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是游客游九华山必到之处,有“不到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而且天台景区是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结合最好的地方。我从花台徒步,一直走到了天台景区。
过地藏井没有多久,我就看到蓝天白云下的天台禅寺。
迎客松,欢迎你的到来。
两块巨岩立于山巅,对峙如门,中间只容一人通行,岩石上横镌“一线天”3字,游人自中鱼贯而出。
天台禅寺建于天台峰顶,是九华山海拔最高的寺院,相传是地藏菩萨禅居的地方。寺由三组民居式殿堂组成,横卧岭凹间,东面以峰脊(青龙背)为屏障,南以玉屏台作为墙身,西面和北面以突兀的巨岩为连接点,在凹陷地上筑高八米的石台基,构成平整的平面;殿宇的底部架空,下置蓄水井。
天台禅寺大雄宝殿,我仰头拍出它的雄伟气势。
我站在天台禅寺前,看对面的十王峰迎面而来,这就是十王朝地藏。图片左下角是青龙背,它在天台寺与十王峰之间,是一长余米、高近30米、宽10余米的青色岩石。
寺前岩壁上,有“非人间”等巨字摩崖石刻,寺门在龙头峰、龙珠峰间的渡仙桥下,由桥底登石阶十余步,即进入寺门。拱形桥上的横梁镌“中天世界”四个大字。我自上而下游览,这张为下台阶后所拍的照片。
青龙背西石壁上有“龙华三会”、“登峰造极”、“东方极乐”等摩崖石刻。
越过青龙背,我开始攀登十王峰,途中看见这两块造型奇特的巨石。
登山途中,我回望天台峰。据介绍,天台峰又名“天台正顶”,海拔米,为九华山第三高峰。传说金地藏当年向闵公借地,在该峰一展袈裟,袈裟随风飘飞,竟遍覆九十九峰。
终于登上十王峰顶,十王峰位于天台峰以南,海拔.4米,是九华山第一高峰。
天台景区群峰争峙,奇峰叠起,怪石嶙峋,让人叹为观止。
下山途中,路边的“大鹏听经”石,又称为“老鹰扒壁”,其石伏贴于崖壁上,翅膀分明,状如大鹏,故名。
古拜经台,内有“地藏真迹大脚印”,传说当年地藏王菩萨常在这里打坐,拜诵《华严经》,久而久之在岩石上留下深深的足印。
继续下行来到观音峰,在大殿旁边有一奇石,人称“石观音”,酷似正在巡视人间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有摩崖偈文赞叹其神工鬼斧:“是石非佛,佛由石成。是佛非石,石由佛灵。石耶佛耶,谁真谁假?”
路边的石刻“渐入蓬莱”。
天桥寺背依山峰,前临千仞绝壁,险峻异常,因位于陡峭的石桥上而得名。
途中,我自新、旧复兴庵间穿过,两建筑面对而建,间隔不过几米。
刻有地藏王菩萨金乔觉誓言“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巨石。
下到闵园,我们看到凤凰松。它高7.68米,胸径1米,造型奇特,恰似凤凰展翅,是九华山的一大景观,被誉为天下第一松。我们看这棵松树主干扁平翘首,如同凤冠,两股枝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尾。凤凰松最早记录于南北朝时期,为南北朝时期的神僧杯渡所植,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如今仍然枝挺、枝繁叶茂。
闵园尼庵大多始建于民国时期,很多从未重修,仍保持着民国建筑的风貌。这些尼庵规模普遍不大,多为徽派民居式建筑,比丘尼们早晚念佛诵经,平时采茶种菜,过着闲适的与世无争的生活。
天台景区为九华山传统的著名景区,区内奇峰突兀,危崖层叠,怪石嶙峋。我从天台峰徒步下到闵园(游客也可以选择缆车上下山),一路饱览美景,赏心悦目。行到此处,我将搭乘景区交通车前往九华街。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