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湖北当阳。这里,东极江汉沃野,西接巴山蜀水,南望古城荆州,北牵襄阳故道。这里,是举世瞩目的三国古战场——赵子龙大战长阪坡,张翼德吼断当阳桥,关公大义走麦城,关公显圣玉泉山,都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最值得推崇的是,关帝爷的正身,就厚葬在玉泉山下、当阳城西的关帝古陵。
关公19岁离开故乡,辗转流落至河北涿州,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追随汉室,东征西讨,屡建战功,留下了秉烛达旦、义释曹操、千里寻兄、镇守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威震华夏等千古传颂的故事。
公元年隆冬,关公大义失荆州,退守麦城,在当阳西北被吴兵伏获遇害。孙权担心刘备复仇,将关公首级献给了远在洛阳的曹操。曹操识破东吴“嫁祸于人”之计,刻沉香木为身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公于洛阳城南;关公正身,孙权以侯礼葬于湖北当阳长阪坡下。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公“头定洛阳,身卧当阳”。
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之前,关帝古陵前有个墓道,是可以进去的。记得小时候,我跟随父亲和20多位老乡一起,挤在解放牌大卡车上,从当阳淯溪镇出发,到60多公里外的远安县大山深处参观,途经当阳城郊,看到一片红墙黄瓦。见识广的老乡大喊:“这是关陵庙!”这一声喊,大家都想进去看看。
我跟随父亲,走进关陵山门,穿过一重又一重殿堂,来到中轴线尽头,这里有个山丘般的大墓。祭亭前,一条狭窄的墓道,直通墓室。父亲牵着我的手,循墓道慢慢走进墓室中央。在苍穹般的墓室顶上,悬着四根铁链,托着一个巨大的黑乎乎的棺木,周边有两口大缸,亮着忽闪忽闪的长明灯,庄重而神秘。守墓老人告诉我,这就是关老爷的棺木。因为我在母亲的茶馆听说书人讲过关帝爷的好多故事,知道关公是盖世大英雄,对关帝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去,仰望着这尊被世人尊奉的大神!我用右手食指轻轻抠了一下棺木,十分坚硬,以为是铁铸的,现在想起来,应该是传说中的金丝楠木。
湖北当阳关帝古陵山门。(朱正明摄影)
那天,守墓老爷爷告诉我:“你是走进关爷爷墓室的,年龄最小的胆子最大的孩子!”
就在那一次跟关爷爷“亲密接触”后,文化大革命越来越浩荡,当阳人为了保护帝君陵寝,封堵了墓道,再也没有打开。不过,现在我还记得并能找到,当年堵住墓道的那块厚厚的大青石。只要稍一定神,那苍穹般的墓顶,那黑乎乎的亲切的巨大棺木,就浮现在我眼前。我想,我要把关帝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多年后,我在家乡参加了工作,担任当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后来又担任湖北省委统战部海外中心主任。39年来,我从家乡的关帝古陵出发,走遍了七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满世界寻访传播中华关帝文化。记得几年前,当阳举办关公国际朝圣大典,邀请我回家乡在开幕式上讲话。我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讲了走进关帝古陵的故事。没想到,开幕式一结束,数十位远道而来的台湾朋友,排成长队,要和我握手,他们说“您的手摸过关帝爷,我们要沾沾灵气!”
我想,也是啊,当年,我用右手的食指触摸到了关帝爷的棺椁,后来的近半个世纪,我就是用这个手指头,按动相机快门,在世界各地拍摄了数万幅关帝文化图片,在好多国家成功举办了关帝文化展览,还出版了《寻访三国故地》、《中国关帝文化寻踪》、《世界关帝文化》、《走遍天涯访关公》等专著,并在世界各地的大学讲坛演讲关帝文化……缘分啊!
长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摄影家
弘扬关帝慈善基金会朱正明
来源:香港商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