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上元县有个男子名叫梁冬生,从小喜欢舞枪弄棒,最讨厌下地劳作。妻子巧凤嫌他不务正业,两口子为此没少吵架。

这天晚上,梁冬生又在院子里练起自创的独门绝技劈山掌,他腾空而起,在空中一个漂亮的旋身,一掌劈下来虎虎生风。

“好,梁兄真是好身手,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郭延昌说着话,大摇大摆地走进门来,两人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窃窃私语。

直到三更时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临出门时不忘叮嘱一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考虑好了给我个痛快话,兄弟等你的好消息!”

当天晚上,梁冬生彻底失眠了,回想着郭延昌所说的话,心中五味杂陈。三十而立之年,自己还一事无成,想起来就觉得憋屈。

次日,他溜溜达达来到大街上,看到一个富家公子提笼架鸟,简直羡慕至极。鸟主人边走边和它对话,引得众人驻足观看。

梁冬生从来没养过鸟,见它会说人话感到十分稀罕。他上前打听方知,原来此鸟名叫八哥,是王公贵族们的玩耍之物,普通百姓根本养不起。

时隔两日,一只黑色的八哥忽然飞进梁冬生家的院子里,站在石榴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还时不时地说着:“你好,你好”。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梁冬生笑逐颜开,小心翼翼地朝着八哥走过去。说来也怪,那鸟不躲不闪,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看着他一步步靠近,丝毫没有要飞走的意思。

梁冬生轻而易举地将八哥捕获,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买鸟笼子,“真是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他喜上眉梢,暗自感叹。

这只八哥长得个头很大,梁冬生特意挑选了一个大个的鸟笼子,足足花去十个铜板。巧凤看到丈夫乱花钱,气得和丈夫大吵一架,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妻子这一走,梁冬生耳朵根子倒是清净不少,妻子每天唠唠叨叨,他早就听够了,巴不得巧凤能在娘家多住上几天。

傍晚时分,梁冬生小心翼翼地把鸟笼子提进屋,生怕八哥变成野猫的盘中餐。又到了饭点,他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妻子不在家,只能自己亲自下厨。

“一个大老爷们蹲在厨房里烧火做饭,传出去就不怕别人笑话?今日不同往昔,手里有钱还舍不得花,你是不是穷日子过习惯了?”

郭延昌倚着门框,左手拎着一坛子酒,右手拿着一只荷叶鸡,看着被浓烟熏得睁不开眼睛的梁冬生,故意出言调侃。

“你小子是不是活腻了,这才几天你就敢明目张胆地喝酒吃肉?我劝你还是老实点儿,如今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想活可别连累我”。

梁冬生一脸怒色,可看到郭延昌手里的好酒好菜,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说实话,他已经半年没吃过肉了,恨不得马上把整只鸡塞进嘴里。

“这年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走,咱哥俩进屋喝酒去”,郭延昌晃了晃手里的酒坛子,拉着梁东生就往屋里走。

“你等会儿,我先去关上门,这样喝酒心里才踏实”。梁冬生一路小跑上好门栓,这才放心地走进屋子。

他们一人一只鸡腿,边吃边喝好不快活。这正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阎王找上门”,两人说什么也想不到死神正一步步逼近。

巧凤和孩子不在家,两人畅所欲言。直到三更时分,郭延昌才有要离开的意思。临出门时,梁冬生不忘叮嘱一句,“天机不可泄露,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万万不可跟别人提起,就算是你的媳妇也不行”。

郭延昌迷迷糊糊的点点头,醉醺醺地走出屋门。梁冬生紧随其后,跟着这位难兄难弟出去关大门。

两人一走,八哥在屋里说了话,“天机不可泄露,天机不可泄露”。这家伙似乎很有灵性,梁冬生一进屋它就闭上了嘴。

转眼过去四五天,巧凤和孩子一直没有回来。梁冬生觉得妻子在娘家住得太久好像不是那么回事,跟邻居借来一辆马车,硬着头皮来到丈母娘家。

丈母娘一如既往,劈头盖脸对着女婿一顿斥责。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梁冬生丝毫不敢反驳,低头沉默不语,只盼着早点风平浪静尽快带着妻儿回家。

丈母娘骂累了,这事就算解决了。他面无表情地扶着妻儿坐上马车,挥着鞭子扬长而去。马车所到之处,尘土飞起一丈有余。

巧凤一进门,一眼就看见了挂在屋檐下的鸟笼子,瞬间气不打一处来,恶狠狠地说道:“给你两天时间赶紧把它处理掉,不然我就拿它来喂猫”。

八哥好像听懂了她说的话,在笼子里一个劲地扑棱着翅膀,含糊不清地说着:“你该死,你该死”。

梁冬生一连听了好几遍,觉得这只鸟有点晦气,走到跟前说道:“老子想杀死你,如同碾死一只蚂蚁,你的生杀大权可是掌握在我的手里,几天不给你喂吃的,看你还敢不敢嘴硬”。

梁冬生可不是说气话,次日果然没有给它喂食,八哥在笼子里叫个不停,吵得巧凤心烦意乱。

午时刚过,家里跑来一只野猫,巧凤趁丈夫不在家顺手从房檐上摘下鸟笼子。她果然说到做到,准备把鸟拿出来喂野猫,谁知笼子门刚一打开,八哥就趁机飞走了。

猫儿怅然若失,发现到手的鸭子不见了,蹲在地上喵喵直叫。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除了命,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八哥来到一户姓董的人家。这家的女主人名叫青娥,看到八哥回来心中掠过一丝惊喜,随即说道:“我们孤儿寡母的,实在没有心情养你”。

“天机不可泄露”,八哥落在青娥的胳膊上,一遍遍地重复着这句话。青娥听到后,心中为之一振,“人们常说万物皆有灵,难不成它知道些什么?”

原来,这只八哥在董家生活了大概有三年多的时间。青娥的丈夫董祥酷爱养鸟,每天闲来无事就教八哥说话。自从丈夫去世后,青娥没有心情照顾它,前不久刚把它放生,没想到今天又飞回来了。

青娥越想越不对劲,带着八哥去衙门为丈夫申冤。八哥一进大堂,扇动着翅膀在屋里盘旋,嘴里一个劲儿地说着:“天机不可泄露”。

众人见到后连连称奇,县老爷更是惊得目瞪口呆。最近几天,他正在为董祥的案子发愁,官差派出去好几个人,可始终没有发现任何破案线索。

他思虑良久,觉得说这句话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杀害董祥的凶手,可仅凭一只八哥又如何找出幕后真凶呢?堂上之人七嘴八舌,没有一个人能想出万全之策。

这天晚上,王知县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想的全都是这起杀人案。妻子郑氏见丈夫忧心忡忡,忍不住询问起缘由。

知县大人长叹一声,讲述起八哥学舌之事。邓氏听完喃喃自语道:“它到底是从哪里偷听来的呢?会不会是被人抓了去,后来又逃了出来?”

“是又如何?那抓鸟之人难道会亲口告诉你不成?你就别想了,老爷我都想一天了,也没想到什么好法子!快睡吧,天已经不早了!”王知县说完,吹熄蜡烛准备休息。

这时,妻子忽然笑着说道:“我想起来了,养鸟之人肯定需要一个鸟笼子。”知县大人听闻妻子之言,猛地从床上坐起来,一拍脑门哈哈大笑,“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次日清晨,王知县身穿便装来到鸟市,发现有两个人正在卖鸟笼子。他走上前逐一询问打听,果然有重大发现。

一个姓张的老汉告诉他,前些天有个年轻男子从他手里买走一个大鸟笼子,说是要养八哥。这个人穿着朴素,看上去并非富家子弟。

张老汉常年在鸟市上卖笼子,通常人们都是买小个的,很少有人买大笼子。平日里,十天半个月都难卖不出去一个大的,所以他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刻。

王知县追问起男子的样貌长相,可张老汉当时并没有在意。线索再度中断,案件似乎又陷入僵局。王知县在回去的路上边走边想,忽然心里有了主意。

他回到衙门,派出几个官差围着附近的几个村庄收购鸟笼子。县老爷发话见到大笼子就收,小个的一律不要。几个人领命,换上便装走出衙门。

官差冯泽遵从知县大人之言,来到城南十里外的大梁村。一进村子就大声吆喝,村里人听见都感到十分好奇,他们从小到大没听说过有人要收购鸟笼子。

巧凤听到吆喝声喜出望外,想不到家里的鸟笼子还能换钱,未加思索转手卖出。傍晚时分梁冬生回到家里,妻子特意炫耀一番,丈夫还夸他会过日子。

两人正说着话,几个官兵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将梁冬生带往衙门。经过严加审讯,他交代出实情。原来,半个月前城郊发生的那起杀人抢劫案正是梁冬生和郭延昌所为。

这起案件造成两人丧生,其中一个是八哥的主人董祥,另外一个是他的邻居杜文承。两人在一起合伙做生意,几年下来赚到不少银子,两家都盖起高宅大院看上去十分气派。

一个月前,郭延昌从董祥家门口经过,无意中听到青娥和邻居的对话,得知董祥和杜文承外出送货计划月底返回,忽然动起邪念。

俗话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郭延昌猜想他们送货回来,身上肯定带着不少银子,于是想趁机打劫。

他孤身一人势单力薄,这个时候他想到了梁冬生,此人好逸恶劳又会点拳脚功夫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两人一拍即合,接连几天在回城的必经之路上日夜蹲守。

其实,他们起初并不想杀人,准备抢上银子就走,谁知在打斗的过程中,董祥一把扯掉郭延昌的面纱。那时候,太还没有完全黑下来,郭延昌暴露无遗。情急之下,他们只能杀人灭口。

根据梁冬生和郭延昌的交代,官差在两人家中搜出赃银一百两,他们银子还没来得及花就被判了死刑。

结语:

人们常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偏偏有人为之疯狂,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文中的梁冬生和郭延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钱财害人害己,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人说:痛苦的根源是贫穷,对此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痛苦的根源不是贫穷,而是贪欲。其实,人都有贪欲,但是一定要有度,凡事过犹不及,做人做事都要把握好尺度!

民间故事:女子得了“怪病”,郎中束手无策,老鼠出洞,救了全家

民间故事:男子遭人追杀,庄稼汉出手相助,说道:那伙人杀气太重

民间故事:富商去世,陌生人登门吊唁,老汉起疑心,揭穿他的诡计

民间故事:新郎进洞房,一脸怒气,说:我倒看看,你能出啥幺蛾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