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黄河水的滋养,使得兰州成为闻名全国的“瓜果城”。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片”,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
兰州又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历史和大自然为其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并曾两次入选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文物点多处,古遗址处,古城12处,古建筑50余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徐家山、吐鲁沟、石佛沟、兴隆山;市区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观、白衣寺等名胜古迹,还有兰山公园、南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河公园、水上公园等风格各异的景点。这是一座唯一黄河环绕的大都会,这是一座因“拉面”而声名鹊起的城市,这也是一座藏着“马踏飞燕”的城市。作为甘南旅途的起点,或许它的风情与藏区有很大的不同,但绝对值得你细细的品味。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是一所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综合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从白垩纪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到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从商周以来的青铜器、陶瓷玉器到汉唐的丝绸之路文明;包括宋、元、明、清的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等都有丰富的收藏。
黄河铁桥
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0七年),改浮桥为铁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铁桥。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银30余万两。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为兰州这一工业城市增色不少。
黄河母亲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说明了中国人内在的实力。
水车博览园
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兰州水车博览园以12轮黄河大水车为主景,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是目前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其中,兰州黄河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
五泉山当季适宜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旅游胜地。五泉山海拔多米,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史有鞭响泉涌传说。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
吐鲁沟
吐鲁沟地貌构造奇特,沟中巨石崔嵬,林木葱茏,峰峦叠翠,主景区蜿蜒约15公里,是一处集“幽、秀、险、奇”于一身而毫无人工斧凿痕迹的自然风景区。全园可划分为前吐鲁沟森林风景区、三岔旅游村、大吐鲁沟地貌风景区、小吐鲁沟森林风景区和吐鲁沟掌草原游乐区五大景区,20多个主要景点。园区生物资源丰富,有星叶草、桃儿七、羽叶丁香、黄芪、苁蓉等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还有林麝、蓝马鸡、猞猁、石羊等数十种动物,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兴隆山当季适宜
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最高峰海拔米。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是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米,西峰“栖云”海拔2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唐宋时,兴隆山神殿甚多,香火旺盛,称“洞天福地”。清代时,这里庙宇楼阁,甚为壮观。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史载公元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兴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于此。年8月其灵柩才迁往青海塔尔寺。兴隆山因这段历史更加著名。兴隆山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保护区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就有人隐居修行。至唐、宋,这里更是殿宇富丽,称“洞天福地”。清乾隆年间,山西曲沃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为研究医学、道教历史留下了珍贵的文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西夏交兵,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年至年,成吉思汗棂棺从内蒙迁陈兴隆山达十年之久。明崇祯二年,李自成于这里揭竿起义。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最著名的景点云龙桥是一座画廊式木拱桥,桥身为木体弓形,精巧玲珑,似彩虹跨越山涧。桥身长米,宽3米,桥上设廊7间,桥的两头各有一阁,是歇山顶四角飞檐的建筑。廊内雕梁画栋,廊顶覆盖琉璃瓦。按道家的义理,“龙腾云,云从龙”,这座桥使栖云、兴龙两峰贯通一气,所以叫做“云龙桥”。桥头篆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云比泰山多,霖雨苍生仙人悦;龙入沧海外,扑峦翠霭灵气来。”另一人文景观为蒋介石官邸。年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抽调了专门的工程设计人员,在此修建了一所小巧玲珑、结构独特、庄严深邃的小别墅——有名的蒋氏行宫。一楼设有客厅、候见室、侍从室、会议室;二楼有会议室、机要室、卧室、化妆室和卫生间。
白塔山
白塔山位于兰州市北,因山头有一座白塔寺而得名。该寺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朝,寺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十七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塔南是三大寺楼,北面是准提菩萨殿,东西各有配殿数间。登白塔山顶,可俯视兰州市容,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画面,成为兰州市的象征之一。白塔山以“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在山巅,相传为纪念元代以为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西藏著名喇嘛而建。明正统年间(——),为镇守太监刘永成冲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慈恩寺。白塔八面七级,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铜马,微风吹过,清脆动听,上冠绿顶,下筑圆基。清人秦维岳有诗云:“北上环拥势嵯峨,塔影巍然最上坡。布地散金名宝刹,擎天一柱俯黄河。”描绘出白塔雄姿。
天斧沙宫
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驱车来到仁寿山下,离开公路北行1.5公里,即到龙风峡。这是一条路曲而平的沙沟,沿沟4~5公里面,迷人的丹霞地貌奇景布列两旁,宛如结构严谨、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的建筑群,虽自无工,却宛如人开。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西北师范大家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
西关清真寺
在兰州市城关区解放门广场东侧,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在所看到的是在年重修后的建筑,气势雄浑,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该寺还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伊斯兰经学学者,每年有百余名国外穆斯林也来到这里参观礼拜。西关清真寺北侧不远处的中山路西侧,有桥门清真寺,规模宏大,是当地穆斯林群众的集中礼拜活动场所。
青城古镇
青城古镇,位于甘肃省榆中县最北端的黄河南岸,是兰州市惟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甘肃省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非常难得的古镇。景区内主要是古建筑、古民居群,对研究西北民居、西北风情有一定历史价值。先后有《老柿子树》、《黄河浪》等电视剧在此选景拍摄。青城书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年),一百多年的历史培养了大批优人才,其中翰林1人,进士10人,文举23人,50多位武举人及许多贡生。是兰州六大书院之一。古镇还有多处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城皇庙内的古建筑。青城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开发。青城隍庙,原址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平方米,现在大殿保存基本完好。近年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
雁滩公园
雁滩公园始建于年,占地90亩,坐落在兰州市以东,是一处以湖光水色、花草果木而著称的田园式公园。雁滩原是黄河中的18个沙岛,其名来源于“平沙落雁”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成群的大雁从远方飞来,喜欢水草丰美,景色秀丽之地,遂结巢筑窝,繁衍后代。天长日久,这里便成雁滩公园。建国以来,公园附近先后筑成了长达20公里的环滩大坝和10公里的柏油马路,并穿过黄河支流,把雁滩和市区连成一体。园中林木茂密,风光明媚,建有楼台亭阁,与黄河景色互相映衬,十分壮美。公园辟有人工湖,水域面积达亩,湖中立有假山、亭阁、小桥,玲珑精巧,与碧湖绿树相映成趣。在湖中划船钓鱼,甚是舒怡。
加入行程
什川梨园
在位于甘肃兰州东北方向的皋兰县,有一个被誉为“世外梨园”的古镇——什川。什川镇位于兰州东北部约20公里处,黄河穿腹而过,这里盛产瓜果,俗有塞上“小江南”美称。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掉头北上,给这方水土留下亘古不变的沃野。南北有青山作屏,东西有湍流横亘,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不过,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有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万亩梨园。
银滩湿地公园
兰州银滩湿地公园位于安宁区北滨河路西段银滩大桥北端的东西两侧。总长度约3米,北与建设中的北滨河路相接,南临黄河,东西两端都以自然过渡的河滩为界。湿地公园的每一个景点,每一个景区都渗透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着黄河湿地文化这一中心主题展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围绕“水、草、路、桥、石”造景,形成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隐有现、有开有合的富有感染力的景观区,给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自然,感受自然的空间,使游人真正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湿地公园以水景作为全园的核心景观,通过将黄河水引入,形成水系并进行地形的处理,在景观空间上形成开敞、幽闭,形成形式不同的水体景观。并在水与岛、水与绿之间架设形式各异的木桥,将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全园的景观骨架。根据花木的不同特性,选取恰当的绿化方式,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将现存的芦苇等植物予以保留,恢复其茫茫草海的大尺度景观效果,规划将湿地地形调整为圆弧状自然曲线型,并实施鸟类、禽类生物的放养计划,恢复其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为您提供兰州银滩湿地公园正规有效的信息,想看更多兰州银滩湿地公园的信息就来到到网吧。
张掖路当季适宜
张掖路自古以来是兰州的城市标志和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地段,一直被认为是兰州的“王府井”,是兰州人心目中资格最老的商业街,也是最具文化历史底蕴的街道。在这条街上,西头有国货陈列馆,和街东头的教育推广处遥遥相对。陈列馆是由清宣统间彭英甲筹创的商品陈列所扩大改组而成。陈列馆设制造、编织、食品、服饰、美术五部。教育推广处后来又改组为科学教育馆,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所在,后来发展为闻名西北的甘肃省博物馆。到这些地方参观,不仅可以看到兰州及甘肃的历史,遐想黄河文化之魅力,观摩工业之现状,还可以激发参观者热爱国家,爱护家乡的热情。东头一溜烟地排着天齐庙、东华观、火祖庙、雷祖庙等道观寺庙。就连号称“救世主”耶稣也在这条街上有他的落脚点——福音堂。
邓家花园
也叫“慈爱园”,座落在市区广武门后街4号。年甘肃督军张广建的副官韩鲁在此建亭花,年邓宝珊购为别墅,种植了众多名贵花木。年邓夫人及其子女遭日军飞机轰炸遇难,葬于此园。于佑任为该园题写门额“慈爱园”。解放后,邓宝珊仍在园中办公、居寝,并会见过不少中央领导及名人。邓宝珊是甘肃天水人,生于年。年在陕“华山聚义”,参加讨袁斗争。年参加冯玉祥国民军,任第二军二师一旅旅长、七师师长、国民联军驻陕副总司令。中原大战时,任反蒋第八方面军总司令。年1月13日,邓宝珊代表傅作义签署了《北平和平解放协议》。建国后,邓宝珊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省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年在北京病逝。
官滩沟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南部,距和平镇10公里,属马衔山系,为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主体由兴隆山、马衔山山地及山间谷地组成。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祁连地槽褶皱系与秦岭地槽褶皱系之间的秦祁中间隆起带之东南端,次级构造单元为青石岭—马衔山横断带的马衔山褶穹和兴隆山褶凹。地貌形态以两大石质山地和山间谷地为主要特征。
五一山
五一山造林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总经营面积.5亩。经过40年的人工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72.5%,现已形成乔灌花草一体化的人工植被群落。有合欢、水杉、枇杷、金枝国槐、白玉兰、雪松、刺柏、侧柏、国槐、刺槐、丁香、连翘、牡丹、月季等乔木、花灌木60多个品种。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生态旅游区。旅游区距市中心1.5公里,路公交车直达山脚下,交通十分便利;山岗起伏,树木茂密;山顶平坦,径迥路转,林荫遮天,湖水映日,草坪含翠,花圃飘香;自然风光旖旎,环境温馨优雅,负氧离子丰富,是兰州市久负盛名的“绿色氧吧”。登高望远,黄河蜿蜓曲折,都是高楼林立,景色如画,风光尽收眼底;林间漫步,翠荫如伞如盖,人面桃花相映,似临梦境,倦意随风而去;国中品茶,仰观蓝天白云,近听虫吟鸟鸣,把酒言欢,胜似天上人间。这里四季皆绿,三季有花,阳春山话烂漫、姹紫嫣红,仲夏绿叶农阴、苍翠欲滴,金秋霜叶似火、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冰雕玉砌。这里憩息恬园布局合理,宾馆楼亭独具匠心,服务设施完备上乘,是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保健、疗养、会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旅游区设有五一苗木花卉综合服务站,拥有亩苗木花卉基地,有各种规格的荒山和园林绿化苗木50余中,花卉、盆景60余种,技术力量雄厚,承揽绿化工程、园林设计、花坛布置、草坪建设和花木租摆等多项业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