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冬日的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石胡同”的地方。

其实,这里不是一条胡同,而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村落东边是牛山子,像一头正在埋头拉梨的牯牛,很是形象;牛山子山脉沿北边往西走,是小尖山子,山上有青翠的柏树,有拙曲的柿子树;继续往西,从西边迂回包抄到整个南边,便是雄浑却又秀丽的青山了。牛山子、小尖山子,青山,形成一个大口袋,恰似一个天然形成的胡同,整个村子就坐落在这个“胡同”里。胡同口在东边,几乎正对着高耸而雄壮的双崮。

偌大一个天然胡同里,沃田有几百亩,倒是一个绝好的聚居地。

美景

有村民说,有一位画家专门在村里租了一处院落,时不时住上一段时间,会客、写生、种菜……这里若是没有什么景致,会吸引一位画家专门在这里常驻吗?经了解。

村落不大,早在村外,就看见黑白羽毛的喜鹊飞来掠去,蓝灰羽毛的灰喜鹊翩翩起舞,麻雀更是成群结队叽叽喳喳成一片,在其他地方,我还真是没见过这么多的鸟儿,可见这里的自然环境之好。

村南青山仍旧白雪皑皑,青松傲立其上,有红叶点缀,再加上云雾氤氲,给人以缥缈如仙境的感觉。听人讲,如今青山山顶上还有一座老母庙,“胡同”西边还有塌泥崖、老鼠旺子(单干时谷子多,老鼠多)、老师傅洞等有趣的地名,若非倦怠,真想一一探察一番。

一条河谷从“胡同”里蜿蜒而出,河底是天然冲刷出的石板,干净利落,两侧的青苔、蕨类植物仍旧绿意盎然;一道大石坝下有一汪泉水,清澈见底,绿苔摇曳;靠近村庄的河道旁有一处泉水,这里用水泥砌得整洁大方,时间是年正月12日,显然是村里人过去汲水的地方。

走进村庄,东西一贯的街道,整齐的台阶,看出以前乡民的用心;石碾干干净净,似乎刚停下来,另有一个更老的碾砣子陪伴一旁,似乎在含蓄地表达着这里曾经的历史;石磨上仍旧扠着棘子,精神的鸡花枝招展地正在旁边闲逛;村中还有些闲弃的民房,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有很多已是断壁颓垣,甚至有的屋顶全然坍塌,只剩下房梁和屋檩,这倒是很好的呈现了山区人们建房的架构……但我并没有感觉到多么萧瑟,几处柴门,躺在草垛边的花篓,码得整整齐齐的几堆柴火,到处透着乡村的淳朴,叫人回味无穷。

村子前是一座小水库,白雪铺在冰面上,南是秀美雄浑的青山,北是红瓦白墙的村落,这里视野开阔,景色清丽,我跟同行的人说,真想在这里建上一座别墅,偶尔约三两好友,清谈,品茶,抑或喝酒,撸串……

偶有村民走动,都很热情,时不时跟我们说上几句话,我们便断断续续了解了村子的一些史实。

或许因为闭塞的缘故,那时这里叫做“死胡同”,年,里万村的李增田等人来此开始居住,逐渐形成村落,因为“死胡同”确实不好听,后来就该称为“石胡同”了。逐渐地,又有王姓、董姓以及从高庄迁来的文姓等,聚拢来居住,人口便逐渐繁盛起来。

石胡同一直是里万村的一个生产队,原先属于葛庄区,而今属于龙家圈。村子鼎盛时有多口人,像众多的村落一样,这里的人口也在逐渐萎缩,如今常在村中居住的也就有20来口人,即便到过年的时候,也很难超过50口人。

有人说,青山顶上有围子墙,在过去,附近的施家官庄、上泉、下泉、林家万、里万、青石万等村的人都曾来此躲避过土匪“光棍”,后来虽然共产党的队伍、国军的队伍都来过,但并没有发生战斗。

后代人多数不生活在村中了,这是社会发展、城市化的一个必然进程,我们不再慨叹村落的式微,只管流连四处的美景。

八蜡庙

村北有一条大路,直通里万村,山鞍部有几棵肃穆庄重的柏树和一棵敦壮粗大的国槐,树下大路东西两边各有一座形制几乎一样的小庙。庙宇很是小巧别致,隔路相对,有大树和清风相伴,南可俯视石胡同,北可俯瞰里万村,两村都在它们的护佑之下。

山神庙怎么会有两座?我纳罕不已。后来,这两座庙,东边是山神庙,西边是八蜡(音zhà)庙,八蜡庙供奉的是蝗神,都有8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的柏树,他记得是他一位哥哥栽上的。

八蜡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说和见到,原来是祭祀蝗神等神祗的庙宇。周代在腊月举行的祭神活动叫“蜡”。八蜡,是对八种神灵举行的祭祀——“八蜡以祀四方”:一先啬,祭神农;二司啬,祭后稷;三农,祭田官之神;四邮表畷(zhu田间小道),祭田间庐舍和阡陌之神,感谢它创建田间庐舍、开辟道路、划分疆界;五猫、虎神,感谢猫吃野鼠,老虎吃危害庄稼的野猪;六“坊神”,感激它使堤防坚固;七“水庸神”,祭管理沟渠之神;八昆虫神(蝗神),为不让昆虫祸害禾苗。《礼记》中载有一首伊耆氏《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

伊耆氏可能指神农氏、尧或周代设置的职官。一般相信伊耆氏所祀的八蜡,是在上古时代。八蜡之祭发展到汉、唐时,很是隆重;但于明、清时期,却时行时止。

石胡同八蜡庙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有一篇《柳秀才》,描写明末沂水县蝗灾严重,知县梦见一位秀才自称有妙方抵御蝗灾。知县按计祈求过路的蝗神,蝗神果然没有祸害庄稼,但将沿途柳叶啃食一空,知县这才知道是柳神显灵,解救了一方百姓。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古代,蝗虫为害严重,人们在蝗灾面前几乎是无可奈何。蒲松龄的诗作《蝗来》正是描写了蝗虫飞来时的巨大声势,叙述了农民驱蝗无效的过程,抒发了诗人无力灭蝗的愁苦心情;另一首《捕蝻歌》,蒲松龄更是提出了治理蝗虫的办法,表现了他反对迷信、不信天命的进步思想。

根据一些史料或文学作品,我们了解到沂水乃至山东历史上还是发生过不少次蝗灾的。据考证,沂水最近一次严重的蝗灾,发生在年8月,沂水大地遭受严重蝗灾,蝗虫遮天盖地,树枝压断,树叶吃光,给当时的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我小时也听父亲等人说,蚂蚱铺天盖地地飞来,庄稼上树枝上,密密麻麻,用手一撸就是一大把,有人把婴孩放在地头,忙着驱赶蚂蚱,等折返回来,发现孩子已被蚂蚱啃咬而死。这些传说,当时使我毛骨悚然,看到蚂蚱都不自在了好几天。

按照时间推算,石胡同的八蜡庙大概就是在年的蝗灾后建成的,当地百姓们供奉蝗神,以期得到神灵的护佑。

碾转从石胡同出来,我不禁慨叹,小小地方,竟然蕴藏着特别的大历史。一些即将消失的村落,我们能走访就多走访一些,多少可以发现一些历史的遗迹,记录并丰富一些村落的历史。

柳秀才

《聊斋志异》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人,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即爇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恳:“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后蝗来,飞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蝗来

蒲松龄

蝗来蔽日影纵横,下上扰扰如雷轰。

风骤雨急田中落,垂垂压禾禾欲倾。

老农顿足何嗟及,唇干舌燥瞠双睛。

老妇解破襦,竿头悬结为旗旌。

稚子无所计,破釜断作双鸣钲。

手挥口叫惊始去,到头回看复已盈。

禾头公然相牝牡,或言旬日遗虫生。

薨薨飞来犹未尽,我观此状心悲悯。

吾里三月困骄阳,禾黍无苗草黄陨。

只有高粱才齐腰,叶焦不堪入唇吻。

蝗兮蝗兮勿东飞,诳尔空行吾不忍。

其实我们都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大家可以看看我们老家沂水的各种不同的风景。

而这些风景,可能你在大城市里面,在沂水小县城里面,永远也看不到,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地方。

但是这些地方却有着说不清的故事,不要小瞧了那里,即使在荒凉,也有说不尽的,那些小小的心情。

而这片小小的心情,便是让你留恋在这片土地的原因。

因为这片土地近几年发展的速度特别的快,而你也在外面发展得特别的快,但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留在沂水为一时的发展做贡献呢。

沂水永远欢迎你,希望你留的沂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