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是全国知名的心理咨询师,也是畅销书作家。
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
之前,看过他写的《巨婴国》(听说后来被下架了,不知道真假)。感觉武志红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他在解读心理问题时,一些思路带有非常明显的精神分析特点。
此外,武志红着眼于中国传统家庭的伦理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以大量心理咨询案例为基础,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比如,他对传统的“孝道”就阐发了自己的质疑,尤其是所谓的“愚孝”就颇多异议。
他的书能够针对我们中国家庭的特点,拿出相对比较有治愈能力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国内有着广泛的接受群体,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圈中都有着不少人读者。
这本书出版十余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荡,深深触动和改变了千万人,堪称中国家庭问题第1书。
我读到的,是该书的升级版。
作者深入浅出地地揭示出了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专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普通人情感模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解决,有很强的代入感,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读这本《为何家会伤人》,如果能够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观照,反思,是能够实现自我治愈的。理解了其中的重要观点,我们将在改善个人思想和行为模式的同时,真正踏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读完之后,将自己勾画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大约一万多字。分四次分享给朋友们。这是第四次。
美国心理学家莱茵说,存在等于被感知。这个定义的意思是,我的感受被你感知到,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般存在着。简单说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没有清晰自我的人,没有实现这一步,所以他毕生都在用直接或扭曲的方式希望被别人看到。
人生有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
如果孩子三岁前,妈妈与孩子有了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那么请攒下让孩子看心理医生的钱吧。
每个人第一个最想要的都是母爱。若孩子时不能得到足够好的妈妈的爱,就会形成程度不一的自卑感。自卑一旦形成,就会导致一个矛盾:渴望爱,但当真爱降临时,却又会焦虑紧张到极点。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特别是爱情。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体重的心理平衡点,其意思是若无重大的心理事件发生,一个人的体重会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
什么叫愚孝?即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并且愚孝经常会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出现:父母对一个孩子进行似乎没有满足的索取,同时却给另一个孩子寄予无限的付出。
这些被过分索取的孩子,难道就不知道父母的行为过分吗?为什么他们反而会对只知索取的父母进行无限付出的愚孝呢?最简单的答案是:这是他们能接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
我们都想与别人亲近,很多人只学会了一种与别人亲近的方式,支配者学会了权力的方式,依赖者学会了示弱的方式,而迎合着学会了奉献的方式。更糟糕的是,因为迎合者只相信迎合的方式,所以当对方疏远他时,迎合者在恐慌中会对付出更加执着,但他越付出对方越想逃离,由此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迎合者最在乎的关系反而断裂了。
愚孝源于不甘心。自幼以来对父母持久了很久的渴望——请你们把爱分给我一点吧,——因为一直没有实现,而变成了一个魔咒,导致一个人会一直执着在这个没有实现的愿望上,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愿意在成年后做出更大的奉献。渴望实现童年一直没实现的愿望,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现代临床心理学普遍认为,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假如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地残忍虐待甚至杀害其他人,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曾被残忍虐待过。
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或者冷酷的对待自己的配偶和儿女,或者残忍的对待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无法直面自己有一个“坏父亲”或“坏母亲”的事实。
父爱和母爱是伟大的,这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但是,这远不是说,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自动成了父母。
真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断检讨和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懒惰的逻辑,是父母们为自己开脱的最佳借口,假如你特别迷信这句话,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一定需要检讨。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会因此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感到烦闷,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从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这两年中学生和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越来越多,很多在学校里做咨询的心理老师也说,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这两年明显严重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家长和老师这些大人替孩子做选择的情况太严重了,孩子们的生命正被严重扼杀。
父母和孩子黏在一起,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因为独立成长是源自生命的冲动,除非这个冲动遭到严重破坏,否则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不会乐意整天和父母黏在一起。
嫉妒狂的自我价值太低,他们因此很需要用嫉妒将这种不好的感受转嫁出去。对他们而言,嫉妒的意思就是,不是我搞砸了我的生活,而是你把我的生活搞砸了。并且,因为根本不愿意面对超低的自我价值感,他们甚至都不承认恋人对自己的直接否认,而非得需要一个三角关系,也就是:不是我让你不喜欢,而是另一个人让你不喜欢我。
将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中产生的恨,转嫁到其他关系上,是最常见的恶行。嫉妒也是这个道理,那些常吃妻子醋的男人,你可以在他和母亲的关系上找到答案,那些常吃丈夫醋的女人,你可以在她和父亲的关系上找到答案。
为什么萝莉爱大叔?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如果女孩在原生家庭中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足够多的爱,那么到了大学毕业的年龄,应该寻找激情和独立的情感,如果这个时候有个人对你说你不用工作,每个月给你多少钱我来照顾你,正常女孩一般都会拒绝的,因为她不想被约束。但是爱大叔的萝莉只是生理年龄到了,心理年龄还停留在拉着爸爸的手,探索世界的阶段。
为什么会有小三儿?小三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想要物质上的满足,另一种是想要赢,最后一种是做小三上瘾。小三成瘾的女人一般都比较会折腾,但是一旦男人为她放弃家庭转向她,她马上就跑开了。因为她们只想构建三角关系,她们通常受恋父情结折磨,小时候在与妈妈的竞争中失败了,长大后要修正这个错误。
为什么好男人总是被“坏女人”搞定?人类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在找一种圆满,将自己没有的那部分补足。这是无意识的,而且带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好男人都被“坏女人”搞定了,因为好男人渴望拥有坏女人身上的那份活力。
为什么没有人可以爱?很多人会认为剩女是择偶标准太高,其实是她们害怕去爱,害怕渴望得不到满足后的痛苦,不让情感升起,就不存在失望了。
擦亮教育底色,记录成长经历,分享读写心得。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