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南部千山万壑,而北部却是坦坦荡荡的一片平原,很多地方居然连高一点的土丘都难得一见。造物主就是这么不解风情。我常想,如果将博山或沂源的某座山峰迁到张店安家落户该是多么的令人神往。
其实张店还是有山的,它的东郊就零零星星地坐落着玉皇山、黑铁山、四宝山、炒米山等几座所谓的“山”,这些山们很像是一位专事绘山的丹青神人在泼墨作画时滴下的几滴墨点。由于它们海拔过低,周围环境较差,多年来又遭受了很多人为破坏,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张店居民竟不认为这些山是山了。
但是有一座名为花山的小山却名气不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前些年有一些人奔走于张店的大街小巷高声叫卖一种叫做花山水的饮用水。据说这泉水出自于花山,甘甜可口,还能治疗很多疾病,这里面当然包含许多神秘色彩;另外每年花山还举办庙会。日久天长这座小山就在我心里挂上了号。不久前有位同事去过一次,他的印象是这山还不错,值得一游,于是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幅“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图画:绿荫如盖,亭台掩映,泉水淙淙,清风拂面……
我是6月26日独自一人骑着单车去参观花山的。这个周末我本打算搞点户外运动,但由于气温着实有点太高,怕自己的身体吃不消,就自欺欺人地认为去爬爬花山也算是登山了。你别说,有了做“驴友”的底子,以往视如畏途的这条路竟没觉得有多累。只是天气预报极其不准确,说最高温度是31度,可据我估计至少得有35度,反正把我热得够呛。
这山就坐落在中润大道的一侧。所谓的花山其实海拨才米,看上去只是高于四周田舍的一座小丘。花山之名源于何处?我想应该是因为山上鲜花繁多吧。但后来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山是因为“远望如莲花,故名花山”。在山脚下找了个平坦的地方将车子锁好后,我上下左右地打量着眼前这座小山。山脚附近真是树木繁多,靠近公路的这一片坡地,简直是树的海洋了。有一种像喇叭的鲜花沿路边种植,花朵很大、很密,花色也不少,烈日炎炎之下,争相向路人展示着自已的美丽。“生如夏花之绚烂”,这句诗不由自主地飘进我的脑海。还有一种黄花很像是小型的向日葵,看上去也真的挺让人留恋的。
这是一条土路。西面不远处是一条浅浅的山沟。沟里野草丛生,几块黑郁郁的大石头昭示着这山是真山,不是“土堆”。再向上走,发现一条新修不久的水泥公路从山的东部绕了上来,路不算宽,却可以通小汽车。继续往西,出现了一座小桥。桥下就是那条山沟,几棵槐树恰如其分地摇曳在小桥边。树荫下正好有一架躺椅,我想如果这沟里有溪水该多好,那就真是“小桥流水人家”了。只可惜连水的影子也没有啊。
从这小桥向上一看,山顶的最高处有一座气度不凡的殿宇,在晕沉沉的光雾和树木的缝隙中显得神秘而令人向往。看到这殿宇我就想尽快征服这山,揭开心中的谜团,然后欣赏山顶上的美景。
沿山沟一侧从小路上行,几步过后前面的景色却变得单调起来。高低不平的山坡上密布着灰黑色的大块岩石,柏树变成了树木的主角,多亏有一丛丛野荆作点缀,使得眼前这景色还至于太乏味。对于野荆这种植物我本不陌生,但这次我还是第一次用心仔细观察,它开出的小花呈淡蓝色,如此普通的野花在特定环境下竟然也显得无比珍贵和美丽。而山上的岩石还是有些特点的,石块巨大,颜色斑驳,有些石头因日久风化变成了碎碎的小石粒。后经查询我才明白花山岩石属花岗系闪长岩,不是我们常见的青石。
当我登上山顶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感到非常失落,只因为我终于能够近距离看见这座刚才还让我十分神往的庙宇了。可这山顶、这殿堂并不是我心目的样子。这座名为玉皇宫的庙宇看上去也算宏伟,也算肃穆,但就是觉得有些粗陋和“山寨”。四周的围墙用碎砖头随意垒成,地面是用石子黄土铺就,庙的一侧还极不协调地搭有一座供人居住的凹字形的两层简易小楼。而整个山顶几乎全部被玉皇宫所占领,也没有成荫的绿树。只是东面一块刻着“观日石”的巨石还算说得过去。尽管这里海拔只有米,但也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制高点,想必旭日东升的时候由此遥望东方也真的会气象万千。庙前长桌上和地上摆满了粮食点心等供品,许多善男信女正在烧香拜仙。其实神在心中,心诚则灵啊,我没有烧香,但也在心里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
从山顶上往四外一看,景色基本差不多,除了柏树,就是裸露的山石和蓬生的野荆。西面山坡上有几座凉亭和楼台。这亭台的名字叫王母台。旁边还有王母池、一亩石等,另外还有一眼小小的泉水——眼光泉。庙前也有几对男女在些烧香许愿。其实来此一游的旅客,好像都是冲着这两座寺庙来的,希望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能保佑他们平安幸福。据说玉皇宫和王母台都始建于元朝大德元年(公元),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另外花山周围还有许多来头不小的寺庙和古建筑,可惜我都没有见到。
大名鼎鼎的“花山神水”产于何处?从风干物燥的小山上我实在看不出这里还会藏有汪汪一碧的甘泉泉眼。一知情人士告诉我,花山水的水源地在山的东麓。于是我又重回山顶,向东踱去。但是这条砂石路实在难走,加之天气越来越热,过了半天也没看到泉水的影子。我只好放弃目标,沿水泥路返回。后从资料上得悉:花山位于枯水地带,山下虽然水源奇缺,但是山上的清泉却涓涓淙淙,沿石流淌,常年不息,而且泉泉有名。如万寿泉、忠孝泉、眼光泉、大海泉、置砚泉、龙尾泉等。这里面我只看到了眼光泉,可惜泉眼和水量实在小得可怜,但由此可知花山水的确也并非浪得虚名。
回到车子所在的中润大道南侧,这里依然是树木繁茂,但是山上却是单调光秃。有些东西只能远望不能近观,有的人外表光鲜,却是“腹内草莽人轻浮”。用这些话来形容花山显然是不准确的,但我真有这样的感受。我丝毫不怀疑将来的花山肯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但至少现在还不适合于观光游览,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如果不是为了烧香拜佛,你还是先别来罢。
路边的花景景区规划图说明花山的未来是十分美好的,北面不远处就是在建中的淄博中学。也是啊,随着城区的扩大,花山已经离中心城区很近了。而在城市里有这么一座被称为山的小丘也真是难能可贵。不久之后,我再来的时候,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失望而归,那时也许真的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这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7.1追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