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看的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91014/7534559.html

钓鱼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考古学者发现的实物证明,在原始社会时期已有用骨头制作而成的骨刺钓钩。

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史书上已有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姜太公渭水钓鱼,巧遇文王,封侯拜相,大治天下。就是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

《吕氏春秋》目“太公约兹泉,遇文王”。至今陕西省宝鸡县的伐鱼河畔,有一块大青石,相传是当年姜太公钓鱼处,据说青石上尚有双膝跪地以及放置钓竿所留下的印痕。

这块被称为的钓鱼台的大青石,连同不远处的姜太公庙和古柏,都是遐迩闻名的古迹,据说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远涉重洋前来游览观赏。

富春江的大桐洲有东汉高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处。被誉为“清丽奇绝,锦峰绣岭”的严子陵钓台,一九八三年在原遗址新建成严子陵祠、客星亭及牌坊各一座,使古迹大为生色。

盛名中外的北京阜成门外的钓鱼台,据说是金章宗完颜璟曾在此钓鱼。金代文人王郁曾隐居于此“筑台垂钓”。元时称此泉水汇集之处为玉渊潭,是大都西郊盛极一时的游览胜地,后历经兴废。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年)至三十五年,除将潭疏浚成湖外,还修建了行宫。

现存清高宗书“钓鱼台”、“澄漪亭”、“潇碧轩”、“养源斋”等处为当时的主体建筑,其园林布局基本上为乾隆时原貌。园内玲珑的假山,曲折小径和潺潺流水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园林画卷。新中国成立后扩建为国宾馆。就是有名的钓鱼台国宾馆。

此外,较有名的还有河北省南皮县的钓鱼台(公元前七百年),传说也是姜尚钓鱼遗址(哪个才是太公老人钓鱼的地方就不清楚了,反正他老人家也不是为了钓鱼,钓人才是主要的);江苏淮阴有韩信的钓鱼台;广东阳山有唐朝诗人韩愈的钓鱼台;浙江临海的钓鱼亭以及缙云县仙都的钩鱼台等等,各有特色和风格。

如今,值得我们后人莫大自豪的是,钓鱼活动已不同韩信时代:“为布衣时,贫不能治生,钓于城下,有漂母怜而饭之”。也不同严子陵“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隐姓埋名,不问世事。现在的钓鱼活动已成为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文体活动。显然它从原始社会的生存,再到隐居避世的雅士追求,已经成为生活娱乐的一部分。

虽然江阳沽酒客对钓鱼一窍不通,也耐不住性子,而且我还有点认为以前那种倒钩比较残忍,今天也有钓鱼爱好者告诉我,如今都不用倒钩了,倒是那些没有道德和素质电鱼,炸鱼和放药来闹鱼的非常可恶。正常的垂钓其实并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泸州处于长沱两江,野生鱼儿的资源一度比较丰富,这些年不如以前了,钓鱼的人也是打发时间的居多,不过我相信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那些用不合适的手段去捕杀比较珍稀的鱼类是必须唾弃的。

其实钓鱼活动能养性涵情,健身防病,增进知识。事实证明,钓鱼是一项很好的体育文娱活动。在节假日走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环境优美的江河湖岸进行垂钓,对于长期从事脑力劳动或有神经衰弱、年老体弱很少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们,效果特别显著,这是垂钓者的共同感受。

广泛开展钓鱼活动,还可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开展钓鱼的科学研究,提高钓鱼技巧,可以促进钓鱼爱好者对养殖、气象、水文、力学等科学知识的学习,扩大人们的知识面。

当今,国际上钓鱼竞赛频繁,许多国家的钓鱼组织的领导人,多是政界、军界、经济界的头面人物。可以通过钓鱼的国际交往,广交朋友。同时可以为外事工作服务,我国水域面广,鱼类品种繁多,江河纵横、湖泊星布,只要大家环保意识够,合理为之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对于医学上来说,钓鱼活动对某些慢性病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具有养生的功效。凡进行钓鱼活动的老年人,多数有个共同的体会,认为钓鱼活动对推迟衰老有一定的作用。说白了其实钓鱼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精神疗法。大凡人生病,往往会紧张、忧虑,背上精神包袱,有的还会因此而加重病情。

而钓鱼活动是一项富有乐趣的文体清动。当鱼儿上钩提竿离水,眼看活蹦乱跳的鱼儿被上岸的一瞬间钓鱼者被激起欢愉之情。这种语言不易形容的享受促使钓者乐意去琢磨钓具的好坏与优劣,思考去哪里垂钓较有把握:研究垂钩的方法技巧等,使生活中的乐趣代替思想上的忧虑。病患者处于这种精神状态,必然有利于医治疾病。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乐园。钓鱼的场所大多是在有树有水的地方进行,那里是治疗忧郁性疾病最理想的环境。从充满尘烟、噪音的城市来到广阔幽静的田野,就有脑清目明心旷神恰之感。野外有的是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

还有那令人陶醉的山光水色和鸟语花香汇合而成的环境,如果再置身于山峦连绵、湖泊纵横的风景区,垂竿湖边溪畔,更可饱赏大自然的优美胜景,任何人都会胸怀宽广、心情舒畅、疲劳顿消。这时人的整个机能运行正常,使呼吸、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得到改善。

钓鱼活动能给病患者战胜疾病的内在力量。钓鱼是一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文体活动。“动”主要是跑路、握竿以及垂钓动作。它能使人的整个肌体、器官得到锻炼,促进肌肉发达,从而增强体质和耐力。“静”是以逸待劳、坐守鱼儿上钩垂钓者聚精会神、两眼盯住浮标,排除了头脑里的一切纷繁杂念。

所以今天看来,古人为什么那么爱钓鱼,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