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牌坊
一条石板水泥路穿行于树林之中,走到哪里,眼前都是一片绿色。在进入隆中前,有一个青石三门牌坊,立于路上,两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林木。
这个青石牌坊,立于树荫之下,并不是非常高大,是一个由四柱三门楼式结构,由青石组装而成。牌坊大概也就两层楼高的样子,宽大约有十米左右。最吸引眼球的是,从老远就可以看见,在横着的条石上,雕刻“古隆中”三个鲜红的大字。
一个“古”字代表了隆中悠远的历史,而隆中就是指隆中山。据记载:襄阳城西有山,隆然而中起,号曰隆中。隆中可谓“地于山而得名,山于人而得灵”,这个给隆中山增添灵气的人就是诸葛亮了。
在“古隆中”三字的两边下面,刻有“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这两个耳熟能详两个词。这两个词是选自诸葛亮《诫子书》:“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意为: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安宁清净才会实现远大理想。
在“宁静致远”这四个字中的那个“甯”字,用的是繁体字,也有一些说道,非常有深意:上首的那个“宝盖”头,说是代表着一个家;中间有一个“心”字,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思索;下首的“用”字,在说做什么事,想了一定要去做。分解来解释,就是说你在家用心读书,才会有着安宁的心境。这样说是不是有点牵强附会,细细想来,真还是那么回事,有点玄妙的感觉。这个世上,只有你多多读书,才会博学,才去追求那份内心宁静的世界,才会看见自己的未来。
牌坊中间的门柱上,分别刻有两句诗:“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此联摘自杜甫《蜀相》一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号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段诗句抑扬顿挫,表达了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草庐,寻求统一天下大计的殷勤之意;也表达了诸葛亮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尽心尽力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朝政的忠臣之心。
牌坊上还雕有双凤朝日、鹿鹤同寿、麒麟送子等浮雕。那石碑上,石头之间都出现了眼见的裂缝,岁月的流痕比比皆是,在述说着这石碑的年代久远。
走过石碑,再回首看,牌坊上正中刻有“三代下一人”几个大字,这句话高度赞颂了诸葛亮,说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第一人杰。看到这几个字,回顾历史,我不以为然。诸葛亮虽说名扬天下,也只不过是刘备手下的一个军师,虽说足智多谋,要誉为夏、商、周三代天下一人,这样的赞誉可能是有些过了。这样推崇诸葛亮,未免有些过甚,诸葛亮恐怕当担不起。
在背面的两边石柱上,刻有一句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句诗也是出自于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谈志、谈心、谈功绩,一个石碑牌坊上的字,引出这么多话题,意欲给诸葛亮盖棺定论,足见历史文化在牌坊上留下的厚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