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席卷着我,人文始祖的光辉温暖澎湃着我,刹那间,我不能自己,匍匐在地,拜倒在轩辕黄帝金身脚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祖先的脚印,追随始祖的脚步,从大地中聆听他们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文明的巨声隆隆。我不拜佛、不求神,但我却愿意用双膝跪拜人文始祖-黄帝,此刻,我为自己是华夏子孙身份、为是中华民族一份子而深深感动,我落下泪来。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在哪里重要吗?
黄帝,公认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那么,这位被奉为开天辟地开创华夏文明的老祖宗,是确有其人还是神乎其神,如果是人,那么他的老家在哪里,开创了哪些奠定中华文明根脉的基石之作?这些疑问,都是一直围绕黄帝的神秘光晕。
黄帝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部落
关于黄帝元年也就是黄帝出生到底是哪一年,记载有出入。百度说是公元前年,但看到新郑黄帝故里碑刻为公元前年,依照传统说法,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似乎年靠谱。
新郑黄帝故里的黄帝甲子纪年历纪年碑
但我认为,伏羲、炎帝、黄帝等“三皇五帝”以及蚩尤、燧人氏、祝融等远古人物,从来都不是指某一个人、一个人的姓名,而是代指一个部落首领,是氏族之名。如黄帝为轩辕氏、颛顼为高阳氏、尧为陶唐氏、舜为有虞氏等。
在原始社会末期,许多较小的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而部落联盟需要推举一位首领,这种制度在中国叫做“禅让制”,而这个首领应该是由势力最强、威望最高的氏族酋长担任。
根据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年阶段成果报告》和古文献《竹书纪年》、《春秋》、《左传》、《史纪》等资料考证,氏族联盟时代各阶段有十二个独立政权的帝王位。其中伏羲女娲政权78帝,炎帝魁隗氏政权6帝,炎帝神农氏政权8帝,始皇仓颉氏政权1帝,九黎蚩尤氏政权7帝,黄帝轩辕氏政权16帝,少昊金天氏政权7帝,颛顼高阳氏政权12帝,帝喾高辛氏政权21帝,帝挚青阳氏政权17帝,帝尧陶唐氏政权6帝,帝舜有虞氏政权2帝。直到禹把皇位世袭给其子启,中国社会从此正式结束了氏族联盟社会,步入了君主分封世袭朝代。
三皇五帝:三皇为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这也就不难理解,黄帝不是一个人的称呼,而是在氏族联盟时代统领联盟的某个部落首领称呼。从上文看出,黄帝轩辕氏政权16帝,所以具体说黄帝出生在哪一年或者在哪里出生,就出现了很多可能。16帝,按照每代帝王20年保守计算,三百多年间什么都可能发生,例如迁徙、作战以及文明的发展。
有熊氏在哪里?轩辕丘在哪里?黄帝到底出生在哪里?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丘,建都有熊,是有熊氏部落首领。那么黄帝居住的姬水河畔轩辕丘、其父有熊氏方国国君少典居住的有熊氏部落到底在哪里呢?
关于轩辕丘的所在地,史学界多有争论,依据出处不同,众说纷纭。
比较盛行的有三种。
其一是甘肃清水说。
清水县轩辕黄帝碑
清水县,位于甘肃东南,隶属天水市管辖,秦统一中国发祥地。清水被誉为“轩辕文化之乡”,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轩辕黄帝故里”。
证据一,郦道元的《水经注》。他在“渭水”条中说:“渭水又东南合泾谷水,……又西北,轩辕谷水注之,水出南山轩辕溪。
证据二,羲皇故里-天水。较为切实的说法是,天水所处的渭河中游是位居“三皇五帝”之首的太昊伏羲诞生地,文明延续,黄帝族发祥地应在渭河中上游及其支流,耒昔河、牛头河一带,其南境则为西汉水上源及其支流永宁河上源一带。黄帝及其后裔在这一带所建之国,可考者有轩辕之国,氐人之国,西鲁之国等……
其二是新密说。
新密与新郑现在同属郑州市管辖,地处溱洧流域,流域内伏羲、黄帝传说及古迹众多,从旧石器时代到距今1万-年的新密李家寨遗址、距今年的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年的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年的新密新砦遗址到新郑春秋战国时代郑韩国都遗址,昭示了这一代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被认定为新密境内轩辕丘的就是古城寨遗址,位于新密东南与新郑西北交界处。这处遗址被认为是五帝之初的黄帝之都轩辕丘,帝喾时期为祝融氏之墟,五帝尧之后为郐国之都城所在地。所以,这里既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寨遗址,也是郐国故城。
图中红线圈起的部分就是古城寨遗址高大城墙,位于溱水河东岸台地上。
年,中国古都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新密市人民政府,在新密联合召开“黄帝古都轩辕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的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前代诸多学人考定在“新郑西北”,实在今新密市境,具体而言就是今大樊庄村古城寨城址。古城寨城址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龙山文化时期带有都邑性质的古城址,其规模之大,地面城垣保存之完整,在国内独一无二,堪称中华笫一都。
还有惊世评价:“中华文明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新密。”还有重量级报道:《新华每日电讯》的标题是《华夏文明从这里起步》,《光明日报》的标题是《专家认为黄帝古都在河南新密》,《河南日报》的标题是《黄帝古都在新密》......
然而,这一切都似乎是过眼烟云,专家报道喧嚣过后,历经数千年风雨的高大古城寨土打板筑城墙依旧归于沉寂。
其三是新郑黄帝故里说。也是目前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学说。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新郑市区轩辕路1号。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
说新郑在远古称“有熊”,轩辕丘在新郑,记载自古有之,并且连续不断得到肯定。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
既然这么多记载新郑古为有熊国,那么有熊国君少典和附宝的儿子-黄帝出生和居住的轩辕丘定是在新郑了,当然,肯定不是现在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内的土丘。
我非常赞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华民族史专家何光岳的观点,说清水是轩辕故里,说新郑是黄帝故里都不为错。轩辕黄帝部落的发展迁徙,经历了从西北渭水中上游到陕西黄陵县再到河南新郑东迁史,所以,没有真伪之说。
黄帝的功绩以及新郑黄帝故里拜祭黄帝的传统
黄帝最大的功绩是统一华夏部落,形成中华民族。
黄帝在位期间,与岐黄坐而论道著述《黄帝内经》,创建医学;建舟车、造房屋,人们有固定居所(大概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那时已经有了城池和宫殿,例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新密古城寨遗址);嫘祖养蚕缫丝制衣冠,告别兽皮取暖,告别羞耻心,向美和文明更进一步;史官仓颉造字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从此中华民族智慧大开,生产力大增。
故称黄帝奠定中华,肇造文明,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华夏子孙。
黄帝,据说出生在农历三月初三。所以,在河南新郑,“三月三,拜轩辕”拜祀黄帝的传统古来有之。在汉代就建有轩辕故里祠,明隆庆四年于祠前建轩辕桥,现在,新郑轩辕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从年开始,新郑市人民政府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开始举办炎黄文化节,至年,已经形成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文化研究会等共同主办的盛大规模。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来自海内外华人汇聚于此,寻根问祖,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在黄帝颂恢宏的乐曲声中携手共祭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
新郑黄帝故里历年拜祭黄帝纪念碑刻
年6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充名录。
新郑黄帝故里景区
黄帝故里景区按照中国传统建筑格式中轴线布局。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矗立着中华姓氏鼎坛、中华姓氏碑、汉代石阙大门、轩辕桥、“轩辕黄帝”石牌坊、黄帝故里祠、黄帝颂广场、黄帝塑像、轩辕丘等建筑物。
一部河南姓氏史,一部华夏传承史。
按照统计,中国排名前位姓氏中,有83个源自河南。源自河南的姓氏人口,占中国汉族人口的80%以上。
中华姓氏碑
中轴线两侧,千年古枣遍植,斑驳虬曲,苍劲青翠;姓氏文化杏黄旗子位列四周,猎猎作响;中华姓氏树,从炎帝、黄帝粗大的根基开始,开枝散叶,繁茂昌盛,衍生出华夏民族亿万子孙数千个姓氏。
新郑市树-枣树
中华姓氏鼎坛。
夏分天下为九州,一言九鼎,得九鼎为得天下。黄帝宝鼎位列中华姓氏鼎坛中央,青铜铸造,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铜铸立熊为三足(黄帝出自有熊氏部落),为天下第一鼎。另有八鼎置八卦之位,环卫四周。
鼎坛整体呈方形,从下到上分布三层。下层雕刻宋代百家姓,中间镌刻女系下传姓氏,就是带有女字旁的姓氏,首层为中国最早的姓氏“风”姓。
中华姓氏鼎坛黄帝宝鼎
沿着中轴线,姓氏鼎坛脚下是交错罗列的姓氏碑。游客中无论是来自哪个地方、说着哪种方言、从事什么职业,都在“姓氏碑”、“子孙树”上仔细找寻自我姓氏的位置,为发现而欣然喜笑,似乎只有在这棵树上发现了自己的家族,才放下心来,才算心中有根。
开枝散叶姓氏树
穿过汉阙大门,沿着青石甬道,拱形轩辕桥下,姬水里锦鲤团聚跃动,璀璨夺目,生机盎然。
山门前的高大石牌坊,斗拱结构,线条疏朗、气势恢宏,仰望“轩辕黄帝”,蓝天之下,直向苍穹,气势非凡。
轩辕黄帝牌坊
轩辕桥下锦鲤
黄帝故里祠
轩辕故里庙山门
山门之后就是汉代建立的黄帝故里祠,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五间,柱梁结构。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高大挺立,略显清癯的面庞透着睿智沉稳,平和的目光透射雄才大略。正殿前,香烟袅袅,钟磬齐鸣,古韵悠悠,神圣庄严。
黄帝故里祠
在这里,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席卷着我,人文始祖的光辉温暖澎湃着我,刹那间,我不能自己,匍匐在地,拜倒在轩辕黄帝金身脚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贴近祖先的脚印,追随始祖的脚步,从大地中聆听他们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文明的巨声隆隆。我不拜佛、不求神,但我却愿意用双膝跪拜人文始祖-黄帝,此刻,我为自己是华夏子孙身份、为是中华民族一份子而深深感动,我落下泪来。
黄帝故里祠正殿两侧,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是纺织文明的缔造者。
黄帝塑像
黄帝故里祠后,是阔大的黄帝颂广场,每年的拜祖大典就在这个广场举行。汉白玉黄帝塑像手执宝剑,面南端坐,较故里祠中的中年塑像,更多了君临天下的厚重威严。脚下汉白玉雕龙气势张扬,欲喷薄腾飞之势,正彰显黄帝雄才大略、一统华夏之豪迈气魄。
汉白玉黄帝塑像
塑像前供奉五谷,有鸟雀跳跃啄食,又盘旋飞翔落脚于黄帝肩头臂膀,看来,黄帝不仅对人类、对鸟兽也极尽宽厚仁爱之心,文明始祖具有普世意义。
黄帝故里景区最北边,呈椅背之势的高大土丘是轩辕丘旧址。史载黄帝出生在轩辕丘,现在的土丘并没有文物发掘,大概是后人附庸为之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寻根问祖拜祭先人的虔诚和热情。
轩辕丘黄帝文化纪念馆
无论黄帝故里在哪里,我们需要有一个承载华夏子孙拜祭始祖的切入点,需要这样一个场所。
无论黄帝故里在哪里,都要为新郑黄帝故里感到骄傲和感动,为新郑市政府点赞。因为,亿万华夏子孙需要这样一个共聚、共享、共同明确清晰自己身份的场所,炎黄子孙需要这样一个仪式,而新郑做到了。所以,深深感谢新郑市政府组织举办的拜祖大典活动,感谢黄帝故里景区。
记住:每年农历三月三--黄帝诞辰之日,一定要到到新郑黄帝故里拜祭华夏子孙的人文始祖-黄帝。
提示: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免费,凭身份证扫描进入参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