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记载:“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定之时,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现种种违顺之境,总是魔障,不可着他。又须反观一身,四大皆是假,合如梦幻,全体非身。但在此心,魔自消灭。”

日常生活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对于道教来说,“道”和“魔”是属于两个对立面。“道”为道教的核心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正义的代表。而“魔”则往往代表着邪恶,《正字通》有云:“魔,古从石作磨,省也。梁武帝攺从鬼。”磨本来有磨炼的意思,自梁武帝之后改石为鬼,从而此字多了一种鬼神之说的含义。为何会“魔比道高”呢?既然这样,修行还有什么意义呢?

道教修行的目标是最终能实现长生久视、飞升成仙,然而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修行不是一日之功,需要经受种种磨难才能证道。正如西游记里唐僧师徒的西天取经,比起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真正考验他们的其实是源自于心中的种种“魔障”。

张道陵天师在蜀地修行时,虽然降服了八部鬼神,并除掉了六大魔王,但是张天师的师父太上老君认为,虽然这是为民除害,但是心中的杀伐之念太重,是修行的阻碍,张天师只好又修行了二十年才白日飞升。

“魔”主要指的是心中的各种欲望,或是酒色财气,或是攀援爱念,或是忧愁思虑。修道者要克服修行路上的种种欲望,也就是所说的“魔障”。当一个修行有“一尺”进步的时候,那么将会有“一丈”的魔障来考验他,道教称之为“魔考”。

道经《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记载,神界有五帝大魔,乃是万神之宗。他们常常在神界与诸神战斗,这就造成人间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元始天尊敕命真武大帝带领天兵天将降服群魔,众魔王被降服后,皈依无极大道。五帝大魔立下誓愿,为凡间修道求仙的人,设立种种关卡,考验他们的心性,或以种种美色迷惑人心,或以种种恶毒磨砺人身。通过“魔考”的学道者,才能登入仙界。

张道陵天师在巴蜀传道时,“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领户化民,广行阴德”,他广收弟子三千多人。众多弟子中,张天师发现赵升天资聪颖,颇有道根,于是对其进行“七试”考验。这七试分别为:第一试,辱骂不去。第二试,美色不动心。第三试,见金不取。第四试,见虎不惧。第五试,偿绢不吝、被诬不辩。第六试,存心济物。第七试,舍命从师。赵升在面对诸多魔障时,仍然能道心坚决,最终跟随张天师白日飞升。

正所谓“无魔不成道”,不经历种种魔障的考验,是不可能证道成真的。《清静经》有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修行过程中一定要抛却世间的各种欲望,回归到原始的虚静状态,最终能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福生无量天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907.html