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名相,窃以为,对汉民族发展贡献最大的当属元代中书令耶律楚材。

有人说,耶律楚材是跨越了种族与国界的丞相,因为他本是契丹人,却辅佐着成吉思汗、窝阔台等蒙元统治者,运用儒学理念和汉代官制,治理着中原。

有人说,如果没有耶律楚材,汉民族很有可能在五胡十六国之后,再一次遭受全民族将被灭杀的危险。在蒙古铁骑实行的屠城政策之下,是耶律楚材竭力劝说并阻止了蒙元的屠城战略,力避南宋汉人被灭杀。尤其是在元军攻下开封的时候,耶律楚材挺身而出,力保近万开封市民免遭杀戮,这对当时的汉民族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紧要时刻!如果没有耶律楚材,中国历史上绝不仅仅只会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每一个外夷民族占领中原的时候,都免不了对汉族人口进行报复性的大屠杀!

耶律楚材还是所有丞相中最有才华、最富才学的一位,他谙熟儒家经典,深受汉文化影响,精通天文、地理、律历、算术、释老、医卜等等!要不,成吉思汗以及窝阔台是不会让一个非蒙非汉的契丹人担任中书令的(当时的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耶律楚材是一个政治家,一个诗人,一个跟辉县百泉旁边一个名叫梅溪的村子,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一代名相!

在辉县有很多很多漂亮的小村子,他们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例如松树坪、清水坪、朱会坪;腊江口、石门口、三交口、雁翅口,还有蒿地掌、洪门章、青石塽、赶羊塽……一说起这些地名,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津津乐道,那是因为,南太行赐予了家乡辉县太多的精彩,让我走不完看不遍数不清,让我念念不忘。这些村子只是太行山区众多村子的一部分,都跟山有关!

再说跟水有关的村子。一说到辉县的水,百泉,是我们始终绕不开的地方,由百泉河以及其他泉源引申出来的村子也有很多!

这中间,最富有诗意、最为漂亮的村名当属百泉旁边的梅溪!

梅溪!梅溪!!一个全辉县、全中国,最美丽、最有创意的名字!当然一定是一个有溪流又有梅花的村子。

几条潺潺作响的溪流,数棵点点花朵的红梅,期间还有亭台轩榭,有翠竹清风,有依依杨柳,有只只凫雁,这该是一个多么景色宜人、令人神往的地方呀!

一个是最负盛名的丞相,一个是最为诗意的水村,当耶律楚材与百泉梅溪怦然相遇的一刹那,注定会产生一些更加奇妙的东西!

公元——年间,四十多岁的耶律楚材,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时的他,已经从成吉思汗时期的书记官,晋升为窝阔台时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令,他在元初的政坛上,叱咤风云,敢言直谏,力戒杀戮,施展着过人的才华。正是在这几年间,他常住梅溪,且把梅溪当做了一个可以安顿心灵的地方!

他来了!他款款而来了,他在南征北战的间隙里,在权坛争斗的岁月间,他总是抽出一些时间,悄然而孤独的来到梅溪,独享着梅溪给他带来的这一份安闲与静谧!或者呢,历史需要他暂停一下脚步,进行一番思考和斟酌,他就看中了梅溪,抽身来到梅溪这个地方,反思一下自己的治国方略!还有另一种可能,他甚至选择梅溪作为自己的幕府,在这山水相依、水气袅娜的梅溪,运筹帷幄,决策制胜!

后来,一向重用他的窝阔台离世了,耶律楚材也随之被冷落。公元年开始,耶律楚材便卸掉了一切枷锁与桎梏,告别了所有的尔虞我诈与明枪暗箭,他带着琴棋书画,夹着儒学书卷,向着百泉、向着梅溪,迈着轻松的步伐,又一次正式居住在了百泉梅溪,一直到他50多岁时生命结束,被掩埋在了苏门之阳。

这期间,他在梅溪吟诗抚琴,饮酒品茶。并且他沿溪赏梅,饱览自然风景。他还在梅溪著书立说,留下了很多佳话!

只可惜,他的《湛然居士集》竟然丢失了很多内容,而关于梅溪的诗文又恰好在丢失的这一部分里,所以耶律楚材抒写梅溪的诗篇竟然在现存的作品集中一篇也查看不到。好在很多人在另外的地方保留了他的《梅溪十咏》,今人才得以一睹其风采!可是,名为《梅溪十咏》,却只有梅溪九首,九首就九首吧!

梅溪九首中,常有“老余生”、“垂老”这样的词语,除了有历来中国文人喜欢言老的传统心理因素外,也包括了他历经战乱之后,身心疲惫,倍感沧桑,所以未老先衰,才常用这种自嘲的方法,来感慨人生的不易。

而山水俱佳、景色怡人的梅溪对耶律楚材而言,分明就是休养身心的绝好之地。从其诗句“今日天教属玉泉”、“今日湛然都入手”、“湛然垂老不愁贫,得与梅溪作主人”等诗句中看出来,能够作为梅溪的主人,他是非常高兴的,并随之对梅溪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故此作了《梅溪十咏》来怀念先前在梅溪的那段经历,抒发自己目前的人生慨叹。

梅溪,实在是一处可以安抚魂魄、慰藉心灵的所在!

(离开梅溪二十年了,终于在今天得以回归。这里的月榭琴台有很多已经颓废不堪了,可是百泉河水仍旧是溪流遍地,像从前一样,我在这里仍可以读书问道、闲情人生!)

(苏门山下百泉湖边,千里风荷一片碧绿,跟梅溪竟是一样的风景。今天,这些美好的风景都属于我啊,我就在梅溪与楼根之间的善明桥、还有南边的云门桥边,了却自己的余生吧!)

在第九首诗中他竟写了“寄语梅溪且宁耐,求归更待两三年”!牵扯不断、魂牵梦绕的梅溪情节,使他始终丢不开梅溪这个地方,当再一次来到这里后,耶律楚材就把梅溪当做了故乡一样的地方,把心灵置放在了这里,把余生也安顿在了这里,他把梅溪选为了自己的毕生追“求”,而且使用了一个回“归”的词语。

谁知道竟是一语成谶,在他年又一次入驻梅溪,三年之后的年,就果然病老归终,还选择苏门山之阳作为自己的最后归宿!

是的,“求归更待两三年”,唯有耶律楚材这样,有雄才大略、有诗情画意、精通算术医卜之人,才会有如此精确的人生规划吧!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来品读其余几首诗。

(这梅溪,是全世界最为美丽、最有魅力的地方:溪流旁边的亭台之上,我可以独酌百泉春,享受无尽的风华雪月;稀疏的梅花树下,八面春风的轩榭廊桥上,我可以抚琴吟诗,春风拂面,丽日煦暖,初春的梅溪,是多么美妙的境地哟!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全都属于我一个人,这梅花是我的,这溪流是我的,这无尽的大自然风光都是我的,我可以独自品味大自然所赠予我的所有这一切。不是你不来看不到,即使你来了也看到了,没有一定的阅历,没有宽阔的心胸,没有我这般饱读过经书、经历过百般磨砺的人是不能分享这其中的奥妙的,唯有我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才能品味这其中的所有美妙!)

(第一句中的餐字原为飡字,只是我在制作图片时,打不出来这个“飡”,才写成了这个“餐”字,飡的意思为素餐冷饭。是呀,尽管耶律楚材身居高官,但他仍然是冷茶粗饭,十分清贫,为什么呢?因为高官厚禄和荣华富贵不是耶律楚材追求的东西,所以至今退位了,仍旧是穷困潦倒,那就顺其自然吧。我耶律楚材才不愿意到百泉太极书院里,跟姚枢、赵复、许衡、窦默他们去凑热闹呢,避开那些理学圣贤,倒是耶律楚材的真实意愿。现在,我写这么一些诗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把梅溪当做我寄托宁静与安守平凡的胜地,就在此地了却今生,最后回归自然,回归那颗清净而高冷的灵魂吧!)

本来,彼时的百泉太极书院,迎来了姚枢、许衡、窦默、赵复等一大批传播程朱理学的学者,而姚枢也跟耶律楚材一样,也是从东北辽宁一带过来的,耶律楚材是那么精通音律算术天文地理,可他为什么就没有去太极书院当老师呢?他们都是在年来到的辉县,百泉与梅溪几乎就是同一个地方,他们肯定见过面吧?可是为什么在百泉太极书院那么长的任教名单里,看不到有耶律楚材的名字呢?耶律楚材跟百泉太极书院、跟姚枢赵复许衡他们,真的就没有一点交集么?

从“欲避贤”三个字,似乎可以窥见一点什么东西来!

这个“避贤”,不是避闲,也不是避险,更不是避嫌,他为什么选用这个十分特殊的“避贤”呢?看来是有意而为之的!

题外感言

有时候,想一想耶律楚材这个人,真的是很了不起的,凭借着一己之力,跟蒙元暴力分子巧妙抗衡,力保汉人不被杀尽。他又是那么富有才华,在宋末元初的血雨腥风里,他是用怎样的文韬武略,怎样的力挽狂澜,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梅溪,的确是一个好地方,可以让耶律楚材避开一群野蛮的武士,来这里独享清静,回归到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本来面目!

只是现在,耶律楚材时期的梅溪,早已经不复存在。现在的梅溪,变成了“梅溪馨居”、“梅溪馨苑”等很多个现代商住小区,原先高大的李时珍雕像,现在竟变得十分低矮,萎缩在全辉县最高大的一片楼房里。老同学王志新曾经立志要盖出全辉县最高的楼层,这一愿望已经实现了,假以时日,百泉河水引用南水北调河水,实现生态性补给的话,梅溪旁边的百泉河一定会波光粼粼,那些颇有江南徽派特色的高楼大厦,在依依垂柳的掩映下,倒影在百泉河水中,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现代画卷呀!

对了!本人手里有一本《百泉诗集》,搜集了关于百泉、关于辉县的多首诗词,其中不乏很多关于梅溪的优美诗篇!我在想,要是把她们这些梅溪的诗词镌刻在小区绿地的石头上,那会平添一种文化意趣的吧!而那些枯燥乏味的几乎是一个模样的高楼大厦,定会因为这些关于梅溪的诗篇,而立刻变得灵性十足,岂止只是富有灵性?文化厚度、历史渊源、人文品质等等这些精神方面的丰厚内涵,也定然会让这里蓬荜生辉!居住在梅溪馨苑的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因为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代名相,曾经居住过耶律楚材,曾经产生过《梅溪十咏》!

梅溪九首

其一

冷落梅溪二十年,

今日天教属玉泉。

月榭琴堂半颓毁,

水姿问道尚依然。

其二

玉泉连芰逼人清,

敢与梅溪也抗衡。

今日湛然都入手,

二桥风月老余生。

其三

竹边斜出两三枝,

月底风前总任宜。

小苑清香无处看,

多应勾引玉泉诗。

其四

积年戍甲荡苏门,

辜负梅溪月一痕。

远寄新词访陈迹,

凭君召唤玉香魂。

其五

溪畔亭台半劫灰,

冰香可惜为谁开。

而今已有人为主,

折取疏枝寄我来。

其六

湛然垂老不愁贫,

得与梅溪作主人。

问讯冰华无恙否,

香魂应也长精神。

其七

寄诗梅甫问平安,

彼此天涯耐岁寒。

笔力尽衰诗思退,

算来独自胜居官。

其八

溪边酌酒欢无尽,

花底横琴兴亦奇。

独乐清欢人不识,

个中惟有湛然知。

其九

素飡十稔我胡然,

潦倒而今欲避贤。

寄语梅溪且宁耐,

求归更待两三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