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二三里
这座桥(夜景),估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它就是成都历史最悠久的桥——九眼桥。
李冰修都江堰时,还开凿了两条河,一条古称“郫江”,唐禧宗时西川节度使高骈大范围建筑罗城,将郫江水人工改道经成都北、东两面,即为今天的府河;另一条古称“检江”,流经成都草堂寺分水后,入成都市内,被称为南河。
府河和南河进入成都后,各自画了个圆弧,将成都旧城团团围住,在合江亭融为一江,东流而去,因此,成都人便把府河跟南河称为府南河。
其实在古代,成都是一座水城,不信么?成都的桥星罗棋布,老成都人都能给你娓娓道来:一号桥、二号桥、三洞桥、驷马桥、五桂桥、……九眼桥……十二桥,在中国,恐怕没有哪个地方再有这么连贯的桥名。
在这十二桥中,九眼桥的资历是最老的,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是锦江上最大的一座石拱桥,桥下有九个桥洞,顾名九眼桥。以前,成都人爱用“长虹卧波”来形容九眼桥的绚丽,它与不远处的望江楼一唱一和,相得益彰,成为成都的标记性建造。
年,鉴于旧九眼桥有碍泻洪而被拆除。年7月,成都市规划局古九眼桥异地重建方案出台,命名新九眼桥。在哪里呢?重建的九眼桥距原址仅1.9公里。毗邻望江公园,是望江公园外围景观最重要的陪衬。以下图为新九眼桥
年11月,仿古九眼桥主体工程宣告建成,仿古九眼桥仍为九孔,外部全由仿古青石块砌成。
桥面用青石块铺设,保留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九孔石拱桥形象。也就是说,风格保留了下来,但材料都是仿的。
看起来还是很古朴,韵味十足。
栏杆的柱子上有小石狮子,各具情态。
晨曦中,新九眼桥显得很古朴。
新九眼桥每个桥墩上都安有形似龙的石雕瑞兽,每个石雕瑞兽的姿态都不尽相同,大的身边有的还伴有小的瑞兽。
它们个个生龙活虎,具有难以言表的生活情趣。
瑞兽是传说中龙王的第六个儿子,名曰蚣蝮(gōngfù),又名八夏,头部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更接近于兽类;又有点像狮子,头顶有一对犄角。而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反正,没有人说得清楚它的相貌,似是而非,几不像吧。
它性好水、能负重,故常被立于桥柱迎水端以镇守桥墩,成为古桥的守护神。新九眼桥有它来装饰显得更加古朴和美观,是步行通往望江公园东大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景观。
这是桥头浮雕:龙。
两位老人从桥上蹒跚而过。
远看桥的守护神蚣蝮。
所以,成都有九眼桥和新九眼桥。
按理,有新九眼桥就有老九眼桥,但无论把这两座桥中哪一座桥称为老九眼桥,都不合适,于是,就含含糊糊地回避“老九眼桥”。对于新九眼桥,成都人好像不太买账,对这座异地重建的九眼桥置之不理,当然外地人也就知之甚少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