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天高云阔,绿草如茵,青山环抱中的承德避暑山庄尽显古朴和灵动。作为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德避暑山庄一直是承德的亮丽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皇家园林的韵致与意境,在一景一物之间,踏寻历史足迹,感受文化脉搏。去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避暑山庄时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如何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承德提出的新考题。对此,市委书记柴宝良多次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承德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深入挖掘文物精神内涵,让文物遗产不断焕发新光彩。“市文物局积极开展石质文物、彩画、佛像、壁画等文物科技保护,并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在承德博物馆建立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实验室(医院),培养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建立完备的文物修复技术和硬件,开展对丝织品、纸张、壁画、佛像、彩画、石雕等文物的科技保护,研究恢复古建筑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材料、技艺,通过科研和现代技术解决古建筑保护的难题。”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荣昌说。“这对儿雕刻于乾隆年间的石狮,历经数百年风雨,身上出现多处破损,由于没找到合适修补工艺,只能眼睁睁看着它风化脱落。”承德博物馆馆长孙继新介绍,今年年初,市文保部门按照“现状整修、最小干预”等原则,利用现代科技力量,让石狮“重获新生”。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曾经,看着色彩鲜艳的文化瑰宝在时光中慢慢暗淡,一度让多年从事文物保护与修缮的总工程师陈东痛心不已:“我们希望利用科技手段,让文物在数字中‘活’起来。”为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承德避暑山庄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每一处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交谈中,孙继新打开手机APP,一座坐南朝北、阁高三层的建筑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借助科技赋能,年在大火中湮灭的清音阁得以重现。“数字化是文物工作的未来趋势。这是与中央美术学院展开合作的最新成果。通过对古建、文化、艺术、园林等历史原貌进行现代化复原研究与艺术展现,让损坏的古园林建筑上线‘复活’、云端‘再现’。”孙继新介绍,这段时间以来,承德避暑山庄选取有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借助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示,把建筑遗址、历史文献转换成实景艺术形式,进行更鲜活生动的展示和传播。目前,已完成清舒山馆、临芳墅、宜照斋、戒得堂等13处古建筑遗址复原。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城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不仅如此,钟表、唐卡、壁画……这些文物也将得到科技保护。”孙继新说,我市正准备成立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中心,与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培养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和研究专业人才,对每一件文物都建立专属信息档案、“病例档案”,并进行动态、长效监测。目前,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佛画像、普宁寺石质文物、须弥福寿之庙等,都被纳入科技保护之列,定期接受专业“体检”,及时得到维护。充满古韵的花纹、行云流水的线条、古朴精巧的楼台殿阁……走进陈东的办公室,通过3D打印机构建出的古建筑模型,直观地展示出了古建空间、形态及周边环境。“除用3D打印技术复原建筑模型外,我们复原成果还有虚拟建模、国画创作、动态视频等,立体化、全方位展示园林内山水、植物等内容。”陈东介绍,目前,他们已对承德避暑山庄内21处埋于地下或因风化影响残损严重的古园林遗址进行了复原,接下来将通过举办“承德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复原艺术展”,让更多人了解承德避暑山庄深厚的历史、高超的造园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才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陈东说。我市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自今年起,市委书记柴宝良、市长王亚军多次到文物局调研,提出“要全力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整合提升现有消防监控系统能力”,并拨付财政资金万元进行了仓房监控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升级后的监控系统可以对所辖景区所有监控点位进行实时高清监控,实现了视频对讲和在线查岗功能,提高了监控的准确性、灵敏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升。为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我市将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组建一支由遗产监测、勘察设计、古建施工、工程管理、文保科研等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性文保团队,建立承德古建筑保护信息库,逐步向主动预防性修缮转变。同时,防患于未“燃”,积极引进信息化安全网络建设、无人机巡航、智能监控体系等先进技术,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立体化安全景区,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保网络,初步建立完善的消防系统、安防监控、古建筑防雷三大文物安全防护体系。图为避暑山庄景色。本报记者王立群摄图为工人在普乐寺旭光阁进行修缮施工。本报记者王立群摄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人以丰厚的内心滋养、深刻的精神启悟。而通过文创恰恰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中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在岫云门的文创商店,记者了解到,通过挖掘文物内涵,承德避暑山庄已成功研发上架文创产品15类近款,在第16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兼具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山庄文创产品赢得交口称赞。“我们将牢记嘱托,继续做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挖掘其历史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同时,我们也要担起世界遗产保护的责任与使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讲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王荣昌信心满满地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88.html
记
者
手
记
承德避暑山庄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更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需要我们共同守护,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亲切关怀,山高水长;殷殷嘱托,重若千钧。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完善机制,持续加强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利用,让承德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更加鲜活起来。
相关链接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按功能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作为清王朝的夏季行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是清代为实现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而修建的,对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多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
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承德避暑山庄时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来源:承德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