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龙泉。

东接瓯越,西邻武夷,自古美好地,

这里,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

龙泉,更是已宝剑、青瓷闻名世间,秀美山水间,至今依然保存着不少美好古村。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8处古村落,你曾经去过几处?

1金蝉湖村

在龙泉东部与云和域交界处,有一个海拔多米的偏远山村,这里距安仁镇驻地35公里,村内清静开阔,古树参天,土木泥墙依旧,鸡犬之声相闻,似一幅太平盛世之画景。这个村子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金蝉湖,被誉为“龙泉东乡文化村”。

金蝉湖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刘氏承聪太公先足开创,季、周太公随后来到,故村民以刘姓为主,季周次之,其后有多个姓氏相继迁住。

走进金蝉湖村,只见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葱郁,石拱桥随处可见,古朴,坚固,久经风雨沧桑,依旧岿然不动。全村保留着许多古宅,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古朴风雅,布局合理,独具匠心;有的雕龙画栋,竹叶交窗,花草鸟鱼,人物山水,惟妙惟肖,极为精美。

村中有三座清代古庙,分别是禹王庙、五显庙、夫人殿;刘氏宗祠坐落于南山脚下;四面村口有三百年树龄柳衫古树16棵,最大直径为2.5米,高大古朴,抬头挺胸,直入参天,似卫兵,常年屹立,把守山村安宁,被村民视为“村坊之守护神”。

在村中转悠闲逛,古迹遗存触目皆是,古匾额古楹联等随处可见,最为典型的有保存较好的两幅镂雕对联,一副为“两三间屋古今书,三五棵树云淡月”;另一副为“丹凤选高梧,文莺迁兰苑”。村东面虎山脚下,有一个用六块青石板砌成的石纸炉,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了。

2车盘坑村

车盘坑村,一个已有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全村村舍沿溪而建,环绕两山之间,形如车盘,故名车盘坑。

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安静的村子宛若深山佳人,天生丽质、风华绝代,却无缘为外人所识。传统的坚守留下醉人风景,车盘坑人有非常传统的一面,他们不但保留下满村的梨树,还完好保留着村后多亩古树林。

即便不是春来赏花,其他季节,这座小山村也同样美到令人心醉。尤其是雨后,那“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的美妙风景更是让人百看不倦。初夏之际,在铺天盖地的碧绿中,蓝到透明的天空下,双脚踏上历经沧桑的石板路,奔跑在这与世隔绝的清凉世界,一不留神心也跟着丢在了那片桃花源中。

3金村

小梅镇金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宋代龙泉窑瓷业主要集中地和青瓷外运第一码头,是独具特色的青瓷历史文化村和名副其实的“海上丝路”启航地。

水是金村一大特色,溪水之上有一座石桥、一条吊桥,进村必从此过,恍若步入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山村。金村非常适合夏天来此避暑,看水鸟掠过清溪,听清风吹过竹林,乘竹筏飘荡在山水间,顿时心也变得清凉起来。

4溪头村

宝溪乡溪头村,在龙泉西边,深藏在大山之中,从龙泉市城区出发需1小时左右车程,这里青山连绵,一条宝溪穿境而过。

如今,古朴村落新生,全球11位设计师运用竹、石、土、瓷,历时4年,在此处山恋溪水里重建了这一座村落。一面是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美学空间,一面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淳朴古村落,越来越的人冲着大咖建筑师的美名前来探个究竟。

宝溪溪头村,这里还有一座千年古窑龙窑,具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也是村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年四季,月月都会有传统龙窑烧制技艺的活动,点火、开窑、现场售卖等特色活动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5下樟村

下樟村,史称云坞古村,属浙江省龙泉市,距市区7公里。下樟村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的文化古村落,因村口有棵古樟而得名。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祖上----北宋名士管师复曾隐居于此,留下了"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的千古名句。

这里有着丰富的原始自然生态资源,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周群峰秀丽,奇岩特秀,常年云雾缭绕,犹若仙谷。村内泥墙木梁,木桥,木栏杆........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

6大舍村

地处安仁镇天平山的东南麓,海拔米。村庄座落于半山腰,村里屋舍俨然、村道纵横,梯田和林木分布于村前屋后,村右边三棵年的古树,枝繁叶茂,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大舍村的历史沧桑……

大舍村历史上倡礼重教,名人辈出,其中进士三人,拔贡两人,而最为有名的——连元,南宋大舍村人。公元年进士,由横州知州推举至三衢知府,任内连元访贫问苦,礼贤下士,任职期间遇灾年,连元召民抗灾自救,教民掘蕨根制山粉代粮,朝廷闻之,予以嘉奖,赐紫金鱼袋。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大舍村建立起元公祠来纪念他。

元公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元公祠的门面是楼牌式的结构,门架是青石条,文字“元公祠”、“钦赐”、“宋开禧紫金鱼袋朝散大夫”等清晰可见,图案花鸟鱼栩栩如生,都是阳刻砖雕,和磨面砖块砌筑而成,瓦檐下是宋代的层叠砖斗拱。整个门面至今保存完好。

村内,紧邻着元公祠的是叫做“追远祠”的祠堂,在祠堂的中间悬挂着一块由连战书写的“连氏宗祠”的牌匾。据说,大舍连氏与台湾连战有着同一祖先,只是以前一脉连氏迁徙来到大舍村安家落户,而一脉则迁徙到了台湾,可以说是同祖同宗了。

追远祠门前的举人墩让人不禁浮想百年前的盛况,这一对举人墩为连正钊中举之后所立,逢重要节日,人们会竖上桅杆,张灯结彩。

仁源古社位于大舍村甬道东侧山墙,古社青石条的门架,中门梁上有阳刻双凤抢花,门两边有牡丹,有诗对“帝继唐虞千载咸显懋德”“侯尊叶蔡一方永荷神庥”古社内竖有《中门缘碑》序。其碑文以连元进士为楷模,记录了大舍村的历史和重大史绩。

大舍村内各种古民居纵横交错,层层砖墙后是历史的沉淀,这保存尚好的古民居,是难以复刻的珍宝。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迹外其实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广居祠、东山耸翠、风水林、五峰别墅、南山拱秀、古道名器。

7住溪村

龙泉市住龙镇的住溪村。澄澈的乌溪江顺村而过,再加上四周环绕的青山,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风景图。

住溪村有古建筑数量处,其中清代建筑14处,民国时期建筑1处。一条余米的老街横贯村中,街两旁清中期古建筑民居林立,青砖灰瓦、马头墙、精雕细琢的木构件,别具一格,宅居错落有致,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历史风貌。

这里,曾为红军提供有力庇护的红军街,时隔几十年仍保留着那份岁月的沉淀感。古朴的古民宅,还透着一股烽火岁月的气息。门上的弹孔,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苦难。

走出红军街,就到了廖家祠堂。在大门之外就能看见粟裕将军的铜像。他面容坚毅,沉沉的目光仿佛透过大门,穿越时空,看见了连天的炮火,敌人的尖枪。廖家祠堂二楼是粟裕将军的办公旧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再加一盏简陋的煤油灯。就是在这简单而狭小的屋子里,诞生了许多重大的决策。

住溪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绿植,光是红军街就有八千多的盆景。年住溪村更是被评为了丽水市最美村庄。日升日落,春去秋来,门前那抹碧绿始终未变。

8宫头古村

宫头村是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村内的凤凰山是龙泉“三山”之一,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这里还有叶溥故宅、姜家大屋、古瓷文化等景点。丰富的人文资源,让整个村落尤其耀眼。

和其他藏匿于深山的古村不同,宫头村紧紧依偎在龙泉市区的西隅,龙泉历史文化街区西街的西边起点就是宫头村。宫头村因万寿宫而得名,先有万寿宫,然后才有宫头村。

《龙泉县志》载:“凤凰山,在西十八都,距县四里,势若翔凤,得名,天宁万寿宫依焉,有披云桥,有庵。”凤凰山位于宫头村后,其“凤岗迎晖”曾与“灵溪风月”、“剑池雨霁”等被列为龙泉14大景点,为城市“三山”之一,与九姑山、棋盘山齐名。

据说唐乾元年间,凤凰山中有一“槲衣仙人”得道升天后,皇帝降旨在此建造“奉灵宫”,道士吴应能主持,妙手回春声名远扬,这里也扩建为“天宁万寿宫”,成了天下知名的道教圣地。故龙泉天宁万寿宫曾一度成为史上全国十大道教圣地之一。现万寿宫已圯,代之以庙,供奉铁扇公主、王母娘娘、土地等神位,佛缘广结,香火旺盛。庙前有一平地,视野开阔,可见留槎洲全景,看龙泉溪缓缓流淌。

穿村而过的县道路口边“姜家大屋”,是有一幢别具风格的清代古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纵长方形,纵轴线上依次为一进、天井,二进,天井。天井两侧均有厢房。建筑五开间,通西宽24米,通道深29米,内各扇门、窗、雀替、额枋均雕刻精致。门前座式桅杆墩,铭文有“恩贡姜士焕”等。

姜家大屋一侧紧挨着的是叶溥故宅,明代建筑。纵轴线上依次为台门、天井、前厅、后厅、天井和照壁。天井两侧有厢房。天井海墁用条石制作,棱形浮雕为花卉、古钱、麒麟、鹤、鱼等图案。

据悉两幢古建筑也可说是一体的。多年前,姜姓人家从叶溥后裔处购得这幢庞大的宅子,改称姜家大屋,清光绪年间,其后人姜士焕官至五品,在大屋旁边新盖了一幢宅子,形成目前的两幢连在一起的姜家大屋。姜姓子孙在这两幢宅子里繁衍生息至今。

就在这座大屋的近邻吴文达员外故居处,更是曾发生过被誉为浙西南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民间传说《高机与吴三春》就发生在这里。相传明隆庆年间,吴员外之女吴三春爱上了在她家帮工的织绵能手高机,其父反对这门婚事,善画、能刺绣的龙泉才女吴三春认为,纵有良田千亩,不如一艺在身,毅然出走,与志同道合的高机结为夫妻,爱情道路曲折坎坷,几度悲欢离合,但彼此爱慕之心始终不变,可歌可泣。

9上田古村

村落位于龙泉北部龙泉、遂昌、松阳三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三地的交通要道。上田历史悠久,文化浓郁,村内古建筑众多,年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上田毛氏始祖为元康公,顺治初期从遂昌关川迁徙到此,至少有年以上的历史。元康公颇具深谋远虑、独具慧眼的能力,相中这块独特的发家之地,在此繁衍生息。上田隐于深山,但海拔不高,可将山地开垦成田,不愁安身立命;无论农业灌溉、生产助力还是生活用水,水源都很充足。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肥沃田地,村名为蓝田、上田。

上田溪涓涓而来,清澈甘美,穿村而过。直至今日,村中小溪上还有古朴的水碓在使用;交通相距各地县城都有百里之遥,近似世外桃源。据当地人言,上田溪边先人在此建起了“九桥十三碓,蓝田十美景”。

走进上田,满眼可见青山绿水,古树修竹,一片良田,阡陌无数。而相遇的第一幢建筑,是矗立村东水口建于道光二十年的文昌阁。阁楼四面凌空,粉墙漆柱,雕龙翘角,上下二层,内供文昌帝与关公雕像,当地攻书学子朝拜的圣地。

据悉,清代道光二十年,毛氏先祖在上田村坊顶头路旁建一五谷殿,在村口置一文昌阁,名曰“一耕二读”,在文昌阁楼内外有诸多劝学良言,其中有一“百字铭”,上田先人用一百个不同字组成一首告诫诗,告知子孙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作为“上田村训”流传至今。

上田村素来有“秀才村”之说,而毛氏家族也历来被称之为“书香门第”。据统计,在清代,毛氏有贡生、廪生、增生、庠生达50余人。现如今,上田村仍保存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匾额、祠堂楹联等墨迹,让村庄透出一股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

村口可以看到一座古朴的廊桥,名为蓝田廊桥,建于清同治年间。蓝田桥为石拱廊桥,拱顶有“砥柱安澜辛酉年造”石刻,据今有多年历史。上田又称兰田,与蓝田桥有关。

 

10大窑村

市区南向45公里的琉华山下,明代以前称“琉田”,是龙泉青瓷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

大窑村在群山环抱之中,溪水穿村而过,水声轰鸣,村中的房屋用土坯夯筑,土坯墙上混杂了大量古瓷片、窑具,指尖划过土坯粗犷原始的纹理,岁月仿佛也成了触得着的东西。

由于山高谷深,大窑村总是云雾缭绕、细雨纷飞。黝黑的石头垒砌的路基,石阶上绿油油的青苔,行走在大窑村,眼尖的人若在路上捡起一片瓷片,说不定就与宋明朝代“牵了一回手”。

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