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灵青石 >> 灵青石发展 >> 绍兴掠影东湖
北京雀斑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

01

东湖概况

东湖很小很小,湖面大约1.8公顷,也就是平方米,长约米,宽约80米。仅仅是杭州西湖的1%,与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同为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为何小小的东湖如此让人神往呢?

东湖水之澈,壁之峭,洞之奇,桥之丰,船之灵,亭之雅,被人们比作“山水盆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灵动,雅致,秀美,巧夺天工,令人惊叹。

因山而生,因石而奇,因水而美。湖中崖壁千寻,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凉幽静,使人陶醉。配以一叶叶乌篷小船,使“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的如诗意境得以真实再现,身处东湖,犹如画中。

02

东湖历史

东湖景观的形成,既非天地造化,也非人工刻意打造,而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之作。东湖原本没有湖,而是一座竹繁叶茂的青石山,在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经在此稍憩,停车喂马,故被称为箬篑山,这里山石坚硬,自汉代起,民工相继至此凿山取石,箬篑山便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

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因古人采用特殊取石方法,几乎搬走了半座青山,而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同时古人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山脚下便形成了长超过米,宽约80米的洼陷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

年前,因一个名叫陶濬宣的绍兴人“点石成金”筑成东湖。陶濬宣是绍兴陶堰人,系陶渊明第45代孙,别号东湖居士。他做过知府,递升道员,加三品衔,赏戴花翎,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

年,陶濬宣以其特有的眼光,相中箬山半壁残山剩水,他筹集银洋元,在箬山北麓,沿古运河筑堤二百余丈,并在堤之北侧砌以围墙,堤上杂种女贞、垂柳和干叶桃花等。在保留陶公洞、仙桃洞等胜景的基础上,他利用采石形成的峭壁、水塘,巧妙地营建了稷寿楼、扬帆舫、听湫亭、饮渌亭、香积亭等楼台亭榭和霞川桥、秦桥、万柳桥等造型各异的津梁,并垒叠假山等建筑小品,于年将一个废石宕建成园林艺术精品——东湖。

东湖从此融山光、水色、奇石、幽洞于一体,成为中国大运河边的一个奇绝的风景区。

03

东湖诗篇

乱云扰扰水潺潺,笑溪山,几时闲。

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首且加餐,短篷寒,画图间。

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

二月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辛弃疾

有客抱幽独,高立万人头。

东湖千顷烟雨,占断几春秋。

自有茂林修竹,不用买花沽酒,此乐若为酬。

秋到天空阔,浩气与云浮。

叹吾曹,缘五斗,尚迟留。

练江亭下,长忆闲了钓鱼舟。

矧更飘摇身世,又更奔腾岁月,辛苦复何求。

咫尺桃源隔,他日拟重游。

——吴潜

箬箦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

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

——郭沫若

仰视碧天际,俯瞰绿水滨——王羲之

山自纵横水自流,谁家门首欲离舟——陆游

04

东湖游学

采茶

盆景制作

05

后记

东湖总共去了三趟。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美,

很适合旅行,拍照,游学。

小桥流水间,黛瓦粉墙外。

吴侬软语中,一艘乌篷船。

很江南。

(注:部分图文参考绍兴文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