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7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李梦婕任晓燕
暮春时节,蒋子龙、徐刚、陈世旭、韩小蕙、裘山山、鲍尔吉·原野、潘向黎、徐坤、蒋蓝、陆春祥,10名全国著名作家雅集上虞,展开为期4天的采风创作活动。
作家们一路品赏消化上虞的东山文化、青瓷文化、孝德文化、春晖文化等,又深刻领略了上虞e游小镇的大规划大设计,对上虞这座城市的丰富和广阔潜力感触颇深。
蒋子龙
蒋子龙:上虞让我欣喜动容
上虞是一座智慧的城市,上虞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形成该城市文化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诠释了一座城市正应该拥有的文化自信。这是最让我欣喜动容的情节。
4月24日,是全国著名作家上虞行采风创作活动的第三天。“紧凑而又丰富的上虞采风活动带给我很多东西,我需要回去过滤、斟酌各种文化元素再写出来。”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蒋子龙当天早上从上虞赶往宁波,参加曾在年到春晖中学任教过的王任叔(笔名巴人)的文集首发式,下午驱车赶到章镇镇,走在通往王充墓的青石路上,他总结此次上虞行的整体感受,主办方的安排很周到、细致。
蒋子龙,年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中篇小说《锅碗瓢盆交响曲》,短篇小说《三个起重工》《蒋子龙选集》(3卷)《蒋子龙文集》(8卷)等。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拜年》分别获得、、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分别获得、、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在文坛上,他不会“顺应形势”的性格出名,讲真话、实话成为他的一个标签,这在此次采风行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曾在60岁写过《自述人生》一书,提出“文学的全部奥秘说穿了无非就是求真,生活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相契合,于是就产生了有价值的美,也叫艺术感染力”的观点,而他认为上虞行贵在真实,他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和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
4月23日上午,蒋老在曹娥江游船上游览上虞“一江两岸”的秀美风光后,萦绕在他脑海的一个文化命题——是什么原因让上虞乃至绍兴的文化脉络一直绵延不断。
在他看来,文化底蕴深厚的上虞出过“孝感动天”的远古圣君虞舜,且从古至今出过众多不同领域的大师,属于文化重镇。中国也有许多文化重镇,它们或多或少出现衰弱期、退化阶段,可绍兴上虞的文脉没断过,他认为那是因为曹娥江水清长流,滋养着这方水土的文化。不像中原地区的文化重镇,水没了,城市的“魂”也丢了。
“我对城市发展没有意见建议可提,走过太多城市看过太多的发展规划,每到一地10年前让我看规划,10年后的今天还是看规划,这是许多城市的通病。庆幸的是,上虞不是一个让我只欣赏规划的城市,而是实实在在落实规划的城市。”蒋老表示,短短几天时间,他觉得上虞这座城市的城乡差距比想象中小,是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
此行让他动容和欣喜的还有,驿亭镇文化站长贾小华带领“农小二”团队带来的感动。如今,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不少变化,从当前中国农业现状来说,重视粮食危机和土地危机迫在眉睫。他说,一个乡镇文化站长的业余爱好竟然是农业,而且自发帮助农民搞绿色农产品的包装和推销,他说再多几个这样有良知的农创客,乡村振兴才更有希望。
徐刚
徐刚:要学习上虞挖掘乡贤精神
上虞在对人文历史的保护方面真的做得很好,不是纯粹的只重视经济发展,而且善于挖掘乡贤精神,这些做法非常值得学习。
徐刚,出生于上海崇明岛,20世纪7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日报记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以诗歌散文成名。
年开始,徐刚被冠以环保作家的称号,是中国第一位有意识地忧虑环境危机的环保作家。尤其是他采用报告文学的文体,写出了大量震惊世人又易为世人传读的作品。年开始,他在武夷山、天目山、海南、东北等地,调查了大量的事件和故事之后,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该书最后一句话:“沙尘暴还会再来。”此话,不幸言中。之后,《中国:另一种危机》《倾听大地》《守望家园》《地球传》《长江传》《大山水》等陆续出版。每一本都有良好的影响。
为了写作,徐刚经常满中国跑,年,他曾受国家林业局的邀请,到浙江转了一个月,调查林改情况,但唯独没到过上虞,十分遗憾。此次采风走进上虞,徐刚觉得这就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在虞期间,他与作家一行入住上虞宾馆,休息地非常好,鸟语花香的环境还让他特意早起,跑去看了舜井。
采风中,徐刚乘坐游轮泛舟曹娥江上,谈到杭嘉湖地区普遍存在地表水水质问题,他希望曹娥江能治理地更好。同时,他表示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上虞的人文历史,想要做学问,就要下功夫钻研历史。所以,他特别想搞清楚上虞的“虞”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考证的问题。
来虞采风期间,徐刚还去到丰惠镇走访了东溪村、胡愈之故居和丰惠文化馆,他说,中国的很多农村都是做表面文章,为了应付上级领导,但走访丰惠的这些地方后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
陈世旭
陈世旭:这是次千年文化之旅
上虞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底蕴,拥有广阔的未来。这次采风活动是一次千年文化之旅,让我领略了上虞秀美的山水风光,了解了上虞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文历史,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创作。
陈世旭是第一次来上虞,对上虞的最初印象,至今还停留在小时候在广播喇叭的那缕越音中。听了、看了娥江书场里当晚表演的梁祝选段《十八相送》,陈世旭说:“耳边越音袅袅,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和散文家,陈世旭被称为中国文坛“常青树”,江西文坛的“领袖”;近些年其作品主要围绕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灵魂漂泊、精神成长进行精当描述”,“表达消费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性割裂与精神‘沙化’的深切忧虑”。特别是在代表作《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其也是着重表达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焦虑,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