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忠骨地,英雄沈阳城。沈阳是一座英雄城市,很大程度上缘起于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胜利。19万多 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祖国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为了留存这段历史记忆,也为了让英雄们流芳百世,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些牺牲的烈士姓名全都镌刻在英名墙上。
70多年前,中华 儿女雄赳赳、气昂昂, ,奔赴朝鲜,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在敌我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赢得了 的伟大胜利。经此一战,粉碎了帝国主义企图侵略扩张的野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品格和铮铮铁骨,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场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的是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碑上赫然刻有董必武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两侧是记录战争瞬间场景的大型群雕,其后是烈士墓群,位在战争中牺牲的 烈士长眠于此。他们中有身抱炸药包冲向敌人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有以胸膛堵住敌军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有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继续潜伏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也有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杨连弟……
沿路向北,陵园尽头处是烈士纪念广场,环绕广场的圆形建筑仿佛母亲展开双臂拥抱归家的孩子,慈爱的胸膛和温柔的臂膀便是烈士英名墙。圆形寓意回归、团圆,象征和平、胜利。没有完全闭合,留一条入口,意味着随时等候晚归的孩子。英名墙外侧,两片流水造型的石材背景墙后接下沉式建筑,里面是存放归国烈士棺椁的地宫。英名墙内侧块黑色花岗岩上密密麻麻镌刻着名 烈士的姓名,透过这些熠熠闪光的名字,仿佛又见到了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 、血战上甘岭等激烈的战争场景。
广场中间矗立着一组喜马拉雅山脉形态的群山雕塑,寓意英雄如山,山前卧着一块雕刻和平鸽的石碑,上面刻有“和平万岁”四个字。山背面是影雕工艺巨型纪念画组,近看是普通的灰白色散点造型,并不呈现鲜明的图像,退却几步远观,巨型画幅跃然眼前,顿时感觉震撼无比。主峰呈现 烈士遗骸归国的迎接场景,自年起,迎接 烈士遗骸归国的 落脚点就是这里。两侧分别展现 出国 的永恒瞬间和在朝作战的激烈场面,立体生动,气势如虹。站在广场,环顾英名墙,如同与19万最可爱的人对视,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曾经是一个个热血昂扬的鲜活生命,如今镌刻出青春的方阵,铭记着青春的力量,书写着保家卫国的使命,唱响着源自民族尊严的战歌,彰显着捍卫和平的正义,澎湃激荡,壮烈而豪迈。
春季的沈阳,风和日丽,草长莺飞。清明时节,烈士纪念广场人头攒动。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来到这里,总会偶遇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位迟暮之年的老兵,身穿旧军装,胸前挂着许多军功章,绕着英名墙蹒跚地走了一圈, 站在第十一块英名墙前,一边抚摸着墙上的某个名字,一边嘴里念叨着,我凑近去听,顿时心头一紧。老人用我勉强听得懂的乡音说道:“我这辈子啊,痛彻心扉地哭只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结束。”他那被岁月刻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打转转的泪水,可能是皱纹太深,眼泪许久不能掉落。旁边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大娘失声痛哭,我听见了她的大声诉说:“那年我送你,掉头一去你是潇洒的风吹黑发,70年了,再来看哥,踉踉跄跄我已是雪满白头……”
夏季的沈阳,烈日炎炎。英名墙上的黑色花岗岩吸收了烈日的光照,用手抚摸一下,仿佛触碰到了烈士们沸腾的热血,指尖传来的温度,直逼心脏,似乎摸到了昔日的战火。如果下一场雨,雨后空气清新,细细嗅嗅,泥土中飘来淡淡的甜。狠狠吸一口气咂摸,还夹着一点腥,可能是长埋这地下的忠骨,通过循环往复的雨水和万古不变的泥土,传递着红色血脉,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染着我们的感官,融合于我们的生命。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回家的时候。瓜果飘香,稻穗金黄,月圆人也圆。如果有远方的孩子,都会选择在此时回家团聚。这个时候,长眠于异国的英雄们,每年陆续回国。今年又有88位中国人民 烈士遗骸在万众瞩目之下回到祖国的怀抱。每逢此时,整个大沈阳都处于浓烈的欢迎氛围中,道路两旁楼宇幕壁上,不约而同亮着“欢迎英雄回家”,出租车后窗LED屏上整齐划一地显示着“锦绣山河,英雄归来”,各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着欢迎条幅,路上行人的衣服上、帽子上印着各种形式的英雄回家等字样……一瞬间,沈阳这座曾经送行 一站的大城市,变成了迎接烈士回家的最前沿。
冬季的沈阳,天寒地冻。一场大雪,世界都是白色的,到处一片萧瑟。这个时节想在室外找几抹绿是很难的,然而烈士陵园里却有很多。松柏们依旧绿油油地矗立在那,为烈士们站好岗。这些绿植的头上顶着一个冬天都不会融化的积雪,与松柏相映衬分外精神,成为沈阳的一道风景。烈士纪念广场上的积雪被工作人员 时间除去,但是去得了积雪却去不掉入骨的寒冷。每年我都会在冬季来两次陵园,不为别的,只想不及万一地略略体会一下当年 入朝作战时的严酷环境,那时候的冷比现在更甚,他们却只穿单衣,没有棉帽,甚至夜里没有棉被。我总想,那该是怎样锥心刺骨的冷?又是怎样的钢铁意志让他们不惧严寒、不畏强敌坚持作战?一想到这些不禁肃然起敬,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时便觉得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四季轮回,斗转星移,转眼70载岁月已逝。时代日新月异,飞速发展,让我们的脚步匆匆,心心念念的人和事越来越多。但是英名墙要常来看看。每每来此,站在英名墙前,伸手碰触,横横竖竖,都是最可爱的名,久久凝望,方方正正,皆为最伟大的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