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作家余西

诗人档案:余西,原名余元峰。衢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浙江诗人》《钱塘江文化》等。

余东,画村

.

若只是,一卷宣纸

轻描淡写就下了十里江河

三月浩荡的桃花,依着春风

铺了两岸,你触手不及的水面

.

守着余姓的村落上千年

古屋老去,复又修咠如旧

素园,如一个浣纱的女子,临水

哼起乡野的民谣

.

文化路,文化南路

刚好放下鹅卵石小道的胡同

一间民宿

有书,有风车,壁挂炉不是一幅画

.

画村并不喧哗,水一样宁静的日子

古樟树在村口迎你

树萌下,适合休憩,饮茶,爱人呢喃

河边垂约之人,身子落在浮漂上低低颤动

.

无需打开画室,随一条游步道行走

院墙上的农民画,瞬间活成了草木,山水

连成篇章

映在粼粼的江中

.

别去追寻一幅农民画的出处

在余东,农民画是一个自由的灵魂

你会爱上它浓墨的山,淡描的水

爱它的色彩,妆亮天空

.

循着山水看山水画,是别致的风景

你在碧波的水里,还是画中

在余东,顶着余姓的我

有时是过客,有时是归人

衢州余东农民画

余东,对岸是家乡

.

春水那么凉,正好去四月的乡村

看一场樱花下的雪

衬着洁净的青石,回乡的人看到元青花遗落在人间

.

他们足以令人敬仰

一生厮守清贫,半亩薄田

橘子花开的时节,开始描摹春天

以鲜亮的色彩,入了丹青

.

农闲是“艺术家”的时光,除了田塍

去打开所有的光线,一个鲜活的村庄

不止世俗的目光,冲破画布

沾染墨香,亭亭立于纸端

.

宣纸过于单薄,磨不了歙县的端砚

山水却饱满,火焰已起

你我再无法听见或看见,离开之后

一棵古樟的生命

.

余东以东,飞鸟告别了一片丛林

蓝色的影子,土地沉静下来

折射在墙上的光芒

是火烧红了天空,云朵舞蹈

.

倘若我写诗,命名河流一个伟大的名字

看它的人,眼里就长出麦芒

趁着春浅,水也浅

趟去对岸,余东,是我家乡

.

洄游

.

家乡的路,走一遍就生出许多怯意

你无法拒绝一张张的笑脸

开在白色的橘子花上

反复地透出热情

.

小弄堂是必经之路,于我而言

这也是一条爱情小道

多年之后,触摸这面古墙

我的青春如黑白照,依稀尚在

.

许多旧物已不在了,允实你

去怀念一座铁桥

做了条水中自由的鱼

往来余西,余东

也会趁着桃花汛去了远远的江河

.

洄游的鱼逆着光,也逆着溪流

回到天空

古樟树依旧繁茂,在村口

荫庇着一片香火之地

.

余西

.

我欣喜见到,村庄为河流所生分

两岸长出偌大的樟树

遮蔽阴阳,风水,浩荡而平静的源头

一座铁桥及更早些的木桥

争脱了青石柱的羁绊

去了常山江

.

余氏家族来自新安,还是

另有一脉相承

大俱源分支而出,沿小沟背

至余西,渊源出许多民间故事

老一辈传唱的那些民谣

散落在村头,田园

在春日,开出白色的橘子花

.

余西,对岸是余东

诗歌声隐隐而起,越过沟溪

.

养蜂人

.

养蜂人在桥头筑起营寨

他们驱赶一群蜜蜂

从西向东,出于对花蕊的一种敏感

在余西,致意春天

.

对生活抱以热枕,四季追风

养蜂人敬畏生命,自然,认天命

守着花开,又谢

在路上,一生迤逦而行

.

好望高山,又守得平地,养蜂人

祭起十万大军的旌旗,信步闲庭

于一只蜜蜂而言,沟溪,是一条河

山川,也只是无数条细流

衢州余东农民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