔沾白水粉首先勾画出眉子、眼窝、鼻窝、嘴窝(大多是用白色填充相关的部位,先用白色勾勒出以上四个部位的轮廓)。
填黑:用毛笔沾黑色化妆油彩填充在眉子、眼窝、鼻窝、嘴窝的部位。接下来就是勾画脸膛和脑门的图案以及一些细小的线条和图案。
此外还有揉脸、抹脸两种方法。揉脸就是用手指将颜色揉满脸部,再加重眉眼口鼻的纹理线条。抹脸在京剧的脸谱中又称粉白脸或水白脸,属于饰伪性脸谱。
同一人物在不同剧目中的脸谱不尽相同,而且不同的流派也有不同的勾画方法。
学会看脸谱,不仅是一份艺术享受,还是一种美的欣赏。脸谱可以从样式和色彩两方面进行区分。
下面咱们先从颜色上(主导颜色)进行了解。
黑色:黑色脸谱多用于忠直无私、刚正不阿以及性格直爽刚毅而勇猛的正面人物,如包公、张飞、焦赞等。刚和钢同音(钢属黑色),京剧里有三刚不见红的说法,三个名字带刚字的(《斩李广》中的李刚、《草桥关》的姚刚、《徐策跑城》的薛刚)都是勾黑脸。另外也用于一些粗野丑陋的角色。
红色:红色一般用来表示耿直忠,充满血性的正面角色。如闻仲、关公、赵匡胤。另外水浒戏中的关胜,《八蜡庙》中的关泰,因为姓关而破格准用红脸。有些反面人物也以红色脸谱进行讽刺,如《祥梅寺》的黄巢、《法门寺》中的刘瑾。粉红色脸一般象征上年纪的红脸人物。
紫色:紫色是红和黑的中间色,其象征意义也介于红黑之间,一般表示肃穆稳重,刚正威严,富有正义感的忠孝人物,如《群借华》中的黄盖、《刺王僚》中的专诸。也有的人物勾画紫脸是为了表示他的相貌丑陋,如《柴桑口》中的庞统。
白色:白色有粉白和油白之分。京剧中常用粉白来表现奸诈邪恶的反面角色,如三国戏中的董卓、曹操、司马懿,画粉白脸表明其生性多疑。也用来描摹老将(如《普球山》的蔡庆)、和尚(如《野猪林》中的鲁智深)、太监(如《黄金台》中的伊立)等角色。
绿色:绿色脸谱一般用来表示勇猛、莽撞、暴躁的草莽和英雄人物,与蓝色脸谱用意相近,如《响马传》中的程咬金、《庆顶珠》中的倪荣、《白水滩》中的青面虎等。
蓝色:在京剧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含义相近,表示人物性格刚强豪爽或脾气暴躁,如《锁五龙》中刚勇无畏的单雄信、《盗御马》中嫉恶如仇的窦尔敦。有时候也表示人物的阴险、狡猾,如《剑锋山》中的焦振远。
黄色:寓意人物骁勇彪悍或凶暴残忍,一般用于勇猛而暴躁的人物。如《战宛城》中的典韦、《鱼肠剑》中的姬僚。
金银色:金银色在神怪脸谱中应用较为广泛,用来表示神仙的金光普照,妖怪的法力高超,如《西游记》里的如来、二郎神、大鹏魔。有时也用金色脸谱来表现将官的英勇无敌,以增其威仪(如死后封神)如《四平山》的李元霸,《青石山》的周仓用金色脑门,表示其死后成神。
接下来咱们从不同行式区分下脸谱。
整脸:在整个脸部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窝和纹理表现人物的神态。如涂红脸的关羽、涂白脸的曹操。
三块瓦: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整齐的象三片瓦而得名。如《失街亭》的马谡(白三块瓦)、《铁笼山》的姜维(红三块瓦)。有一种老三块瓦脸,其显著特点是在外眼角处向腮部勾一条下垂粗线纹,用来表现老将或老英雄年老后眼角下垂,如《将相和》中的廉颇。
花三块瓦:在三块瓦脸的基础上,于眉、眼和鼻窝部位加画比较复杂的色彩和纹饰,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如《连环套》的窦尔墩(蓝花三块瓦)、《战宛城》的典韦(黄花三块瓦)。
六分脸:由整脸变化而来,它保留脸颊主色,把脑门的主色缩为窄窄一条使面部主色占面部的十分之六而得名。如《群英会》中黄盖(红六分脸)《御果园》的尉迟恭(黑六分脸)。勾“六分脸”的都是些元勋老臣。
十字门脸:是从三块瓦演化来的,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仅以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人物面部主色,再夸张的勾画人物的即眉、眼,以刻画人物特殊性格。如《芦花荡》中张飞(黑十字)、《定中原》中司马师(红十字)、《草桥关》中的姚期。
碎花脸:由“花三块”演化而来,减去两颊主色只留正额主色,然后在脸上各个部位增加多种纹理来展示人物复杂性格。如《李逵探母》中李逵勾黑花,《取洛阳》中马武勾蓝花。
元宝脸:脑门保留本来的肤色或揉微红色,两颊涂白,形成元宝形式,用以表现身份不高的人物如《五人义》中严佩韦,另有细致化的更为清晰的花元宝如《单刀会》中周仓、《嫁妹》中的钟馗。
歪脸:变化自三块瓦和碎花脸,主要特点是左右极不对称。多用来夸张的表示五官不正的帮凶恶人的或相貌丑陋的人物。如《斩黄袍》中的郑恩,《审七长亭》中李七。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形式极为灵活,主要是以鸟兽等象形图案组织成面部图案。如《安天会》中的孙悟空(倒桃形)。神仙脸主要用金银色来表现神佛面貌,其格局取法塑像,代替面具。如《收大鹏》中的如来。
僧道脸:属于三块瓦脸但眉和眼的形式与一般的三块瓦脸有显著区别,僧道脸额头会有舍利珠(或九个香疤)或阴阳鱼的标志,如《醉打山门》中的鲁智深。太监脸:是整脸的变种,在眉、眼、鼻、口等各个部位表现太监特点。如《黄金台》中的伊立、《法门寺》中刘瑾额头同样有个圆点代表他们假冒佛子的宦竖身份。
英雄脸:一般是指武戏中的拳棒教师或武打助手,这些人物一般以歪脸、花三块瓦脸或花脸为主,只是形式简单以便区别于剧中主要人物。
另外,有些角色的脸谱上还有一些丰富的图案指示。举例如下:
包拯黑额头有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源于旧时“昼断阳夜断阴”的说法。
姜维一说是诸葛亮的学生,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他神机妙算。
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神话传说。
巨灵神、金钱豹有多副脸孔,突出其神妖特色。
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赵匡胤的龙眉表示他的天子身份。
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表示。
司马师也是眼睛受伤,所以脸上带花。
王延章头上画蛙,表示他是水兽转世。
中国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学的太多太多了。西湖小子不揣庸鄙,略就管窥谈诸大家,亦是想就国粹交流,结识更多行家里手来指导二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