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这座小城
保留着徐志摩旧居、许国璋故居等
一众知名的老建筑
这些带着时间印记的老建筑
掩藏着不为人知的海宁的“另一面”
几十年来
它们沉寂在干河街的坊间巷弄
犹如一座座与世隔绝的深闺大院
静待世人来开启
为了重现昔日盛景
按照“修旧如故”原则
坚持充分尊重历史
还原古街原有风貌
年,海宁正式启动
对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程
如今
这些老宅被修缮得怎么样了?
未来又会派什么用场?
报姐这就带你一探究竟……
·海宁这条老街竟藏着这么多老宅·
东端的市河从北向南贯穿而过,构成水网布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水路畅通,航运兴盛。有人曾将干河街比作“上海南京路”。
△资料图更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旧居、谭氏民宅、朱氏民宅、蔡氏民宅等历史老建筑在此扎堆。老宅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风光,承载着很多老硖石人的历史记忆,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资料图作为土生土长的硖石人,虞坤林目睹这些老屋从民宅大院变成“72家房客”,对老宅有着深厚的感情。
虞坤林小时候住在干河街一带。在他记忆中,老街路宽四五米,街长不过百米。仓基河东西走向,临街住户即为“枕河人家”。沿岸房屋绵延相接,房屋之间无序地排列组合,形成一道道曲曲折折,毫无规则的小巷。远处望过来,青瓦出檐,层层叠叠,民宅房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虞坤林小时候的虞坤林最喜爱的就在这样弯弯曲曲的小巷内走家串户。而在这一大片民宅中还掩藏着不少老宅:徐志摩旧居、徐家老宅、许国璋故居、蔡氏民宅、谭氏民宅、邱氏民宅、朱氏民宅……这些老宅中曾居住过数位近现代政、商、文艺界名人。可以想象,民国乃至更早时期,这里繁盛一时,名宅错落,屋宇相连,甲第如云。而随着年代变迁,这些名人大院,成了“寻常百姓家”。
△资料图虞坤林对这些老宅情有独钟。“地面青砖铺墁,青石砌阶。不仅房屋建得讲究,屋内屋外的木雕砖雕做工也细致精美。这些个老宅有个共通特点:西式洋楼造型,内里却是中式装修。”虞坤林告诉报姐,谭氏民宅、蔡氏民宅等建筑体现了传统文脉糅合西式风格的转型历程。“这里很多老宅虽不是文保单位,但历史价值却很高。”
△资料图·老宅修缮得如何了?·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岁月流逝中,干河街上影剧院改迁,商场店铺外迁,一房一瓦逐渐老旧了。居住此地的人们也渐渐搬离了这里,万家灯火渐少,烟火气息渐淡。曾是海宁最繁华的街区,也逐渐显得老态龙钟。
伴随着老硖石市井气息飘散,干河街只遗留下了这些老宅,斑驳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岁月的痕迹,厚重的大木门锁住了老宅的故事。
现代建筑越来越多,老街老宅渐行渐远,何处觅乡愁?
为使老街焕发新的活力,年,海宁正式启动对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程。修缮分为仓基河两岸维修和干河街两侧维修两个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投资约1.3亿元。其中,着重对区块内的民居老宅进行保护性修缮,恢复挑檐廊道、白墙黑瓦等特色,展现原始古街风貌,打造有记忆的街区、有故事的街区。
△资料图听闻邱氏民宅还在修缮,近日,报姐来到干河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程的施工工地,一探究竟。
老宅中,几位工匠师傅围着木工台,刨刀一推一拉间,刨花一片片飘落下来,似云朵在空中萦绕一会儿,再缓缓落下。旁边倚着几扇新做出来的门和窗。
报姐凑近一看,一些老旧的门上新嵌着几块新木雕琢出来的镂空木纹装饰,十分新奇。而有些门窗从颜色看就是新的,不过花纹、饰边都和旧物相仿。“在整个修缮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修旧如故’的原则,对于保存较好的木制门窗采取整体保留或者局部保留方式,对于腐烂严重的木制门窗则只能进行置换。”该负责人介绍这批门窗是修缮公司根据老宅风貌而量身定制的修旧如故款,在工艺上也依据几十年前的初始工艺进行了改良创新,提升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原汁原味。
报姐转了一圈,发现老宅整体墙体、柱子、地面等都已经修缮得很好,老宅看起来基本恢复了旧时的样貌,该负责人却表示,这离修缮结束还早。
飞檐、雕花门窗、木质楼梯……这些当年老宅细部的“精髓”,却是当下老宅修缮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不仅用材材质很难匹配,技艺繁琐,更关键的是懂行的匠人稀少。此次修缮工程聘请的是一家拥有丰富经验的古建公司,因为公司的很多工匠参与过不少老建筑的修缮。“为了让重修的文物保护建筑保留老味道,我们请这些老木匠,用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参与修缮。”
“无论是外墙装饰、屋顶还是法式拱形门窗、彩色玻璃、旧式木地板等,都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旧有的建筑风格。”市文旅创意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青砖、黛瓦、老木柱、雕花窗……修旧如故的老宅,门窗、楼梯与建筑本体风貌十分契合,有一种格外独特和别致的韵味。
·这座江南民宅未来将被打造成…·
修缮工程的施工工地仍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着,报姐发现,在绿色围挡和钢筋脚手架中,掩藏着一处百余年历史的江南民宅——徐家老宅。据相关档案资料记载,徐家老宅的主人名叫徐少斋。
△资料图徐家老宅位于硖石街道仓基街15号,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据市博物馆专家分析,老宅应建于清末至民国时期,保存较好,是江南传统民居与西式建筑结合的典型实物。
△资料图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这座破旧的老宅本不显眼,然而由于宅子内部精致的装修和院墙、房上留下的历史印记,使得该建筑于年8月被评为海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报姐站在老宅前,只见砖石木构、白墙黑瓦,立柱飞檐……典型的江南水乡合院式建筑,尽显灵秀婉约的气质。
走进院内,东路的建筑却是带天井的西式建筑,外墙采用洋灰粉刷,门头、门窗全为西式造型,嵌有彩色玻璃。
中路建筑均面阔三间,其牛腿、翻轩雕刻精美,主楼前有一座十分别致的台门,为海宁目前仅存的民国时期融入西洋风格的中式台门。西路建筑体量较中路略小。看着这门台、院墙,旧时工匠的巧思和技艺让人惊叹,徐家在当时的财力和气派也可见一斑。
△资料图
对那些有文化价值的老房子而言,能被整体收回并在恢复原状的基础上展出,是最理想的归宿。据了解,徐家老宅主体建筑未来将作为海宁方志馆进行保护利用。老宅中将开辟海宁图志陈列、邑人文库、志鉴文库、家谱文库等特色专题馆,成为海宁地情和名人文化研究、利用的重要场所。届时,人们在干河街休闲游览之余,可以在此参观、阅读、研学,体验历史街区中浓浓的文旅氛围。
老宅、青石路、慢生活一起
成为老硖石风情的“标配”
然而“志摩故里”不止于老宅焕发新生
更讲究街区生态的修复与更新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色建筑风格
展现演变发展过程
干河街也会进一步挖掘商业价值
以文化休闲、文化创意、国学培训为主
打造人文商业街区
重现繁华
点
一起期待
来源:海宁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