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头题字:艾贻民
济南市长清区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其中国家级6处,省级16处,市级25处。加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依法登记的文保单位总共处。
近年来,我在闲暇时对长清区境内的古文化进行了粗略探访。本想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谁知,掺杂着许多古老故事和美好传说的古长清文化底蕴竟然那么深厚,那么动人,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索性做些零星记录,也算对挖掘和保护长清的古文化尽点自己的义务吧......
乾隆与灵岩寺八景
灵岩寺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真是山川壮美,风景如画,令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感慨。
因此引得清代乾隆皇帝八次来灵岩寺,每次来逐一赋诗,共留下64首。可见他是何等留恋灵岩美景。乾隆皇帝第一次来灵岩寺即赋诗八首,并将这八处景观御定为“灵岩八景”:
巢鹤岩
巢鹤岩又名凉经台,台上有亭,亭下设石栏,可倚栏小憩览胜。是相传法定禅师在此晾晒过佛经。因为巢鹤岩的佛教含义比较浓厚,它也成为灵岩寺自然景观的一个重要代表。原亭内立“巢鹤岩”三个大字的碑刻,属乾隆皇帝钦书,不幸的是,御碑不知道什么原因滚下山崖,不知去向。
乾隆诗曰:法定开山有鹤瑞,羽衣皓皓驻云峰。至今月白风清夕,仿佛东坡梦所逢。
甘露亭
甘露泉位于寺院东北里许,有"灵岩第一泉"之称。于悬崖壁立、杂木丛生处见一石窦,泉水以露珠般泄出,叮咚作响,清冽甘美,故名"甘露泉"。僧人常于此汲水煮茶为炊,入夜,也常于此说法论经。甘露亭原在甘露泉西侧,早已倾圮。清人马大相编著的《灵岩志》称此亭:泉水自石龙口出,由小石沟绕亭北西流,折南旋东入亭下石池内,东出折南转西沿溪流去。其亭下之池覆以石桌,围以石墩,凡游灵岩选胜者,必以此为最。遗憾的是,如今亭子早已不见踪迹,只留下汩汩的流水声伴随着诗句永久流传。
乾隆诗曰:泉疏甘露淙淙注,亭子因仍甘露名。用汲谁宫注爻象,马迁曾是叹王明。
卓锡泉
卓锡泉在素有“天下第一名塑”之称的灵岩寺千佛殿东侧岩壁下,此处泉水竞流,古柏参天,题刻众多,是著名的灵岩八景之一。
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三泉相邻,俗称“五步三泉”。三泉当中,以卓锡泉涌水最盛,由岩壁下一洞穴中涌出,泉水涓涓,终年不竭,从石间冒出,汩汩作声,注入池中,宛如明镜,池中倒映的苍松翠柏,给人以满园春色的感觉,灵岩“镜池春晓”奇观,就在此处。
乾隆诗曰:前临卓锡一幽亭,万壑千岩景必收。最喜东南缥渺处,澄公常共朗公游。
摩顶松
千佛殿前一棵数围粗的古柏,老干尽枯,新枝犹茂。相传,唐代三藏法师玄奘将往西域求法,手摩小树顶说:“我西区求佛,汝可西长。”当玄奘西去时,树枝果然向西长了数尺。一年,树枝忽然转向东,众弟子说:“吾师回矣”。出去迎接,玄奘果然回来了。后人又将它与旁边柿子树组合,谐音“百(柏)事(柿)如意”。成为吉祥的象征。
乾隆诗曰:高松西指为求经,般若真诠泯色形。假使虬枝解更向,定知糟粕是清宁。
铁袈裟
灵岩寺东南侧,“转轮藏”仙人岩的悬崖下,有一块高2.05米、宽1.94米的巨大铁块,因其外形不规则,有许多凸起的纹络,纵横交织,看上去极似僧人福田纹袈裟,因此被称为“铁袈裟”。相传,“铁袈裟”是法定禅师建寺时就地涌出的。清人马大相康熙年间所编《灵岩志》卷一中有“铁袈裟图”,图侧有文曰:“世传定公建寺时,有铁自地涌出,高可五六尺,重可数千斤,天然水田纹,与袈裟无异,故名。”
乾隆诗曰:“片铁为衣状水田,沧桑几阅镇精坚。谁云五叶一花止,试看伽梨万古传。”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灵岩方山山腰处,阴雨天,于山下依稀可见洞内溢出白色云气,故名。白云洞所在之山岩,平平展展,上有翠柏荆棵,山花芳草。洞穴岩壁之下,有一平坦隙地,人们立于此,可俯瞰灵岩胜景。
乾隆诗曰:霭霭英英相后先,穿云忽上白云巅。春郊方待一犁雨,便可为霖润大田。
雨花岩
雨花岩又名飞泉,位于灵岩寺崇兴桥南里许,因泉水从崖壁缝隙中泄出,故名。又因泉水沿壁滑下,石润水滴,又称此处崖壁为"滴水崖"。因每遇霞光照来,颗颗水珠流光溢彩,乾隆帝取其名为"雨花岩",并写有"未见飞空天女散,落来岩际尽天花"的诗句。
每逢数九寒天,水滴凝固,形成大片的冰瀑,非常壮观。然而,随着地下水量的锐减,现在这种景致已多年不见了(此片拍摄于年)。
乾隆诗曰:峰枝涧叶未芬芳,只有天花扑鼻香。底事坐来都不著,维那室里即斯床。
爱山楼
爱山楼俗称“乾隆行宫”,在甘露泉西,清乾隆二十一年(年)为乾隆帝次年巡幸灵岩而建。乾隆帝八次幸灵岩,皆驻跸于此。已倾圮,今仅存残垣。现只留下不远处崖壁上刻的“活水源头”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系嘉靖戊申间山东巡抚彭黯所书。百米外还有一处崖刻,内容风化严重,已经完全看不清楚了。
乾隆诗曰:萦青绕白相氤氲,无色声天大块文。著个横楼真恰当,四时佳气与平分。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游山玩水,他六次下江南、八次到灵岩寺,每次光临必赋诗八首,共写了64首赞美灵岩寺的诗词。由此可见这位真龙天子,对灵岩寺的钟爱之情。也旁证了灵岩寺这一千年古刹的确是中华瑰宝,人间仙境。为开发利用长清旅游、考古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欢迎好友转载。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新闻单位和个人若用照片和文字请联系本人。请尊重创作人的著作权。
篇尾题字:刘懿
尼美(秋实)摄影工作室
服务项目:大型团体会议拍摄、大型合影、大型无人机航拍、古董字画翻拍、旅游跟拍、画册刊物插图、产品广告拍摄及出售版权图片等。
联系
电子邮箱:cjm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