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庆有个古城
始建于唐代,
历经沧海桑田,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
这里便是——封川古城。
△图源肇庆西江网
说起封川古城
关于它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
地址在这儿
作为封开的一个地标名片,
封川古城
坐落于肇庆封开县江口镇北山之南。
古城的存在,
使封开的历史更见厚重。
△老牛阿杰摄
封川古城从唐代就有,
可谓经历了沧海桑田,
我们现在看见的封川古城墙,
是明正统十四年(年)修筑的。
△图源西江日报
此后,封川古城一直为县治所在地,修葺、改建不下二十余次。新中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年冬,封川与德庆并县后,当地人民修堤筑路,城址屡遭拆损。现仅存南门及东西城墙(约余米)。年,开建县和封川县又合并为现在的封开县。
曾是旧时岭南地区的中心
余米长的城郭呈长方形,
城墙为青砖砌筑,
墙厚数米,高约9米。
城砖特制,每块砖上都印有文字,
或为“封川县造”
或为“封川军造”“封川城砖”。
△图源封开县博物馆
封川古城背倚北山,面临西江,
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
古时候,城之南门曰“长靖”,
城之东北门为“遵化”,
城之西门叫“镇宇”。
在东北及南门上分别建“镇北楼”和“巩南楼”。
据《封川县志》记载:古城背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壕堑(深20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
城上修筑有门楼、串楼、角楼、敌楼、望楼、串屋、更铺等余间,此外城内还设有县署、教谕署、训导署、典史署、城守署,武庙、城隍庙、万寿宫、常平仓、监狱等。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现代化大潮不可逆转地改变着封川古城面貌。
如今只看见南城门呈拱圆形,
用红褐色砂岩石块砌成。
门之上原嵌有“古封州”石匾。(今已佚)。
封川人说封川话,
专家说,封川话是粤语的活化石。
古封川处于旧时整个岭南地区的中心,
只要你静下心来,
就能听到城砖隙缝里的古粤语余音,
听到和谐年代市井的喧哗。
△封开县古码头西江边种植连片格桑花海,宣传保护封川古城。西江日报记者梁小明摄
数百年前就很繁华
由于邕江、贺江、西江三江交汇于此,
封川古城从而成为古代
“海上丝绸之路”最有代表性的中转站。
△图源封开发布
清朝初年,
封川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
成为两广的重要商贸集散地。
码头装卸不绝,
每日行舟多艘,一片繁忙。
民国时期,水道上只有排筏、木帆船,不少人都以装卸为生。那时由于水运价格低廉,无论是普通人出门还是商家运货,首选的都是走水路。从广西运来木材、土产,又从广州运回盐糖。
封川城外有一条古街,
多米长,街道宽三四米,
全部用花岗岩石条铺垫,一直通向码头。
在这条清代修建的商业旺街上,
如今仍然保留着多幢
清代中期至民国时期的商铺。
△图源封开县博物馆
走在古街,那狭窄的青石巷,
随处可见的老商号、古作坊
都在向世人展示着曾经拥有的辉煌。
无论如何你都能读出历史的厚重悠远
和民风的朴实无华。
△图源西江日报
年久失修的老屋,
依然坚挺地站立着,
只是饱经风雨的洗刷之后,
笑容欠奉。
△图源封开县博物馆
品味古城悠闲时光
封川古城具有古镇
和古村所散发的魅力,
那种古朴韵味更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
这里没有热闹的车马喧嚣,
没有耀眼的五彩霓虹,
有的只是岁月的刻痕、
千百年累积下来的深厚文化。
走进古城,
如同走进了一幅幅传统的乡土画卷。
在这里行走,
我们不必追逐景点,
只需你静静欣赏它沉寂的美,
抚摸城砖,
你可以想象得出曾经的市井繁华.....
如今,你看不见当年的状元街,
也寻不到当年的庙会。
居民屋檐上的花草虫鱼的浮雕
已被岁月侵蚀得斑痕累累,
但还隐约地看出昔日艳丽的色彩,
逼真的形象,精致的雕工。
门楼无一例外地饰以精美的雕塑,
体现豪华和富贵,气韵灵活,
表达了封开人的美好愿望。
△上4图老牛阿杰摄
这里就是封川古城,
一个把时光凝固了的古城。
在这里有说不尽、
道不完的超脱、悠闲.......
◆西江日报记者袁丽娟
◆编辑邹泳琪
◆二审易奇志郭杏连
◆终审刘伯明
肇庆市纪委监委派驻市文广旅体局纪检监察组举报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纪委举报投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