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森

今年87岁,精神矍铄

谈起奇石

张树森如数家珍

张树森整理展架上的奇石。

张树森奇石作品。

张树森奇石作品。

张树森奇石作品。

11月8日,记者来到张树森的奇石收藏室,“这个像老黄牛,这件作品叫‘乌江女’……”谈起奇石,张树森如数家珍。

张树森整理展架上的奇石。

作品“爱犬”

作品“孟母教子”

放眼望去,室内的石头形态各异。图案包括从古至今、山水景色、人物风情、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

展架上放置着各种造型的乌江石。

作品“乌江女”

张树森奇石作品。

张树森说,退休后,自己与奇石结缘,被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象形美和诗情画意般的画面美所吸引。“石头搬回家以后,不管早晚都要给它刷出来,给它洗干净,再琢磨石头纹理,一看到好石头就会从内心喜欢,什么烦恼都忘了。”

张树森用放大镜观察乌江石的纹理。

作为奇石收藏爱好者,张树森鉴别石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石质好、花纹好、外形好,玩奇石的人就看重这些,只要符合透、瘦、丑、陋这几个条件才能称上奇石。”

张树森用手把玩乌江青石。

石文化是人类历史最早最久的文化之一。彭水地处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境内多产奇特靓丽的观赏石。

乌江沿岸岩石丰富,多产类灵璧石、类太湖石、绿帘石等,景观石、形象石、图纹石、乌江黑石、乌江青石、化石、矿物石更是遍布县境,形成别具一格的乌江石。乌江石是乌江流域文化的一部分。

张树森观察乌江石的结构。

张树森着重介绍了乌江浮雕石,他说,在乌江流域才有浮雕石,是乌江的“特产”,经过水流、泥沙不断地冲刷,冲走软的部分,保留硬的部分。

在平面或立体的石面上形成凹凸的纹样,其色彩以白、黄为底,黑色为纹者居多,另有少量白底黄纹,白底红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凹凸感强,白凹黑凸,是乌江千百万年对石体冲刷腐蚀过程中差异风化的结果。

张树森整理乌江石展架。

“龙骨石的材质很硬,黝黑发亮,也俗称‘黑金刚’。”张树森说,龙骨石的水系度也很高,摸起来很光滑,像小孩的肌肤一样。张树森还特别提到郁江流域的牧羊石。

特点就是图案多、形象生动,说着,张树森用湿毛巾擦了几件牧羊石,“草原”、“雪峰”像变魔术一样呈现在眼前。

张树森与石友交流。

张树森是彭水观赏石协会的负责人,为发掘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特别是传承和保护乌江观赏石做出了不少贡献。

先后出版《彭水乌江观赏石集锦》《乌江观赏石》《彭水观赏石》三本优秀作品。经常组织协会的石友把作品拿去参加博览会。

先后22次在国家级、市级举办的展览中获得92项奖。还将这些奇石搬进校园,让师生们免费观赏乌江石,了解本土文化。

张树森与石友交流。

询问张树森一共收藏了多少石头,他说这么多年就知道把石头往家拿,至于准确数量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大概有80吨。记者看到,这些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头堆满了收藏室的每个角落。

张树森用放大镜观察乌江石的纹理。

听说张树森收藏的奇石多、品质好,不少爱好者慕名前来观赏,也不乏出高价钱买奇石的人。“有个外地老板之前给我出价万买这些奇石,我没有卖。”

张树森说,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些奇石是我们彭水的物质文化遗产,难得的文化财富,是无价的,卖一件就会少一件,再多的价钱也不卖。下一步将建一个展览馆,让大家免费观赏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致敬!

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是一种快乐,学会分享,快乐你我他!

喜欢收藏是一种缘份

石头街倾情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