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需要注意哪些 http://pf.39.net/bdfyy/zqbdf/200527/7925874.html

花果山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区云台山脉之中,距市区7公里,云台山脉大小山头个,其中的花果山海拔.3 米,是江苏省最高山峰。花果山绿荫葱茏,山峰含黛,这里特别的地理纬度造就了春催花果,波涌云台,真山真水,绮丽多姿的迷人景色。花果山作为旅游胜地,它的真正扬名应归功于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年10月参加全国首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的名专家经考察一致认同,云台的花果山是真正的孙悟空老家。是国家级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特色生态文化旅游胜地、美丽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中国最美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下面给大家讲一讲花果山风景区各景点:

花果山山门

花果山山门是由四只石雕雄狮把守,这就充分体现了花果山的特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花果山是孙猴子的老家,有了老虎,猴子们可就坐卧不宁了。大家可以看到,正门上首为孙悟空的头像,《西游记》中他可是取代了唐僧,成为吴承恩笔下的头号男主角,最终取得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北门上首为唐僧师徒四人西方取经的浮雕,他们明知妖魔当道,千难万险,却一往无前,毫无畏惧。广场四周这些石猴,是花果山的迎宾猴,原数只,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数。谁知完工一数,却多出了一只。问施工单位是怎么回事,他们讲,有一只备用的石猴放在库房里,孤独难熬,夜里偷偷溜进了猴群,所以现在这里共有只。山门背面的匾额上书写的“东胜神州”这四个字,是由中国书法协会代主席沈鹏先生题写。您还记得《西游记》中的描述吗?“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吴承恩在开篇就已经明确了花果山的地理位置和海中之岛这一特点。

阿育王塔

大圣湖之滨屹立着一座千年古塔。它背依层峦叠嶂,面临千顷碧波,塔身亭亭,倒影历历,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它就是海清寺阿育王塔,塔旁原有一座海清寺,是花果山主庙三元宫的下院,类似于今天的接待站。过去长途跋涉朝山进香的信徒,都要在这里先歇歇脚,再往山上攀登。海清寺阿育王塔,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阿育王塔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它的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衫,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

金镶玉竹

花果山金镶玉竹为竹中珍品,其珍奇处在那嫩黄色的竹竿上,于每节生枝叶处都天生成一道碧绿色的浅沟,位置节节交错。一眼望去,如根根金条上镶嵌着块块碧玉,清雅可爱,故古海州志中称其为“金镶碧嵌竹”。花果山上的金镶玉竹分布较广,生长旺盛,以花果山最多,而紧靠三元宫的屏竹禅院一带尤为繁茂。因此,年6月,中国发行一套《竹子》特种邮票时,特将云台山金镶玉竹列于4枚中的第2枚。金镶玉竹邮票碑便也竖到了去屏竹禅院的路口,成了花果山特有一景。

南天门

南天门在竹节岭之上、风门口之东,背倚峻岭,形势险要,居高临下,与玉皇阁、三元宫遥遥相对。在《西游记》中,南天门是玉皇大帝灵霄宝殿的外大门,孙悟空出入天庭,大闹天宫,皆是从南天门作为“突破口”的。南天门南边,还有一块八角形的青石台,传说是托塔李天王的点将台,当年十万天兵天将奉命下界来捉拿孙悟空,托塔李天王曾在这里布兵遣将。

风门亭

南天门之西下方,竹节岭之巅。南为磨盘顶,四周环以山路,其中隆起如磨盘状,故名。北为鸡嘴石、月牙石,两峰对峙,呈“凹”字形山势,犹如敞开的两扇门,东西山势相当开阔,乃聚风之处。山民称这儿叫“风门口”。年,花果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因地制宜,在这“凹”字形的中心处建起“风门亭”,在碑文中引用民族英雄林则徐游览花果山时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半岭吞云竹树昏”,恰到好处。给游人到此休憩、观赏、品味,以增进怡情雅兴。

云海

阳光下大片云海如飘荡的棉絮,上下翻涌,山峦被浩渺的云海淹没,汪洋一片,似海非海,把花果山的景色裹得忽隐忽现,宛若仙境,云海将这座《西游记》中描写的“仙山”装扮得格外迷人,让游客惊叹不已。

花果山之秋

秋韵装点下的花果山,就是一幅红黄绿相间的丰硕秋景天然图,使人顿觉神清气爽。秋韵浓浓,气象万千。蜿蜒曲折的游道两侧长满郁郁葱葱的植物,高大的楠树、挺拔秀丽的美人松树、柔中带刚的金镶玉竹等,以不同的神话故事展现着各自的风姿。

猴趣

花果山玉女峰茂盛的树林中,生活着多只活泼可爱的猕猴。具有野性的猕猴在夏日的花果山上繁衍生息,与慕名前来的游客和谐共处,过着无忧无虑地生活,它们成为一道有趣的景观,也为花果山增添了灵气。

云山雾海

神奇的平流雾犹如仙境,十分壮观,整个花果山在平流雾若隐若现宛如海市蜃楼,犹如仙境般迷人。

水帘洞

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的原型。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在明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洞门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题刻,还有“神泉普润”、“灵泉”等勒石。正如《西游记》所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雷浪飞。······潺湲名瀑布,眞似挂帘帷”。

八戒石

八戒石是由一组巨石组成的。我们可以看到老猪头戴僧帽,一只大耳朵紧贴腮边垂挂着,嘴巴伸得长长的噘在树丛里,不知是在啃树叶还是在偷吃果子。它鼻子微翘,眼睛眯缝着,又像似在睡觉。虽然是天然形成,但神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把老猪那贪吃好睡的性格描绘无遗,这很有可能就是吴承恩描写猪八戒的模特儿。

玉女峰

玉女峰,海拔.4米,江苏省最高峰。《云台补遗》云:“双峰耸立,东曰‘清风’,西曰‘玉女’,为云台主峰。”玉女是《西游记》所描绘的天宫里的人物,曾为情爱下凡;第三十回还说花果山“上连玉女洗头盆”。如今在山南东磊,可看到关于玉女洗头盆的遗迹和石刻。传说,云雾缥缈之际,花果山巓显现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

三元宫

三元宫处于花果山三元宫建筑群的中心,雕梁画栋,殿宇森罗。据载,它发迹于唐,重建于宋,敕赐和扩建于明,香火两万家,后又多次修葺于清。年遭日军轰炸,翌年日寇搜山时被焚。“文革”后,依明朝的建筑风格逐步修复,现已形成以海宁禅寺为主体的庙宇群。当今的山门和“敕赐护国三元宫”门额,是明代遗物。三元宫正门右面那棵古柏,是宋代留存。院内的两棵银杏树,都过一千一百年了。

九龙桥

九龙桥是因为山上有九条山涧像九条舞动着的龙,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桥下而得名。那时候百姓都相信龙是神,一些香客就在此桥小憩一刻,来沾一点龙的寿气,再进山求佛,保全家万事平安,因此九龙桥又叫万寿桥。传说花果山上原来有十条龙,九条龙在山里面住着,为了防止外族侵犯,便派了一条本事最大的秃龙到东面的山头守卫。现在山东庄还有秃龙山,那龙山上还有两个对穿的山泉就是传说中的龙耳。我们可以在桥上往南望,那远处的村庄便是山东庄。九龙桥畔有一棵千年老银杏,粗大的枝桠已经挤进了桥身,桥上桥下布满树荫,给游客提供了休息纳凉的理想场所。

袖海苑

袖海苑位于景区海宁禅寺附近,该苑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连云港特色文化的研究探索,不断增强连云港文化发展活力。袖海苑接待中心是景区重要接待场所和游客休闲游览点,曾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及重要贵宾。

墨香小径

墨香小径是一处天然的艺术碑廊,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别具一格,堪为国内一绝。在一块块自然山石上,镌刻着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因名“墨香小径”。踏入这条小径,便会为块天然石上的书法瑰宝所陶醉。字因石愈显其秀,石因字更显其神。真草隶篆,形体各异;颜肌柳骨,风韵不同。启功、沈鹏、李苦禅、沙孟海、林散之、武中奇、范曾、舒同、李淑一、萧娴、李一氓、郭化若等位大师的真迹,为胜境锦上添花。

怪石园

千万年前,花果山经历了一次大的地壳运动,许多山峰崩裂,乱石滚到了山坡上。经过日晒夜露风霜雨雪的磨练,终于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怪石,而令人称奇的是,这许多怪石又能和《西游记》神奇地联系起来。例如,头上打三下的猴子拜师,翻掌压住猴王的佛手,斗变试禅心的四圣佛像,伏渡通天河的千年老鼋,还有哮天犬、上山虎、白骨精、拜月兔等等。

大圣佛

大圣佛是在自然石的基础上,凿刻而成的孙大圣头像,供孙大圣的信仰者祭祀。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回真经,功德圆满,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地位已远远高于观音菩萨。斗战胜佛,顾名思义是好斗善斗,而且是凡斗必胜。在人们心目中,孙悟空就是正义的象征,智慧的象征。每年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很多进香团到花果山来朝拜孙大圣。

玉皇阁

原为玉皇宫,石匾仍在。明万历十五年(年)之前,已是三元宫建筑群中最高的庙宇建筑。它与前殿、大殿、团圆宫一样,皆依山而建,在一条子午线上。年在原址建玉皇阁,是一座接近花果山极顶、高24米的三层六角亭阁,常被霞光云雾缠绕。立于玉皇宫上,可俯视水帘洞、三元宫、南天门、孔雀沟。

遥镇洪流

清康熙大帝,对云台山镇淮入海的气度,大为赞叹。于康熙三十年(年)下江南返京途中,特地派他的貼身太监五哥来云台山进庙上香,并将他手书的匾额“遥镇洪流”赐给三元宫。当时云台山尚未与大陆相连,还屹立于碧海之中。

十八盘

由仙人桥沿竹节岭登山,岭上有级的18组阶梯,叫做十八盘。十八盘为游人步行登山的要道。前人依山势坡陡、起伏程度之别,以板石铺砌,筑台阶十八组,每组三五级、七八级不等,相距远近各异,全长约半华里。游客在迂回石径中不断攀登前行,自有一番乐趣。如今,十八盘中古拙的板条石换成了水泥踏步,仍有许多心存怀古幽思的观光客喜欢在这里沐浴于古道遗风。第级台阶以上,便是风门口,真乃一路风光一路情。

唐僧崖

唐僧崖,又叫“大佛崖”,是由片麻岩石风化而成的一堵高达数十米的峭壁陡崖。站在三元宫停车场东望,即可见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俩立在崖上的形象:唐僧两耳垂肩,佛眼微闭,背稍躬,好像正在肃目修行;右旁一天然石猴,似乎在与唐僧耳语。神采逼真,栩栩如生。走到近前,由于崖壁纹理复杂多彩,还可以看到许多奇景点缀其间,有师徒对话、舍身饲虎、独角鬼王等,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万佛崖”。

七十二洞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总称“七十二洞”,乃是若干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奇观。除了海天洞,著名的还有二仙洞、万佛洞、朝阳洞、啸云洞、华严洞、莲花洞等。《西游记》第三回,描写花果山间的七十二洞妖魔,尽皆归顺猴王,并在花果山保卫战中充当先锋。

猴苑

海州的早期文献,有猴属的记录,但明清以来的方志里,猴子没有了踪影。此大概正是《西游记》中猴家族被孙悟空从生死簿里一笔勾去的故事原型吧!如今,花果山的猴子,依然保持着野生状态,自行觅食、繁衍。尤其重要的是,这里存在一个健全的猴王国,您只要仔细的观察,一定能体悟到其间的等级尊卑和家庭亲缘,甚至迷离复杂的动物世界里的社会关联。

迎曙亭

据《云台补遗》记载,唐建“望日楼”,后倒塌。明万历年间,在原址建“海曙楼”。道光十三年(年),陶澍捐资重修,亲题“海曙楼”于门额,撰.并书联于门侧:“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公元年,在海曙楼遗址,修建了“迎曙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石结构的亭子。

屏竹禅院

屏竹禅院因竹如屏而得名,是三元宫建筑群中最为清幽的处所。明代万历年间山阳人谢淳舍家开山时建造,为僧侣修行的地方。年日军搜山时被焚毁。年在原址上复建。整个禅院空间不大,却隐现出较多的古代园艺的营造法式,诸如房舍、亭台、月门、回廊、鱼池、古木和珍稀的金镶玉竹呼应,步换景移。可坐望亭,品香茶,看美景,令心神一清。

毛公碑

毛泽东同志博古通今,在年、年和年,曾经三次与江苏省、市领导人谈及花果山在江苏新海连市(年改称连云港市)。年,时任团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江苏视察,临行前,毛主席特意嘱咐他:“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要他到花果山看看。后人便用毛主席的原话从其手迹集字,镌刻成如此气势雄伟的摩崖石刻。

瑶池

瑶池是古老神话中西王母的仙宫,孙悟空就是在这里大闹蟠桃宴,由此施展起他的浑身解数,演绎出惊天动地的《西游记》故事。瑶池畔有蟠桃园、金玛瑙板栗园、天宫酒会诸景。

多宝佛塔

据史书记载,多宝佛塔建于明代,但是,塔建成不久后倒塌。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原塔基平台才重见天日。经开掘塔心石室,发现有鎏金铜像及大批古钱币。现今的塔仿南唐风格,于年重建。塔体石雕,实心,长柄铃型,高12.77米,九级八面。塔身周围有石雕佛像64尊,玲珑精致,栩栩如生,风韵各异,神采纷呈,是步游者必赏之景。

天通一线

八戒石的出口也就是耳朵缝,是花果山又一景点叫一线天。它由两块巨石交其首而离其身,可容十几人站立。在一线天中,仰首上望,天成一线。气势之大,石壁之峭,都是国内其他景区的一线天无法比拟的。人行其间,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线蓝天,白云匆匆流过,奇险奇趣。在一线天里钻洞,道路回环,处处相通,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只听人语声,不见人踪迹,盛夏如秋,凉风自来,暑气全消。

神字王

大石崖上有一个很大的“神”字,叫做神字王。字长39.4米,宽15.8米,深0.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汉字摩崖石刻。年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神”字王可远眺也可近观。花果山的一草一木,都因为一部《西游记》而充满神韵,从怪石园东部唐僧崖向南有一条石板路,通往眺望“神”字王的最佳方位——观神台,路旁边的崖壁上有若干名家书写的字体不一、大小各异、风韵不同的“神”字摩崖石刻,一路“神”味十足,叫做“神路”。

吴承恩纪念馆

原为茶庵,过去专供游客休息品茶,后改为吴承恩纪念馆。馆内藏有吴承恩的一些生平资料,还有当今世界各地保存下来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以及《西游记》研究专家和学者的著述,将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定性的《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究竟在哪里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计划要将这里建成全国《西游记》研究应用中心,定期召开国际性研讨会。

飞来石

飞来石又叫观日峰。传说是孙悟空出生时炸裂的那一半石卵飞落于此。山下的朝阳镇,是毛泽东主席为《大社的优越性》写的按语所指的地方。远处闪闪发光的是一方方盐田,越过盐田便是万顷碧海。在这里,还能看到两个极致的景观:云台铺海、海上日出。

惠心泉

禅院的门前有一口惠心泉,惠心泉一井两眼,有珠联璧合、心心相印的意思。泉水甘甜,用惠心泉的泉水来冲泡花果山云雾茶,色汁绿润,清新味美,是花果山茶道中的双绝。

花果山石

天然碑是花果山中最大的一块古代摩崖石刻,石刻上的内容是明朝海州知州唐伯元写的一篇《游青峰记》。因他率领邀览花果山的贡生中有一位名叫顾乾的,是《云台山志》、《云台三十六景诗》的作者,他恰好要赴京,唐伯元便写好了这篇游记送给他,并刻于“朝阳庵右”,即今天的天然碑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