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图文/倪熊

广西朋友的热忱安排,主要照顾的是卢老师们画画写生的点儿,而非如我搭车蹭船游走闲逛的地儿。

开始的时候还在东张西望七张八嘴瞎三话四,待各自找到了自己灵感的视角构图,就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的不太搭理我的东拉西扯。装模作样看了一会儿他们心无旁骛的专心致志,我的心思也飘到了楼上四处张望时望见的远处隐约的楼角。

东镇门几乎就是个无心插柳。

我百无聊赖出朋友院门的那条街叫东镇路,从路口遥遥一望就能看到路的尽头是一座灰毛落拓斑斑驳驳的古城门。顺着街西往东走,不过几百米的路。

这街的故旧模样已然不可辨别,右侧被灰白围墙歪歪斜斜围着的是如我出来那园的新建楼堂馆所,和一些带园的明显过去大户人家;左边是上个世纪因陋就简的方盒子居民楼,墙面东一块西一块的修修补补过,地面坑坑洼洼的将就着。

东镇门就这么不显山不露水地混迹在此,与周边疮痍满目破之高高低低有些年份的房子也蛮融洽。

后来才知道清代时这儿称东镇门街,民国时改称的东镇路,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要人均在此建有公馆,路口的那栋洋楼更是他们的前辈李济深乏力之后于年至年的旧居。

年10月底,日军攻占桂林,东镇路的一间间豪宅被侵占后付之一炬,昔日的繁华从此烟消云散。不仅如此,抗战时期的桂林遭到过极大的破坏,城中的建筑在轰炸中所剩无几。而在以后的建设中,剩余部分也没有太强的保护观念。

旧而不破古朴气息尚存的城楼是7米高的门墙上再有楼,按照古代时候估计应该也还有几分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的吧,现在旁边的建筑都高了还贴得近,遮蔽了它的巍峨状。

青石铺地的城门洞不高,3.7米;不宽,2米;却很深,应该可以算深邃了,有16米,这也即意味着城墙的厚度。汽车是不允许过的,引车卖浆贩夫走卒平头百姓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之类还是川流不息。古老的石门洞下,一块块青石板早已被磨得油光发亮。

出门却是一片敞亮,仿佛时空穿越,青石板路延展左右两边了,面前即是平静的漓江,静静的江水,缓缓地流着,美不胜收的如画风景一览无余,可以尽收眼底。古树稀疏,绿树成荫,浓荫蔽日,三三两两的人们游手好闲,或者闲坐于此望江而谈,或者闲庭信步沐风观望。哦,难怪。

回眸再看,其实城墙已也就城门左右不过各行百十来米的一段,就连接上了两旁的山坡,好似“山”字写就的当中一竖,虽然只是意思意思,城楼的高度是远远不及两边的,但是巨石砌就,孤独而立,填补了中间一段的空缺,有了两边连绵的城垣,依然还是彰显得巍巍然,峨峨然。

城门两侧有碑刻,年整修,年被列为桂林市保护单位,东镇门是距今已经有差不多年的宋代遗物了。

虽然看上去灰头土脸灰不拉几岁月封尘的,但是其实好像历史的遗物越是窝窝囊囊不惹人注目不招蜂引、蝶姥姥不爱舅舅不疼没什么人在意,反而越是保持相对较好,现在也是几无辩驳的定律。这个宋城墙遗址估计一旦被人动了心思,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大兴土木大动干戈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也是大事不妙晚节不保。

而事实上据说也已经有了一听已是百闻的改头换面打造桂林一条宋代古街的什么规划方案,老生常谈,千篇一律。

厚实的东镇门是宋末广西经略使胡颖,于南宋咸淳四至八年(即公元——年)所建的静江府城门之一。

南宋的高宗在上大位之前,曾在桂林为官数载,深感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升格为静江府。当时叫什么门的不知道也没有查到,明代称“东正门”,清代始称“东镇门”。

砖石结构,拱券及墙垣外砌料石,内填夯土,地面铺宽薄条形砖。而且还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依山傍水,北接铁封山,南连叠彩山。

自桂林有城伊始、漓江上尚无桥梁之前,东镇门与附近的木龙古渡一起,组成了水陆交通要冲,南来北外的商贾行旅和市民,但凡进城,大多得从此过。

胡颖还在铁封山与鹦鹉山之间修有北月城,一起拱卫着古代桂林一方水土的万家灯火一城繁华。城墙上既有抗击元军的战斗,城破后依然有不屈不挠的巷战,可歌可泣。

历史总是记载在一切可能的物体之上,岁月的痕迹斑驳地刻印在了城墙上,青石已然不再原先的颜色,石缝里顽强生长的草木已经成为参天大树伸向天空。城墙默默无语,见证了千年的历史沧桑,记忆着曾经的风风雨雨。

东镇门是桂林宋代18座古老城门仅剩的两座之一,保存也最为完整。既没有招摇过市,也不为路人皆知,显而易见,是因为它历尽沧桑,偏安一隅,不露声色。

想来也是,桂林到底也是和我们一样的国家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怎么会光靠自然山水的颜值吃饭,没点压箱底的硬货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