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很久以前,漳州南门外有个石林村,村上住个老石匠姓郑,人们叫他郑师傅,由于年代久远,郑石匠的名字已无从查起,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郑石匠是个能工巧匠,人们说,他雕琢钓盘龙石柱,龙好像会盘旋;他雕琢的双凤戏牡丹石壁,凤还会舞。他当了四十多年的石匠,周围百十里内所有的庵观寺院,亭台楼阁,到处都留下他的手迹和汗水。郑石匠家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连个老婆也讨不起,到五十多岁还打单身。每天他早出晚归,赚几文钱糊糊口。

年岁一大,眼看一年比一年不行了,老石匠心想:给儿孙辈们留点什么?他自己孑然一身,但他还有个亲侄几,也因娶不起老婆,招赘在外村,逢年过节总要带点东西来探望老石匠。郑石匠每逢上山采石头,也总要精心物色,找块合意的石头雕个什么送给侄儿。这一天,他在金鸡岭上的鹤鸣峰采石,找到了一块青石。

他将这块青石运回家中后,每天上工前、下工后,郑石匠就蹲在青石旁盘计着。拿这青石雕个什么好。雕龙柱吧?这块石子是方的。雕凤舞吧?可这块石有棱。琢个猪槽、石臼吧?可惜了这块青石料。这样,郑石匠盘计了三四十二天,设计了九九八十一种方案,最后,才决定雕个石狮。雕石狮,这是郑石匠最拿手的功夫,他半辈子采了多少石料,建了多少寺院庵观,经他亲手琢过的石狮子,少说也有几百只。但这一回,郑石匠决心要雕一只与众不同的石狮子。于是,老石匠每天上工前、下工后,总是蹲在他的茅草房里,哐啷哐啷地雕琢石狮,一凿又一凿,一锤又一锤,不管腊月寒风,不管夏夜炎热郑石匠仔细雕、耐心磨,他前前后后雕了三年三月又三天,这只青石狮才雕成。

这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石狮。狮眼望着前方,披着浑身卷毛,两只前脚蹬在一个高坎上,恍惚一看,以为是真的呢!郑石匠雕的青石狮,雕得活灵活现,这件事很快在村里村外传开了,乡亲们都扶老携幼地跑来看青石狮。这件事,一人传十十传百,不久便传到财主蔡泗敏耳朵里。蔡泗敏财主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首富,他的龙眼、荔枝山连山,他的田园、竹林片连片。他见财如命,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三块花,所以有人悄悄称他为盐馆称锤咸、涩、韧,也有叫他为“财如命”。这个财如命近两天来,正为没礼物给县官老爷祝寿在发愁,听到这个消息,真像六月天喝山泉水那么爽快。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叫账房先生沈长脖带上七八个家丁,如此这般地去把郑石匠的石狮子拾来。

沈长脖带着家丁来到郑石匠的草房。一见面,沈长脖气势汹汹地扭着郑石匠说:“好哇!你竟然贼胆包天,偷了蔡财主的青石狮。”说完,就命令家丁将石狮子抢走。众家丁咋呼一声,用套绳一套,竹杠一横,就七手八脚地把石狮抬走了。尽管老石匠不答应,可他年老体弱,怎抵挡得了沈长脖的人多势众呢?老石匠被他们打昏在地爬不起来,眼睁睁看着心爱的青石狮被抢走了。

财如命一见众家丁抬回青石狮,喜得开箱拿出二尺红绫,系在青石狮的头上,叫来了一队吹鼓手,吹吹打打,亲自押着礼品送入县城去献礼。财如命押着礼品到县衙,县老爷的寿筵已经开始了,大厅上灯烛辉煌,酒宴上行令猜拳好不热闹。县老爷听说是献只青石狮子,并不太满意,等财如命掀开石狮头上的红绫时,大家抬头看,才称赞道:“嗬!神工开凿!”县老爷见有人称赞,揉揉眼睛一看,果然是精工巧手,雕得恰似真狮一样,也高兴地叫起来,请大厅上的众宾客都来观赏。

大家见到县老爷高兴,捧场捧得更热火:有的称赞石狮的石质好,有的夸奖雕琢的工夫精。正在大家赞不绝口时,那青石狮两只眼睛忽然转动起来,射出光芒。这可把众宾客吓坏了:有的张开嘴竟合不拢了;有的吓得浑身像筛糠;有的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发抖。那县老爷更是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见那青石狮“吼”的一声,竟窜跳起来,就势一跃,从宾客头上窜了过去。有些人来不及低头,被狮爪子一划,脸上留下五爪痕,血流血滴:有的人肩胛被连衣带皮地抓去一块肉;有的人头巾被抓落在地,披头散发。

那石狮子一下冲到大厅上,东窜西跳,掀翻了酒席,踩坏了彩绸屏风,把一个大厅搅得七零八落……满座宾客,个个只顾抱头鼠窜,谁也不敢上前。最后,石狮子又大吼一声,四脚一跃,从花窗冲出去了。众宾客惊魂稍定,这才发现县官老爷跌坐在石阶下,朝服下裾已尿得湿漉漉一片。大家慌忙上前搀的搀,扶的扶,好不容易才把县老爷扶起来。这县老爷被吓破了胆,惊掉了魂,被扶上大厅,口里还不住地喊:“石狮子!石狮子!石狮子……”财如命一见县老爷不住口地念叨着石狮子,还以为他还在想要石狮,赶忙跑回村里,叫沈长脖带人把老石匠抓来,限时限刻再给县老爷雕琢一只青石狮。

财如命和沈长脖连夜带着四个家丁,来找老石匠,一推开柴门,柴门没关,再推开大门,大门没闩,屋里空空无人,只有一堆高高的稻草堆!沈长脖拿着灯一照,稻草堆还会一动一动财如命说:“老石匠出来啊!出来啊!”他们以为老石匠藏在草堆里。忽然,草堆里忽然闪着二盏灯光,不,那是青石狮的两只眼晴,青石狮从草堆里跳了出来。

原来,背石狮从县门花窗跳出之后,回到老石匠家来了,蹲在草堆里等石匠回来。没想到财如命和沈长脖来了,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青石狮大吼一声,就猛扑过去,一咬二剪三抓,抓死了财如命;沈长脖吓得脖子一缩,再也拉不出来四个家丁,死了二个,剩下的两个跑了。青石狮也跑了,跑去找它的主人郑石匠去了老石匠,哪里去了呢?原来,石匠被沈长脖推倒在地之后,见青石狮被抢走,气昏了过去。当晚,侄儿来看望石匠,忙把他背起就跑,过了一山又一山,翻了一岭又一岭,在半山的一间破庙里住下来养病。

这一天,侄儿下山来赊米,没有上山。郑石匠在破庙里,又冷又饿,躺在地上。半夜,忽然听到破庙山门“哐哐,哐哐”地响,好像有人在推门似的,开头老石匠以为是山风吹得,也不介意,可是过了一会,“哐哐,哐哐”地又响个不停。老石匠以为侄儿回来,扶着拐杖去拉开门门,门“咿呀”一声被推开了,窜进一头黑乎乎的野物来。

一看,原来是青石狮。老石匠一见到青石狮,忘记了病痛,精神振作起来,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青石狮。忽然,他低头一看,咦!怎么石狮屁股后的地上有一小堆白米呢?老石匠颤巍魏地拿个碗来装,刚好一碗。这时,石匠的侄儿空着手回来了,他下山去没有赊到米。要不是有这碗米,老石匠又该挨饿了。自此以后,石狮子每天晚上为他俩屙米,第早晨去捧,刚好吃一天。石狮屙米的事,当然十分保密。但俗话说“鸡蛋再密也有缝。”这事一传传到山下,终于让山下的人知道了,村邻们都争先恐后上山来探望老石匠,看看石狮。也奇怪,不管有多少人上山,那天晚上青石狮就多少米,刚好给上山的人吃一天。

后来老石匠去世了,据说有个贪心的和尚,想多弄点米,拿着铁錾来,把石狮的屁眼凿大了些,结果把石狮子的活穴凿死了,从此,石狮就不屙米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