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物简介
彩绘陶百花灯,陶质,
彩绘陶百花灯东汉,陶器,通高92厘米。
年洛阳市涧西区东汉墓出土。
现藏洛阳博物馆。
二、深度品鉴
这件彩绘陶百花灯整体分为灯盏、灯柱、灯座三部分。最上部为灯盏,呈朱雀造型,朱雀头昂尾翘,双翅展开,头、尾和双翅将灯盏分为四等分,形如花瓣;中间部分为灯柱。
百花灯灯柱灯柱插接12支曲枝灯盏,分三层,每层4支,枝端承托灯盏。曲枝接近灯柱部位分别端坐一羽人。
百花灯曲枝上的羽人灯盏口沿有12叶柿蒂饰和8只卧蝉。灯柱下端有一圆盘,盘沿上插有4支龙形饰,龙尾分别端坐一羽人。灯柱下有乌龟承托整个灯柱;最下部为象征山峦的喇叭形灯座,座身自下而上分为3层,塑有猫、羊、狗、虎、鹿、猴等30多只动物形象。
百花灯的底座这件百花灯通体彩绘,先以白粉做底,然后绘以红、黑等色,使得该灯显得非常华丽。整件百花灯酷似一棵造型优美的古树,装饰效果很强,与汉画像砖中的扶桑树倒立图极为相似。
汉朝扶桑树倒立砖图这件百花灯是汉代社会“长生不老”、“羽化升仙”思想的物化表现。其灯座呈覆盆状,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昆仑山十分相似。汉代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这样描述昆仑山,“方广万里,形如覆盆”。
《尔雅》曰:“山三成为昆丘。”也就是说,昆仑山是由三层组成的,这与灯座上的人物和动物呈三层排列的设计十分吻合。据《神异经》记载:“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
古人认为,天柱是顶天立地的象征,把天堂、人间和地狱联系到了一起。百花灯的灯柱即代表昆仑山上的天柱。百花灯上的十二枝曲枝形灯盏,分为三层插在灯柱上,形成了三层天盘,分别代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三座城池,同时,灯上所塑乌龟、羽人、龙、虎等都是古代象征长生和羽化升仙的神禽瑞兽。
这件百花灯是汉代艺术大师杰出的创造,反映了汉代精湛的制陶技艺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三、文化解读
“事死如事生”是古人灵魂观念支配下忠孝礼制丧葬观的一个基本思想。古人认为,人类是有灵魂的。人死后,尽管肉体腐烂,但人的灵魂则永远不会消亡。死者仍要象生前一样劳动和生活。因此,要象对待生人一样对待死者。
在此思想支配下,古人首先以“仿阳宅以建阴宅”的建筑理念建造墓葬,同时将死者生前使用的物品,甚至生前无法享受的高级奢侈品随葬在墓穴中,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古人选择随葬器物是以满足灵魂的需要为原则。墓葬内漆黑一片,照明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古代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灯具,充分体现了这种丧葬思想。
年,洛阳西工区解放路战国墓出土的跽坐人形铜灯座,是墓葬中发现较早的灯具实物。该器物高14.3厘米。整体为人形赤足跽坐于方板上,双臂合抱,手中持一双筒形插座。据文献记载,秦陵地宫内燃烧着用人鱼膏作的蜡烛,永远不会熄灭。
洛阳西工战国墓出土的跽坐人形铜灯座汉代崇尚厚葬,加之,当时死后羽化升仙观念盛行,因此,汉墓随葬器物数量丰富,种类齐全,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重要生活用具的灯具是汉墓中最重要随葬品之一。
汉墓出土的灯具数量大、种类多,质地全。形制有豆形灯、雁足灯、杯形灯、盒形灯、多枝灯、兽形灯、人俑灯、辘轳灯、烟道灯等等。质地有铜、铁、陶、瓷、玉、石等多种材料。其中陶灯以年出土于洛阳西郊汉墓的这件彩绘陶百花灯最为精致,堪称我国古代陶灯的经典之作。
彩绘陶百花灯除陶灯外,这一时期的青铜灯和石灯也很有特色。青铜灯以雁足灯最为典型。洛阳偃师高龙出土的铜雁足灯。高24.4厘米,由灯台、灯盘两部分组成。灯盘平口,盘中心有一高约1厘米的灯钎,灯盘下方由三支弧形圆柱支撑,集于圆形灯轴之上,灯轴下为一雁足,踏于椭圆形底座上。
洛阳偃师高龙出土的铜雁足灯年,洛阳火车站东汉墓出土一件人形铜灯,通高12厘米,铜灯由灯盘、铜人和底座三部分分铸焊接而成。铜人右臂伸出擎灯,左臂下垂,手扶膝,单膝跪于案上,案面长方形,下设四足,造型十分别致。
石灯以洛阳机车厂汉墓出土的龟座石灯为代表。该灯通高40.6厘米。龟伏于方形底板上,背驮灯柱,柱上雕有朱雀等神兽人物。柱上有盏。造型规整,雕工精细。
洛阳机车厂汉墓出土的龟座石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也出土不少灯具。有石灯、铜灯、瓷灯、陶灯等。年,洛阳新安县出土一件西晋时期的石座铜灯。高11.8厘米,由灯盘、灯柱和底座三部分组合而成。底座为青石质,灯柱、灯盘均为铜质。半球形底座中央有一插孔。灯柱为中空圆柱形,中部有椭圆形插孔。顶部为一跪兽形象。灯盘圆形,平沿,浅腹,圜底。有一长柄,可横插入灯柱。
西晋时期的石座铜灯这一时期,青瓷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造型别致的象生形瓷灯,如狮形烛台、蟾蜍形烛台和牛形灯。其中以狮形烛台最为常见。洛阳西晋墓出土的青釉三狮烛台。高11.3厘米。烛台由三个卧狮前半身合体组成,狮头向外,腹部中空,正中伸出竹节形圆管。该烛台造型生动,刻划纹饰细腻流畅,青釉莹润透亮,是西晋青瓷中的珍品。
洛阳出土的西晋青釉三狮烛台年,洛阳偃师杏园北魏墓出土一件青瓷蟾座烛台。通高18.8厘米。蟾张嘴瞪眼,前肢直立,后肢伸直,背驮莲台,莲台上置一方斗,斗顶上设长方形横梁,上置五个蜡瓶。除蟾足外均施青釉。
洛阳偃师杏园北魏墓出土的青瓷蟾座烛台四、比较研究
百花灯,又称“树形灯”、“多枝灯”、“连枝灯”,是中国古代灯具中最独特的灯具形制之一,它以树的形状为基本造型,多姿多彩、内涵丰富。一般为一个灯座之上支撑高低错落几个至十多个灯盏。由于其“灯盏”较多,犹如盛开的花朵,故称之为“百花灯”。以枝状的数量来划分,有三枝灯、五枝灯、九枝灯、十枝灯、十三枝灯、十五枝灯等。以“奇数”,即“阳数”的枝状最多。
山西大同北魏墓出土的漆画屏风中有三枝灯造型。灯底为柱础形,座上为直筒形灯柱。柱顶及左右曲枝上各有一灯盏。
山西大同北魏墓屏风漆画中的三枝灯云南黔西南州交乐汉墓出土一件五枝铜灯。通高.2厘米。整灯由灯座、灯枝、灯盏三部分组成。灯座由一玄武和两条龙盘绕而成。玄武背负一赤裸曲膝顶灯人,灯柱从人头上伸出。中央一枝塑一造型生动的龙,下面四枝则分别有人鸟造型。
云南黔西南州交乐汉墓出土的连枝铜灯湖南长沙五里牌出土一件七枝铜灯,灯通高90厘米。由灯座、灯柱、曲枝、灯盘构成。灯柱分两节,每节伸出曲枝三枝,曲枝和柱端各托一圆形灯盘。
年,江苏徐州十里铺出土一件东汉九枝陶灯,该灯高53厘米。灯座呈覆盆形,中心立灯柱。从柱身分上、中、下三层交错伸出曲枝灯盏,曲枝端上层为羊首,中层为龙首,下层为虎首,兽首涂朱,额顶有安插灯盏的圆孔。灯盏为浅园盘,盘底有短柄正好插入兽头额顶,取放十分方便。
江苏徐州十里铺出土的东汉九枝陶灯十枝连枝灯见于广西贵港罗泊湾一号西汉墓。通高85.2厘米
广西贵港罗泊湾1号墓出土的西汉十枝铜十三枝灯以洛阳涧西东汉墓出土的这件彩绘陶百花灯为代表。
十五连枝灯以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五连枝铜灯最为精美。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十五枝五、趣味问答
洛阳涧西东汉墓出土的这件彩绘百花灯底座上的动物为什么都是按顺时针奔跑的?有什么特殊含义?
彩绘陶百花灯上期趣味国家宝藏走进洛阳博物馆(7)“一刀平五千”钱问答答案:“一刀平五千”钱,中的“一刀”铭文是用错金工艺铭刻上去的可以防伪。
你猜对了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