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开两个沟通陷阱,人人都能成为沟通高手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成功路上就少了几块绊脚石。不会说话的人,就会给自己在成功路上筑起一道道障碍。

而“会说话”这三个字,指的就是沟通能力。你可能觉得沟通能力有点抽象,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但其实想要提高沟通能力并不复杂,只要系统地学习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并勤加练习,沟通能力就能得到大幅提升。

那么从哪学起呢?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是畅销美国40年的权威沟通教材,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从“看入人里之沟通者、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这三个层面,系统讲解了如何快速提升沟通能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学习沟通这门艺术,这本书无疑是最适合入门的。今天我们就从了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常见陷阱,一起来展开《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的学习之旅。

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研究证实,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沟通技巧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就拿家庭和事业来说,如果我们多和家人沟通,多倾听爱人每天的欢喜和烦恼,就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让家庭关系更和睦。而如果我们多在工作中和同事沟通,比如上级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就可以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与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成绩。又比如部门和部门多互通消息,就可以迅速传递各种信息,增进配合,提高默契配合。

除了对构建关系有很大作用外,沟通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说,也有助于满足我们的种基本需求,它们分别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建立自我认同的需求,以及满足社交的需求等。

首先,沟通可以满足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沟通的存在与否会对生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每天仅需短短十分钟的沟通交流就能改善记忆力,增强智力功能。与别人交谈,还可以减少孤独感和患病的几率。如果一个人能够经常听到甜言蜜语,他的应激激素水平往往也会更低,也就是说患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会降低。

那么心理需求怎么理解呢?沟通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如果没有沟通,除了在情绪上感到痛苦外,也会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也许你会说自己不喜欢与人沟通,喜欢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间,确实,每个人都需要独处,但是每个人的独处是有临界点的,超过这个临界点,本来愉快的独处就会变成痛苦。

其次,它可以满足我们的认同需求。美国早期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作“镜中我”,镜是镜子的镜。这个理论说的是: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

书中提到了一个“阿韦龙野孩”的故事。有一个男孩,他长期赤身裸体地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的森林里流浪,好多年都没有跟其他人接触。年,他在菜园里偷挖蔬菜时被人发现。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人类,他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哭叫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与人沟通的权利,那么我们就无法知道自己是谁。

因此,一个人要想深刻了解自己,必须融入社会,与他人互动。在互动中,他人会对你有一个或好或坏的态度,这个态度决定了你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通过他人的态度,你可以了解自己。同时,你的自我感觉也决定了你对他人的态度。这样,相互之间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人们之间的交际与关系。

沟通是我们认识自己的方法,我们对自我的认同是由他人对我们的回应决定的。我们自己是聪明还是愚笨,是漂亮还是丑陋,是心灵手巧还是笨手笨脚,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我们照照镜子就能够得到,而是从他人给我们的回应决定的。

最后,它还能满足我们的基本社交需求。沟通能够实现我们和他人之间的联结,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比如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等。研究显示,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快乐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感觉很快乐的人大多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社交生活。

既然我们明白了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沟通都非常的重要。也知道了沟通能力是一种人人可以拥有的技巧,它能帮助你在维持现有关系的前提下,从他人身上获得你所寻求的信息。那么为什么我们平时依然容易导致沟通失败呢?

沟通过程中有哪些陷阱?

这是因为沟通的情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在日常沟通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容易掉进沟通的陷阱而不自知。具体来说,我们经常遇到的沟通陷阱有两个,分别是陷入不良情绪和不理解弦外之音。

我们先来说说“陷入不良情绪”这个陷阱。情绪根据对人是否有益,可以分为有助益情绪和无助益情绪两类,而我们常常把无助益情绪叫作不良情绪,比如愤怒、沮丧、惊恐、嫉妒等等。而我们在沟通过程中,一旦不注意控制这些不良情绪,它们就容易盖过你所传递的信息,进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比如,小张周末去公司加了整整一天的班,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才下班。但这工作原本并不是她的,只是因为原本负责的同事电话没打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