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查济时,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朝辉把整个村落映衬得古朴而明亮。村民临水而居,整个村落和溪流都沿着山的走势高低错落,青石板桥如同一根麻绳,把古镇纵横捆扎了一圈又一圈。溪水两侧有一些小店铺,摆挂一些扎染的衣服和挂件。这些挂件和村落的灯笼一样,成为古镇最夺目的色彩。
有一些妇人蹲在鹅卵石上洗衣、洗菜。溪水清澈见底,三五鸭群游弋而过。古镇的每一户门似乎都是敞开的,随意出入,他们并不觉被打扰,淡定而安然。
查济是一个没有被过度开发的古镇,历经百年治桑,不复往日风采,没有宏村的热闹非凡,也没有西递的人流如织,但查济有它自己独特而质朴的自然美。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溪水潺潺门前而过,宅前屋后芳草茵茵,特别是傍晚时分的炊烟袅袅,更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古巷」
查济村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
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
有大量的明清建筑。
昔日的繁华却变成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
如今的查济像是熟睡老人,在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青瓦」
如果说幽静的查济
像一个昏睡的老人
青瓦为眉,蹙眉若黛
蜿蜒的藤蔓则像老人的皱纹
「藤」
村庄不大,一座座古朴民宅,
朴素而优雅,门前有溪水流过,
取名许溪,溪上有很多石制拱桥,
多数有名,有几座桥给人印象深刻,
桥旁立一庭院,桥下爬满绿藤,
犹如一帘幽梦。
「90°剪角」
双手拇指与十指相合像一个框子,框出了村落硬朗一角剪除两边,留中间一隅明确地选出理想的角度,形成完整的透视构图。
「远近」
远处是山,山形简约,几笔概括
山下,房屋高矮错落
树丛繁密,碎绿催红地将村落层层避遮
留一些轮廓
任你纵笔去描绘
画一支荒芜在荲草丛中的朗秀奇葩
「树与房」
这个古朴的小村落
有些砖墙看上去已经破败不堪,从写生者的角度去看,藏匿另一种糙磋美感
「路灯」
路灯,
欲与秋阳比光辉,
欲和秋夜争浓厚,
欲与秋意比幽美,
欲与秋画争韵味。
「桥」
一座古桥力所不胜的
承载了多少步履匆匆
古桥并不气势恢宏
也并不婉约秀丽
却是十分拙朴
拾阶而上
清晨的青石板略带湿润
上面长满墨绿的苔藓
「路」
查济的小路像一根绵延的绳
把整个村落牢牢捆扎在一起
沿着小巷漫不经心的走
不觉便回到了原点
「小路」
那条小路
蜿蜒可漫长
掠过溪流潺潺
野花于清晨吐露芬芳
那条小路
窄小而悠长
送别情窦沫沫
纤手相握于夕阳
「祠堂」
已忘记这是哪座祠堂的牌坊,
徽州人善木雕,刀笔圆润生动,
两厢门额上有扇形石雕,构图清新独到。
厅门浅雕缠枝花纹,木檐也是精雕细缕。
「听水居」
“听水居”,一个很诗意的名字
在河边闲闲的开门营业。
雅致的木门,半掩着窗,
临窗而坐,夜凉望月,流水淙淙。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标志
粉墙黛瓦,色彩素雅
古老斑驳的墙皮,灵动错落的马头
像余音袅袅水墨乐章
「马头墙」
马头墙不老的容颜似乎在寂寞中永生
千年不变的模样,青黑色的鳞次栉比
如此无限无邪的欢喜
丰盛圆满的自在
「宁静之美」
查济有很多祠堂庙宇。
有元代建造的德公祠,清代的二甲祠,祠堂众多。
虽稍显破败,但历久弥新,古味十足。
古村小巷纵横交错,不少画家前来写生。
山水入墨,画中古朴而宁静。
「皖南行」
十里查村九里烟,
三溪汇流万户间,
寺庙亭台塔影下,
小桥流水杏花天。
「残缺」
历经风雨的侵袭,
不见查济百年繁华,
有些石雕,散落在草丛间,
或立或卧,安然自在。
枝离扶疏,蘼芜生生。
「宁静致远」
那些坍塌的古建筑,也很随意的倒在地上
自然而安宁,没有一丝对旧日辉煌的不舍和嗟叹
无论岁月沧桑,无论岁月更迭
查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默的生活方式
不关乎衰荣,心若璞玉
「残缺之美」
繁华不再,颓败如是
古村处处可见破碎陈旧的景象
像维纳斯残臂,让人觉得惋惜和疼痛
有时残破也是一种美
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青石巷」
白墙青瓦微润,
木棂铜门含香。
行人古街交错,
白雾青黛相彰。
「缄默已千年」
古村之美在于青砖黛瓦,
三溪蜿蜒清澈长流。
风雨斑驳的白墙深院,
飞檐翘角的古民居。
简约大方的几根线条,
勾勒出中国的千年文化。
「入墨」
行走在曲折幽深的青石板巷道,
仿佛走进了一幅陈旧古老的水墨画中,
携着淡淡的古韵,怀着如水的心境,沉醉。
「丹青」
青山横西郭,泉水绕查村。
匆匆金陵客,淳朴山乡人。
白云游子意,落日故国情。
挥手自兹去,复蹈车马尘。
「漫步」
漫步雨中观景,
不管露打衣裳。
良辰美景奈何?
独吾一人欣赏。
图/胭脂
写查济·.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