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82.html

公元前年,日益崛起的罗马共和国向位于意大利半岛东南部的希腊城邦塔兰托宣战。不敌罗马人的塔兰托人向其他希腊国王求救,只有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响应了塔兰托人的求救。公元年,皮洛士率领三万军队横渡爱奥尼亚海,来到塔兰托。在赫拉克利亚,罗马人与希腊人展开了第一次对决,皮洛士凭借自己沉着冷静的战场指挥以及罗马人从未见过的战象部队,击败了五万罗马军队。

赫拉克利亚的惨败令罗马举国震惊,南意大利各小国则纷纷和皮洛士结盟,共同对抗罗马。皮洛士的盟友愈来愈多,他的军队离罗马城也越来越近。罗马元老院对于是战是和开始犹豫不决,但皮洛士作为胜利者却选择主动求和,这是为什么呢?

图1皮洛士雕塑

罗马人的勇气

在赫拉克利亚战役中,罗马人的英勇无畏给皮洛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他对那些被俘的罗马士兵礼遇有加,希望他们能加入自己的部队,但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此时皮洛士开始意识到他的对手有多么可怕,他不是简单地在和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作战,而是和一个有着非凡凝聚力和非凡勇气的民族作战。

此战之后,虽然有很多南意大利的小国加入了皮洛士的麾下,但却没有一个罗马人的盟友倒戈。皮洛士的军队已经开进到距离罗马城60公里处,但依然不见罗马人遣使求和,皮洛士愈发觉得不安了。皮洛士并不想将战争继续下去,他明白,自己在此地的地位并不稳固,盟友们并不衷心拥戴他,赫拉克利亚的胜利也难以复制,而只要战败一次,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图2罗马最高权力机构

于是,皮洛士主动向罗马派遣了使者,他提议只要罗马不再染指大希腊地区的事务,他愿意与罗马保持和平,为了得到罗马人的友谊,这位王还将被俘的罗马人悉数放还。元老院对与是战是和还在犹豫不决,但皮洛士所表现出的宽厚仁慈的王者风范让这些元老们敬仰,越来越多的元老开始倾向于和解。这时,年迈且双目失明的前执政官阿皮乌斯·克劳狄乌斯(AppiusClaudius,公元前年、前年的执政官)在和谈最紧要的关头来到了元老院,他激烈地反对任何企图和谈的提议,其慷慨激扬的演讲更是重新鼓舞起了后辈们的勇气,最终罗马人给出了答复——外国军队一日尚在意大利境内,罗马便一日不会谈判。

“罗马城里的每一公民似乎都是个王。”——基尼亚斯(Cineas,皮洛士派往罗马议和的使者)

和谈破裂后,皮洛士率军逼近到距离罗马城仅二十公里的地方,进一步向罗马施压。但罗马人一旦决心抗争到底,就绝不会屈服,罗马的青年们纷纷报名参军,拉维努斯之前败退的部队又迅速扩充了两个军团的兵力恢复了战斗力,这支军队一路尾随着皮洛士的军队;而另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则正在罗马城内集结。皮洛士若在此时选择攻城,必然会被两面夹击,面对这样不利的态势,他只能选择放弃,退回塔兰托过冬。

皮洛士的胜利

前年的春天刚刚到来,罗马与皮洛士的战争又开始了。皮洛士率军入侵阿普利亚,罗马军队也在此地迎战。双方在阿斯库路姆(Ausculum)爆发了第二场大型战役,史称阿斯库路姆战役。

图3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意大利半岛

这一次两军都做了充足的准备。皮洛士得到了意大利半岛的希腊城邦的援军,其中包括塔兰托的白盾军,总共约有七万余人,此外还有19头战象。罗马也集结了四个军团和大量盟军,总数在七万人以上,其中罗马人有两万,骑兵有八千。此外,为了防御皮洛士的战象,罗马人发明了一种战车,车上有许多凸出的长杆,长杆上装有火盆,车上还搭载着弓箭手、投石手。这种战车,罗马人总共部署了三百辆。

这场战役总共持续了两天。第一天,罗马人刻意选择在一处灌木丛生的河岸边展开决战,这使得皮洛士无法部署自己的战象和骑兵,因此第一天的战斗希腊人失利,被迫退兵。当天晚上,皮洛士悄悄派遣了一支轻装部队提前占领了这一地区,迫使罗马人在第二天和自己在平原上展开正面对决。

在这第二天的战斗中,罗马军团再次与希腊方阵缠斗在一起,希腊方阵在罗马人的多次冲锋下岿然不动,而罗马人也不肯退缩半步。在双方打斗得难解难分之时,皮洛士又派出了自己的战象部队,罗马人则用自己的战车来应对。但这些战车并没有阻挡住战象,皮洛士的弓箭手和投石手驱散了这些战车,最终战象畅通无阻地冲向了罗马人的步兵阵地。罗马人纷纷溃逃,皮洛士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图4皮洛士的战象

根据希腊人的记载,这一战中罗马阵亡六千余人,希腊阵亡三千五百零五人,皮洛士也在此战中负伤,一个标枪洞穿了他的臂膀。战后,皮洛士的部下向他们的王表示祝贺,但这位曾意气风发想要效仿亚历山大大帝的国王却愁眉不展:

“如果我们在与罗马人的又一次战斗中取得胜利,我们将彻底毁灭。”

因此,后人也将这种得不偿失的胜利称为“皮洛士的胜利”。

尽管这次战役中,罗马人再次被击退,但希腊军队也只得到了一场虚假的胜利。由于皮洛士负伤,入侵阿普利亚的军事行动也只能中止,希腊联军退回了塔兰托。

此次战役让皮洛士愈发觉得自己距离胜利仍遥不可及,他的军队虽然庞大,却全靠他一人维系,一旦他战败,那些朝秦暮楚的城邦瞬间就会弃他而去;而若他不幸战死,那么这支大军就会作鸟兽散,恐怕自己的国家都会被他人窃取。而他的对手罗马人则不然,不论他在战场上击败罗马人多少次,罗马人都会迅速重整旗鼓,无论他在战场上击杀了多少罗马士兵,罗马人都会选择战斗到底。

皮洛士的失败

战术上的胜利无法挽救战略上的失败,面对游移不定的盟友和死战到底的罗马人,皮洛士每取得一场胜利,就离最终的失败更近一步,他开始渴望从这项战事中脱身。

这时,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叙拉古写信邀请皮洛士来西西里岛,帮助叙拉古对抗迦太基(Carthage)。皮洛士立即决定出兵西西里岛,但他必须先把南意大利的战事做个了断。为此,作为战胜者的他反而向罗马提出了一项异常优厚的和约,可是罗马人并不领情,他们的答复一如既往——外国军队一日尚在意大利境内,罗马便一日不会谈判。

而迦太基则派遣了使者前往罗马,寻求与罗马结盟以共同对抗皮洛士,这是罗马和迦太基在历史上唯一一次结盟。

公元前年,迦太基军队已经占领了除叙拉古之外的西西里岛,并开始围攻叙拉古城。皮洛士无奈之下,还是选择抛下了意大利的盟友,率领主力登船前往叙拉古,仅留下少许兵力驻守塔兰托。

图5叙拉古的希腊遗迹

皮洛士顺利登陆西西里之后,不仅解了叙拉古之围,还率领西西里岛的希腊联军横扫大半个西西里,迦太基在西西里的领土如今仅剩一座城池——利利俾(Lilybaeum)。迦太基的盟友罗马则趁机再度入侵南意大利,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仅剩少数几个还在坚守。

此时的迦太基却想抛下盟友罗马,和皮洛士单独议和,只要能保住利利俾,迦太基人甚至愿意提供金钱和战舰帮助皮洛士和罗马人作战。如果这一和约成立,那么不仅迦太基背叛了他的盟友罗马,皮洛士也背叛了西西里的希腊城邦,因此皮洛士拒绝了这个过于无耻的和约。此外,迦太基的软弱反而让皮洛士觉得自己可以一举将其打垮,于是他决定组建一支舰队,计划渡海入侵位于北非的迦太基本土。

图6迦太基的领土范围

这是皮洛士距离自己梦想最近的一次,然而皮洛士专断、严苛的作风却让他与梦想渐行渐远。皮洛士虽然是被作为盟友被邀请来西西里,但他却开始像“西西里国王”一样统治这里。他随意任命自己的亲信成为某城的长官,将自己的朝臣任命为某地的法官,将他解放了的希腊人视为自己的臣民。然而,早已习惯了城邦自治的希腊人对这种统治方式相当不满,一些希腊人甚至觉得与其如此不如被迦太基人征服。

公元前年,西西里的各个城市开始爆发叛乱,他们宣布自治,并拒绝提供金钱和兵力给皮洛士,皮洛士妄图建立的“西西里王国”一夜之间化为了泡影。此时,皮洛士又收到了塔兰托人的求援,原来在他离开后,南意大利的希腊城邦便一个个被罗马人攻陷,仅剩下雷吉翁和塔兰托两个城池。面对叛军遍野的西西里,心灰意冷的皮洛士选择率军返回塔兰托,让西西里的希腊人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然而,这些取得独立的希腊城邦没有一个是迦太基人的对手,在失去了皮洛士的帮助后,迦太基人很快便将他们一一吞并。迦太基就这样重建了其在西西里岛的霸权。

“我们留下多么美好的战场呀,我的朋友,就留给罗马人和迦太基人去玩吧。”——皮洛士离开西西里前所说

重返塔兰托的皮洛士也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耀,塔兰托人早已不再对这个外来的国王抱有丝毫希望,他必须通过一场胜利换回他们的支持。公元年春,皮洛士再次出征罗马,双方在贝内文托爆发战斗。这次战斗同样焦灼,皮洛士故技重施,再次放出战象冲击罗马人的阵地,但这次罗马人已不再畏惧这些庞然大物,他们的弓箭手成功地驱赶走了战象,暴走的战象反而冲乱了希腊人的阵型,皮洛士与罗马人的最后一战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图7皮洛士战争

幸运的是,这次战败并没有危及希腊联军的主力,皮洛士元气未损,然而罗马已经今非昔比,他也无力再发起新的攻势,最终伊庇鲁斯的王只能怀着愤恨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只留下了三千人继续驻守塔兰托。

浪花淘尽英雄

在皮洛士离开意大利后,他又展开了新的征程。皮洛士先是重新夺回了马其顿的王位,随后又南下希腊,想要胁迫希腊城邦加入他的阵营。但在公元前年,在进攻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城邦阿尔戈斯(Argos)时,皮洛士竟在一场微不足道的巷战中意外身亡,这位曾让罗马人寝食难安的王居然死得如此草率。

图8皮洛士入侵伯罗奔尼撒的战斗

当皮洛士不幸身亡的消息传到塔兰托时,塔兰托已危在旦夕。此时的塔兰托在陆地上被罗马军团包围,在海上被迦太基的舰队围困,迦太基人似乎想要抢在罗马人之前占领塔兰托。塔兰托人放弃了希望,他们向罗马人投降,罗马人出于对皮洛士的敬意,允许皮洛士留在城中的驻军返回伊庇鲁斯。

这件事也给迦太基和罗马的联盟造成了裂隙。塔兰托投降后不久,罗马便遣使到迦太基,要求其解释为何要试图抢先占领塔兰托,迦太基人以帮助盟友攻城为由搪塞了过去。但两个处于上升期的国家终究还是因为共同的野心而分道扬镳,前年,罗马和迦太基这一对曾经的盟友为了争夺西西里岛展开了大战,即第一次布匿战争,从此成为了宿敌。

皮洛士的战争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不无损于皮洛士的名誉,他两次击败罗马人的事迹仍被后人推崇。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将皮洛士列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将领之一,仅次于亚历山大大帝。也许在战略上反复无常的皮洛士并不算一个好国王,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将领。

皮洛士的最终失败并不在战场,而在于战略,在于政治。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这并不意味战争胜利就一定带来丰厚的政治回报。皮洛士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他没能将战场上的胜利化为政治上的进取。他对敌人以仁相待,但除了得到敌人的敬意外一无所获;他对盟友又过分严厉苛刻,以至于盟友产生了与其忍受皮洛士的专制不如被敌人征服的想法。这一切都让他在意大利的战事中显得势单力薄。

从历史趋势的角度来看,皮洛士战争是希腊世界阻止罗马崛起的第一次尝试,但也是最后一次尝试了。面对罗马的崛起,希腊各国没有联合起来,反而内斗不休,正如当年希腊城邦之间的内斗给了马其顿人可乘之机一样,这次的内斗又让后起之秀罗马有了能吞并希腊各国的机会和实力。

公元前年,马其顿王国以及诸多希腊城邦成为罗马的附庸;公元前年,罗马击败了塞琉古帝国;公元前年,罗马吞并了马其顿王国;公元前年,罗马完全吞并了希腊本土;公元前64年,罗马吞并了塞琉古帝国;公元前30年,最后一个希腊化王国埃及也成为了罗马的行省,整个希腊世界都归于罗马的统治之下。

最终,希腊完全成为了罗马的一部分。

图9公元前44年的罗马共和国的领土范围

注释:

图1由JeanHousen拍摄于年;

图2是意大利画家CesareMaccari于9年创作的《CiceroDenouncesCatiline》(《西塞罗谴责喀提林》);

图3取自维基百科“PyrrhicWar”词条,由暮鸮历史屋翻译;

图5由AlexanderVanLoon拍摄于年;

图6取自维基百科“Carthage”词条;

图7取自维基百科“PyrrhicWar”词条;

图9取自维基百科“RomanRepublic”词条。

编辑:希罗

校对:二杆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